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网络语言视域中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06:29

  本文关键词:网络语言视域中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语言 视域 当代中国大学生 价值观 研究


【摘要】:研究网络语言视域中的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其理论旨趣在于,从本体论上看,语言乃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之媒介,客体一般凭借语言影响着主体价值观。从方法论上看,规律即运动着的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不可否认,语言和价值观之间蕴含着一定的规律性。作为语言发展的一种当代形态,网络语言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生成的影响,表明主客体关系已拓展到虚拟的互联网领域。在网络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聚焦网络语言之于价值观培育的各层面影响,能够进一步证实、丰富、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语言与意识、语言与思想、语言与观念、语言与生活等的诠释。网络语言视域中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其当下旨趣在于,因为网络语言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有着非常大的功用,并且影响着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的生成、演化、培育,所以,我们要借助对网络语言的现状描述,分析其所反映的大学生价值观的最新状况,以便有力有效地培育新时期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本文研究的目标诉求是,借助文献资料解读、问卷调查、网络调查、深度访谈、个案剖析等方法,研究当下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实时图景,着力通过对网络语言使用状况的剖析,来认识目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动因、问题、根源,从计量、理论等多个维度分析、把握大学生价值观的生成发展规律,最终构建起因应时代要求和国家发展要求的核心价值体系。网络语言视域中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研究,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本文就是以网络语言作为主要切口,通过大量数据剖析论证,利用唯物史观理论、计量学方法等,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得出以下两个基本结论:首先是从主体维度考量,就是看与自身关联度。在大学生一般价值观到核心价值观上展示出围绕主体,以与主体关系紧密程度为拓展,越是关系程度密切,主体对于这些价值观表现的网络语言越有较高程度的认知度、认同度及使用频率,主体价值观的厘定受其影响越大。其次是从核心价值观考量,就是看内核性。虽然如今的全球和华夏发生了深刻变迁,我国的大学生价值观表征出开放、多元、动态、矛盾、去中心、后现代等特性,然而,表征主体近期、表层的看法、认识、态度的一般价值观,则容易受他人、环境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较大的分散性、多变性;表征主体主要思想、内核理念的核心价值观,则呈现出较高程度的一致性、趋同性、历史传承性。本文框架包括一个绪论和五大章。绪论为“网络语言——探索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新视域”。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缘起,包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其次进行概念界定。再次是研究现状与分析,包括国内外学者对语言研究综述,国内外学者论价值观及其变迁,国内外学者论网络语言,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价值观与网络语言的研究。最后提出了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点等。第一章介绍“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与价值观的思想理论”。首先讲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的思想理论及实践,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语言含义的阐释,马克思主义语言思想的三个特征,马克思主义语言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其次讲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观的思想理论及实践,包括经典作家关于价值观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对价值观的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再次讲马克思主义论语言与价值观关系,包括经典作家论语言与价值观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网络语言与价值观关系。第二章描绘“网络语言的演化和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实时图景”。首先讲网络语言的演化、特点及功能,包括网络语言的生成与演化,比如网络语言的生成、宏观纵向的演化、微观横向的演化,网络语言的样态、特点及功能。其次讲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的实时图景,包括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以及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析,比如大学生网络在线的时长分析、应用分析、主题分析,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情况分析,比如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频率分析、特征分析、态度分析。最后分析了五个典型网络语言,包括打酱油、山寨、正能量、咆哮体、给力等。第三章阐述“从网络语言折射的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首先是网络语言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包括网络语言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生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比如价值观的生成、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网络语言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影响,比如网络语言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特性分析、因素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对大学生价值观功能的影响,比如网络语言的实践性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动力功能,网络语言的交往性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功能,网络语言的意识形态性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功能。其次是从网络语言折射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概况,包括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再次呈现网络社区中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与态度,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及价值观保有较高的认知度,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实践保有较高的认知度,对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保有较高认知度。第四章论述“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演化的背景、特点与模式”。