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1912-1937)体育家群体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15:08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1912-1937)体育家群体研究
【摘要】:一个民族要是遗忘了自己历史,就必然走向衰落乃至灭亡。没有历史的深刻反省,就没有未来的真正开创。任何时代都需要民族经典文化的启迪,任何学科都需要人们在对历史人物的挖掘中不断宏扬其生命价值。民国时期是中国体育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大师辈出,精英群起的历史时期。中国体育学科从无到有,从译到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思想和理论。他们的思想言近旨远,隽永深刻,凝聚了体育学者的卓识,夯实中国体育学术的基础,反映了体育学术的风貌,在不同程度上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光芒。民国时期体育家的成长经历具有一定的经验与教训,值得今天借鉴,即以史为鉴、以史为镜,以史为证。全文以民国时期(1912-1937)为背景,选择了代表民国时期中国体育理论研究最高水平的《勤奋体育月报》刊登的共计60位体育家作为研究范本,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及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民国时期体育家群体结构、主要思想及成长规律进行研究,进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群体特征。通过对这些体育家群体结构的分析发现,地域分布以江浙为主,学缘结构以近代中国的整体留学运动为依托,毕业于国内外体育名校诸多,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女性虽处于弱势地位,但女性体育家的出现为中国妇女体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论文主要选取了程登科、吴蕴瑞、马约翰、张汇兰、王正廷具有代表性的体育家,对他们的体育思想与实践进行研究。他们是民国时期体育家群体中的杰出代表,是当时社会乃至后世都被推崇的典范人物。研究民国时期体育家个案的目的在于并探寻其异同点,彰显出民国时期体育家各自不同的学术风格和独领风骚的体育实践。研究表明民国时期体育家群体的主要特征是:远大的理想与民族忧患意识;崇高的人格与闪光的体育思想;深厚的民族精神与本土情怀;宽广的学科背景与国际视野;广泛的社会认可度与社会影响;率先垂范的体育实践与方略。民国时期经历了辛亥革命等主要历史事件,国家“内忧外患”,但体育家群起诞生,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清末民初教育变革的动向;西方近代体育思想的影响;浓厚、宽松的学术氛围;中国体育学建立的需要;现实对体育的需求。民国时期体育家对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激发了民族自信心和自强心;普及了国民的体质健康意识;催化了西方体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体育科学化的理论基础;促进了体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加速了体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推动了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民国时期体育家群体人数虽然不多,但无论是对国家的担当,还是对近代中国体育的贡献,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研究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专业精神”是体育家成长的根据与条件;“美美与共”是繁荣体育研究的必然趋势;“借鉴融合”是学习西方体育的基本态度;“学术自由”是推进体育科学化根本保证;“以道驭术”是领悟体育真谛的永恒话题;“身体力行”是践行体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尽管特殊的历史环境赋予民国时期体育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很多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但民国时期体育家的成长特点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实践样例与丰厚的理论财富,他们的远见卓识、高尚人格、渊博学识、个人风范以及独特的体育思想与卓越的体育实践至今让人称道。甚至可以说,民国时期的体育传统至今对中国当代体育的发展及体育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为当代中国体育带来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民国时期 体育家 群体 特征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12.9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7
- 1 绪论17-42
- 1.1 选题缘由17-18
- 1.2 研究意义18-22
- 1.2.1 理论意义20-21
- 1.2.2 实践意义21-22
- 1.3 文献综述22-33
- 1.3.1 关于民国群体的研究23-24
- 1.3.2 关于民国时期群体思想的研究24-27
- 1.3.3 关于民国时期体育家的研究27-32
