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学思想对中医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09 18:03
本文关键词:仁学思想对中医教育的影响
【摘要】:仁学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医学作为最早职业化的行业之一,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与仁学思想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医内容和形式的点点滴滴都渗透着儒家的味道。“医乃仁术”在几千年来中华医药学中不断涌现的民族良医中以及医药学思想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呼唤仁学思想与孔学教育理念的回归,为中医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本源性思路。 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文献学的方法,把握仁学思想对中医教育的影响作用,梳理分析仁学思想对传统医德的规定,仁学对中医教育方方面面的渗透和影响,进而探索仁学思想对现行中医教育的影响启示和改进思路。论文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仁学思想概述。以仁学发展为线索,介绍孔子之前“仁”的释义,详细论述孔子之“仁”包含诸德的内容及涵义;略述孔子之后仁学发展的概貌。 第二部分:仁学思想对传统医德的规定。以宋朝确立“医乃仁术”为时间节点,探讨医德发展概况,论述仁学思想对传统医德的影响和规定;提出“医乃仁术”与“大医精诚”是传统医德核心价值;亦从否定意义的“不仁”阐释对医德的启戒作用。 第三部分:仁学思想对中医教育的影响。追溯仁学思想对古代医学教育的渗透,从儒化的医学教育,仁学思想育人理念,“仁”与医学教育中“德”、“术”、“人”的关系,,医学授受注重师生之仁德,医学教育体现人文素养几个方面梳理仁学思想对古代医学制度的各方影响;以史为鉴,把握仁学思想对现代中医教育的现实指导价值,分析中医教育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在课程设置、人文培育、校园文化等方面,提出体现中医教育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建设新思路。此章论述是本论文立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得出结论。中医教育必须立足于以仁学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石之上,遵循中医学内在发展规律和人文特性,重视对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培育,合理改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最后提出了本文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仁学思想 医乃仁术 中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G642
【目录】:
- 提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第一部分 仁学思想发展概述10-16
- 一、 孔子之前的“仁”10-11
- 二、 孔子之“仁”11-14
- (一) “爱亲”——“仁”之始发12
- (二) “爱人”——“仁”之核心12-13
- (三) “爱物”——“仁”之延伸13
- (四) “忠恕”——“仁”之践行13-14
- (五) 恭、宽、信、敏、惠——“仁”之德目14
- 三、 孔子之后的“仁”14-16
- 第二部分 仁学思想与传统医德16-29
- 一、 “医乃仁术”对传统医德的影响16-19
- (一) 宋朝之前的医德发展16-17
- (二) 医学被定义为“仁术”始于宋朝17-19
- 二、 “医乃仁术”与“大医精诚”是医德核心价值19-25
- (一) “医乃仁术”为中医从业者树立核心价值观19-23
- (二) “大医精诚”确立行医指南23-25
- 三、 “不仁”对医德的启示25-29
- (一) 何谓“不仁”25-27
- (二) 医之“不仁”的表现27-29
- 第三部分 仁学思想对中医教育的影响和启示29-72
- 一、 仁学思想对古代中医教育的影响29-46
- (一) 儒化的医学教育29-34
- (二) 仁学思想育人理念34-41
- (三) “仁”与医学教育中“德”、“术”、“人”的关系41-43
- (四) 医学授受注重师生之仁德43-44
- (五) 医学教育体现人文素养44
- (六) 仁学的局限性对中医学的影响44-46
- 二、 仁学思想对现代中医教育的启示46-72
- (一) 高等中医教育现状47-58
- (二) 医学教育须回归“仁术”本质58-72
- 结论72-77
- 参考文献77-81
- 致谢81-82
- 查新报告82-91
- 详细摘要91-1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鲁明源;;传统文化是中医学之命脉[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刘吉;;中医发展现状及思考[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步瑞兰;;中医思维模式培养与研究生的继承创新能力[J];中国医药导报;2006年31期
4 沙莎;曾芳;;高等中医药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J];中医药学刊;2006年09期
5 李顺民;;加强中医文化建设 弘扬中医人文精神[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646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64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