首先是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演化背景,包括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弘扬主体崇尚个性对价值观的影响)、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对价值观的影响)、社会(社会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转型与矛盾对价值观的影响)、文化(传统文化的扬弃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对价值观的影响)、科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对价值观的影响)、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价值观的影响)。其次是网络语言折射下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包括多元化和多层次性,主体性与从众性,虚拟化与现实性。再次是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及其价值观演化模式,包括强弱有别(网络语言使用中价值观的差异与均衡)、主次有序(大学生价值观的稳定与变化),过渡到网络语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载体。第五章归纳“网络语言视域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首先讲理论保障,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网络语言,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培育网语意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进网语内容,用爱国主义与创新精神彰显网语主题,以良好的伦理道德与自律规范引领网语使用。其次讲思想引领,即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力,包括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现实矛盾的解释力、对多元价值观的整合力、对西方意识形态的防御力、对青年全面发展的塑造力。再次讲法律规制,包括加强信息网络立法守法,完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接着讲语体互补,即增进常规语言和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的融合,包括规范网络语言使用的原则,常规语言应与时俱进,促进常规语言和网络语言的交融互补,发挥语言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功能。再接着讲平台建设,即优化网络语言环境和生态,包括认同网络道德、加强网民自律,打造红色网站、培育正确“三观”,做好内容管控、净化网络生态,规范网语使用以优化社会环境。最后讲组织保证,即加强全社会网络管理和网络教育水平,包括健全政府体制机制,强化媒体他律自律,加强高校网络思政,重视家庭网络教育,促进网络文化和谐。
【关键词】:网络语言 视域 当代中国大学生 价值观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D669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7
  • 绪论 网络语言——探索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新视域17-38
  • 0.1 研究的缘起17-20
  • 0.1.1 网络语言折射下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17-19
  • 0.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9-20
  • 0.2 概念界定20-22
  • 0.3 研究现状与分析22-34
  • 0.3.1 国内外学者对语言研究综述22-26
  • 0.3.2 国内外学者论价值观及其变迁26-29
  • 0.3.3 国内外学者论网络语言29-33
  • 0.3.4 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价值观与网络语言的研究33-34
  • 0.4 研究思路与创新34-38
  • 0.4.1 研究思路34-35
  • 0.4.2 研究的创新35-38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与价值观的思想理论38-61
  •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的思想理论及实践38-44
  • 1.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语言含义的阐释38-39
  • 1.1.2 马克思主义语言思想的三个特征39-42
  • 1.1.3 马克思主义语言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42-44
  •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观的思想理论及实践44-49
  • 1.2.1 经典作家关于价值观的思想44-46
  • 1.2.2 马克思主义对价值观的理论研究46-47
  • 1.2.3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47-49
  • 1.3 马克思主义论语言与价值观关系49-61
  • 1.3.1 经典作家论语言与价值观关系49-53
  • 1.3.1.1 马恩对语言与价值观之间关系的论述49-50
  • 1.3.1.2 列宁、斯大林等对语言与价值观之间关系的论述50-51
  • 1.3.1.3 语言发展与价值观变化之间的关系51-53
  • 1.3.2 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网络语言与价值观关系53-61
  • 1.3.2.1 哲学视域:内容与形式的新发展53-55
  • 1.3.2.2 政治经济学视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新产物55-56
  • 1.3.2.3 科学社会主义视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丰富与拓展56-61
  • 第二章 网络语言的演化和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实时图景61-97
  • 2.1 网络语言的演化、特点及功能61-72
  • 2.1.1 网络语言的生成与演化61-66
  • 2.1.1.1 网络语言的生成61-63
  • 2.1.1.2 网络语言宏观纵向的演化63
  • 2.1.1.3 网络语言微观横向的演化63-66
  • 2.1.2 网络语言的样态、特点及功能66-72
  • 2.1.2.1 网络语言的样态66-67
  • 2.1.2.2 网络语言的特点67-70
  • 2.1.2.3 网络语言的功能70-72
  • 2.2 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的实时图景72-88
  • 2.2.1 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72-75
  • 2.2.2 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析75-83
  • 2.2.2.1 大学生网络在线时长分析76-78
  • 2.2.2.2 大学生网络在线应用分析78-80
  • 2.2.2.3 大学生网络在线主题分析80-83
  • 2.2.3 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情况分析83-88
  • 2.2.3.1 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频率分析83
  • 2.2.3.2 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特征分析83-85
  • 2.2.2.3 大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态度分析85-88
  • 2.3 典型网络语言分析88-97
  • 2.3.1 打酱油88-89
  • 2.3.2 山寨89-91
  • 2.3.3 正能量91-92
  • 2.3.4 咆哮体92-94
  • 2.3.5 给力94-97
  • 第三章 从网络语言折射的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97-129
  • 3.1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97-102
  • 3.1.1 网络语言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生成的重要影响因素97-99
  • 3.1.1.1 价值观的生成、分类及其影响因素97-98
  • 3.1.1.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生成及影响因素98-99
  • 3.1.2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价值观建构的影响99-101
  • 3.1.2.1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价值观建构的特性分析99-100