- 1.3.4 对以往研究的述评32-33
- 1.4 研究范围的说明33-35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35-39
- 1.5.1 基本思路35-37
- 1.5.2 研究方法37-39
-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39-40
- 1.7 可能的创新40-42
- 2 民国时期体育家群体概述42-54
- 2.1 体育家的内涵分析42-43
- 2.2 体育家的分类43-44
- 2.3 体育家群体结构分析44-51
- 2.3.1 地缘结构44-45
- 2.3.2 学缘结构45-48
- 2.3.3 科层结构48-49
- 2.3.4 年龄结构49-50
- 2.3.5 性别结构50-51
- 2.3.6 学历结构51
- 2.4 民国时期体育家群体形成的历史阶段51-54
- 3 民国时期体育家群体体育思想举要54-74
- 3.1“民族体育”思想的提出者:程登科54-57
- 3.1.1“民族体育”的内涵55
- 3.1.2“民族体育”思想的目的与意义55-56
- 3.1.3“民族体育”思想的实施方法56
- 3.1.4“民族体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56-57
- 3.2 体育界圣人:吴蕴瑞57-61
- 3.2.1 促进中国体育的科学化、学术化58-59
- 3.2.2 倡导“身心统一”的体育59-60
- 3.2.3 推行符合国情的“自然体育”思想60-61
- 3.3 提倡体育运动的活榜样:马约翰61-65
- 3.3.1 动员全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62
- 3.3.2 普遍开展最基本的体育项目并实行严格测验62-64
- 3.3.3 重视体育对人格的培养64-65
- 3.3.4 身体力行,坚持锻炼65
- 3.4 著名的女体育活动家:张汇兰65-69
- 3.4.1 首位女性体育系主任66-67
- 3.4.2 创立、传播女子体育思想67-68
- 3.4.3 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宣传普及女子体育68-69
- 3.5 中国奥运之父:王正延69-74
- 3.5.1 救国之道,体育为亟70-71
- 3.5.2 体育外交,走向世界71-74
- 4 民国时期体育家群体的主要特征74-96
- 4.1 远大的理想与民族忧患意识74-79
- 4.2 崇高的人格与闪光的体育思想79-85
- 4.3 深厚的民族精神与本土情怀85-88
- 4.4 宽广的学科背景与国际视野88-91
- 4.5 广泛的社会认可度与学术影响91-93
- 4.6 率先垂范的体育方略与实践93-96
- 5 民国时期体育家群起的原因96-106
- 5.1 清末民初教育变革的动向96-97
- 5.2 西方近代体育思想的影响97-100
- 5.3 浓厚、宽松的学术氛围100-101
- 5.4 中国体育学建立的需要101-102
- 5.5 现实对体育的需求102-106
- 6 民国时期体育家群体的基本评价106-128
- 6.1 激发了民族自信心和自强心106-111
- 6.2 普及了国民的体质健康意识111-113
- 6.3 催化了西方体育学在中国的传播113-116
- 6.4 奠定了体育科学化的理论基础116-118
- 6.5 促进了体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18-121
- 6.6 加速了体育学专业人才培养121-122
- 6.7 推动了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122-124
- 6.8 民国时期体育家的历史局限性124-128
- 7 民国时期体育家群体的当代启示128-146
- 7.1 专业精神:体育家成长的根据与条件128-131
- 7.2 美美与共:繁荣体育研究的必然趋势131-133
- 7.3 借鉴融合:学习西方体育的基本态度133-137
- 7.4 学术自由:推进体育科学化根本保证137-141
- 7.5 以道驭术:领悟体育真谛的永恒话题141-144
- 7.6 身体力行:践行体育理念的重要途径144-146
- 8 结论与后续研究146-149
- 8.1 结论146-147
- 8.2 后续研究及展望147-149
- 主要参考文献149-158
- 附录158-195
- 一、民国时期体育家群体简介158-173
- 二、民国时期体育家著作简介173-174
- 三、民国时期体育家论文索引174-190
- 四、民国时期体育家体育报刊负责人统计190-191
- 五、民国时期体育家群体工作经历统计表191-194
- 六、勤奋体育月报简介194-195
-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195-196
- 后记196-1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常有;科层组织管理的困境及出路[J];科学与管理;2004年03期
2 左玉惠;;中国现代体育教育的主要创始人——袁敦礼[J];社科纵横;2007年05期
3 詹丽君;;浅析国立师范学院体育人士体育思想与实践[J];商品与质量;2012年S2期
4 张西平;彭琼;;当代中国体育史研究思想变迁[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杜舒书;郭志禹;;民国期刊《山西国术体育旬刊》与武术传播[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5期
6 万新华;吴彬森;;民国书法家群体述略[J];荣宝斋;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651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65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