  • 3.1.2.2 网络语言对大学生价值观建构的因素分析100-101
  • 3.1.3 网络语言的特点对大学生价值观功能的影响101-102
  • 3.1.3.1 网络语言的实践性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动力功能101
  • 3.1.3.2 网络语言的交往性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功能101-102
  • 3.1.3.3 网络语言的意识形态性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导向功能102
  • 3.2 从网络语言折射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综合分析102-124
  • 3.2.1 经济价值观102-108
  • 3.2.1.1 网络语言折射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概述103-105
  • 3.2.1.2 公平观:理性接受群体差距105-106
  • 3.2.1.3 消费观:务实消费中的符号化106-107
  • 3.2.1.4 义利观:困惑中的多元性107-108
  • 3.2.2 政治价值观108-113
  • 3.2.2.1 网络语言折射的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概述108-110
  • 3.2.2.2 民主观:民主法制意识增强110-111
  • 3.2.2.3 权利观:参与意识增强下的政治觉悟下降111-112
  • 3.2.2.4 国家观:国家民族意识进一步巩固112-113
  • 3.2.3 社会价值观113-119
  • 3.2.3.1 网络语言折射的大学生社会价值观概述113-116
  • 3.2.3.2 人生观:宽容心态下的人生理想弱化116-117
  • 3.2.3.3 职业观:自我实现主导下的理性选择117-118
  • 3.2.3.4 婚恋观:恋爱方式多样下的择偶务实118-119
  • 3.2.4 文化价值观119-124
  • 3.2.4.1 网络语言折射的大学生文化价值观概述119-121
  • 3.2.4.2 中外文化上的价值取向:弘扬与吸收的统一性121-122
  • 3.2.4.3 传统与现代文化上的价值取向:认知与认同的差异性122-123
  • 3.2.4.4 主流文化与支流文化上的价值取向:崇尚与包容的多元性123-124
  • 3.3 网络社区中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与态度124-129
  • 3.3.1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及价值观保有较高的认知度125-126
  • 3.3.2 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保有较高的认知度126-127
  • 3.3.3 对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保有较高认知度127-129
  • 第四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演化的背景、特点与模式129-152
  • 4.1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演化背景129-139
  • 4.1.1 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弘扬主体崇尚个性对价值观的影响129-131
  • 4.1.2 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对价值观的影响131-133
  • 4.1.3 社会:社会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转型与矛盾对价值观的影响133-135
  • 4.1.4 文化:传统文化的扬弃与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对价值观的影响135-136
  • 4.1.5 科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对价值观的影响136-138
  • 4.1.6 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价值观的影响138-139
  • 4.2 网络语言折射下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139-143
  • 4.2.1 多元化和多层次性139-141
  • 4.2.2 主体性与从众性141-142
  • 4.2.3 虚拟化与现实性142-143
  • 4.3 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及其价值观演化模式143-152
  • 4.3.1 强弱有别:网络语言使用中价值观的差异与均衡143-146
  • 4.3.2 主次有序:大学生价值观的稳定与变化146-150
  • 4.3.3 网络语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载体150-152
  • 第五章网络语言视域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152-176
  • 5.1 理论保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网络语言152-156
  • 5.1.1 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培育网语意识152-154
  • 5.1.2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进网语内容154-155
  • 5.1.3 用爱国主义与创新精神彰显网语主题155
  • 5.1.4 以良好的伦理道德与自律规范引领网语使用155-156
  • 5.2 思想引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力156-160
  • 5.2.1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现实矛盾的解释力157-158
  • 5.2.2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多元价值观的整合力158-159
  • 5.2.3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西方意识形态的防御力159
  • 5.2.4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全面发展的塑造力159-160
  • 5.3 法律规制:建立健全网络和语言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160-163
  • 5.3.1 加强信息网络立法守法160-161
  • 5.3.2 完善语言文字政策法规161-163
  • 5.4 语体互补:增进常规语言和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中的融合163-167
  • 5.4.1 规范网络语言使用的原则163-164
  • 5.4.2 常规语言应与时俱进164-165
  • 5.4.3 促进常规语言和网络语言的交融互补165-166
  • 5.4.4 发挥语言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功能166-167
  • 5.5 平台建设:优化网络语言环境和生态167-170
  • 5.5.1 认同网络道德,加强网民自律167-168
  • 5.5.2 打造红色网站,培育正确“三观”168-169
  • 5.5.3 做好内容管控,净化网络生态169
  • 5.5.4 规范网语使用,优化社会环境169-170
  • 5.6 组织保证:加强全社会网络管理和网络教育水平170-176
  • 5.6.1 健全政府体制机制170-171
  • 5.6.2 强化媒体他律自律171-173
  • 5.6.2.1 加强网络媒体管理171
  • 5.6.2.2 加强传统媒体管理171-172
  • 5.6.2.3 促进媒体自律自为172-173
  • 5.6.3 加强高校网络思政173-174
  • 5.6.4 重视家庭网络教育174
  • 5.6.5 促进网络文化和谐174-176
  • 结语176-179
  • 参考文献179-188
  • 著作类179-183
  • 期刊类(时间为序)183-186
  • 其他类(时间为序)186-188
  • 致谢188-190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190-191
  • 附录191-196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明强;;语言文字规范的新领域与新对策——也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本文编号:618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618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c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