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卓越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05:13
本文关键词:大学卓越教学研究
【摘要】:大学本科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一所大学的质量和声誉,无论世界一流大学,还是普通本科院校,莫不如此。然而,当今中国大学普遍缺乏对卓越的精神追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平庸的大学校园文化使大学丧失了追求卓越的活力与动力。大学本科教学如何走出德性教育偏弱,教与学方法单一,课堂沉闷,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乏力,教学文化环境亟待改善等困境,是当今大学教学实践需要回应的现实问题。 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在分析当今大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有关大学卓越教学的各种论述进行了综述,对大学、大学教学、大学卓越教学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厘定。论文认为,大学卓越教学是指在民主平等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中,大学教师与大学生共同结为学习共同体,经由一定的教学媒介,促进学生养成高尚品性,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突出的实践能力和开阔的学术视野的高级智力活动。 第二章从大学卓越教学的理念、内涵及特性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从理念角度分析,人本教学、建构教学、创造教学、生命教学是支撑大学卓越教学的理念。从内涵方面分析,论文认为,大学独承传播知识、启迪智慧与弘扬德性之使命,大学卓越教学应是提升人性的创造性教学,是生成德性的教学,是教化生命的教学。这是大学卓越教学的本质之所在。大学教学具有崇高性、自由性、超越性、学术性等特性。朝向卓越的大学教学应树立起面向学生生命及其健康成长的教学理念,树立立足学生自我生命的生长进而关爱生命、发展生命、充实和完善生命的伦理卫价值观念,要求大学特别是大学教师在不断追求崇高的境界中引领学生走向卓越的心智生活,引导学生体认创造性存在的内在价值,在理解生命、领悟生命的同时促进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的合一。 论文第三章主要从历史学视角对大学卓越教学进行了考察。论文从中西两条线索展开。首先对西方中世纪的讲座式教学,哈佛大学课程改革,牛津导师制教学,密歇根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经验进行了梳理。接着对中国古代太学的教学,书院教学,西南联大的教学等经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认为,大学教学应有高远的追求,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实施大学卓越教学的基础,大学课程是实施卓越教学的关键因素,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构建提升大学教学品质的教学文化是重要保障。 在对中外大学卓越教学的历史经验分析基础上,论文第四章对大学卓越教学中的大学目标、大学教师、大学生、大学课程和大学文化等五个核心要素进行深入分析。集讲授者、学者和研究者于一身的大学教师应在促成学生生命走向丰盛的过程中履行自己的价值担当,教学担当和学术担当;大学生则应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做好学习之道与学问之道的结合。大学课程教学注重意义生成,应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大学卓越教学的实施还需高品位的大学文化环境的支撑。 论文第五章主要从大学卓越教学实施的视角,对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的双导师制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杜维明教授在浙江大学课堂开展的对话教学,哈佛大学精细化教学模式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卓越教学实施形态,对如何创新大学生学习方式,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技能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论文第六章则从回归人性的理念引领,构建富有活力的教师教学发展机制,促进学生养成追求卓越的自主学习策略,围绕学生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培养进行课程设计,重建智慧型课堂,构建基于入的发展为目的的大学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推进大学卓越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认为,大学卓越教学应关注生命成长的过程与方式,关注生命成长的质量,这是大学卓越教学的追求。文章最后对大学卓越教学的标准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关键词】:大学 卓越教学 德性 生命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2.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引论12-47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12-20
- 一、选题缘由12-19
- 二、研究意义19-20
- 第二节 研究综述20-39
- 一、文献综述20-38
- 二、大学卓越教学研究的评述38-39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概念界定39-43
- 一、研究内容39-40
- 二、概念界定40-43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43-47
- 一、研究方法43-45
- 二、创新之处45-47
- 第二章 大学卓越教学概论47-67
- 第一节 大学卓越教学的理念47-59
- 一、人本教学理念48-50
- 二、建构教学理念50-53
- 三、创造教学理念53-56
- 四、生命教学理念56-59
- 第二节 大学卓越教学的内涵59-62
- 一、卓越与卓越教学59-61
- 二、大学卓越教学61-62
- 第三节 大学卓越教学的特性62-67
- 一、崇高性62-63
- 二、自由性63-64
- 三、超越性64-66
- 四、学术性66-67
- 第三章 大学卓越教学的历史经验与借鉴67-95
- 第一节 中国大学的卓越教学67-80
- 一、古代大学的卓越教学67-77
- 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卓越教学77-80
- 第二节 国外大学的卓越教学80-88
- 一、中世纪大学讲座式教学80-82
- 二、哈佛大学:课程改革引领卓越教学82-84
- 三、美国密歇根大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经验84-87
- 四、牛津大学:以人为尺度的导师制教学87-88
- 第三节 借鉴88-95
- 一、大学教学应有高远的追求88-89
-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实施大学卓越教学的基础89-91
- 三、大学课程是实施卓越教学的核心91
- 四、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91-93
- 五、构建优秀的教学文化是实现卓越教学的重要保障93-95
- 第四章 大学卓越教学的结构分析95-130
- 第一节 大学卓越教学目标95-103
- 一、养成高尚品性96-97
- 二、加强批判性思维及判断力培养97-100
- 三、培育质疑精神100
- 四、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00-102
- 五、拓展学术视野102-103
- 第二节 大学卓越教学中的人:大学教师103-112
- 一、集讲授者、学者、研究者于一身的大学教师103-104
- 二、大学卓越教师104-105
- 三、大学卓越教师的责任担当105-112
- 第三节 大学卓越教学中的人:大学生112-120
- 一、集学习、研究于一身的大学生112-114
- 二、国外大学生学习发展的相关理论114-118
- 三、大学生的学习责任:学习之道与学问之道118-120
- 第四节 大学卓越教学中的课程120-126
- 一、大学课程概说120-123
- 二、当今大学课程存在的问题123-124
- 三、卓越教学中的大学课程分析124-126
- 第五节 高品位:大学卓越教学实施的文化环境126-130
- 一、关于大学文化126-128
- 二、卓越教学背景下的大学文化形态128-130
- 第五章 大学卓越教学模式探讨130-148
- 第一节 双导师制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模式130-136
- 一、华中科技大学Dian团队模式130-131
- 二、双导师制项日驱动教学模式内容131-133
- 三、双导师制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133-136
- 第二节 “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与创新”的课堂对话教学136-142
- 一、大学课堂中的对话教学136-137
- 二、知识·品性·能力:“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与创新”对话教学分析137-142
- 第三节 精细化教学:博克教学与学习中心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的策略142-148
- 一、哈佛大学改进课堂教学的有益举措143-145
- 二、精细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145-148
- 第六章 中国大学卓越教学推进策略148-192
- 第一节 理念引领148-152
- 一、价值教育引领大学卓越教学148-150
- 二、教学目标应在博通与专精之间取得平衡150-151
- 三、教学过程应激发学生探究精神151-152
- 第二节 激发活力的教师教学发展策略152-160
- 一、大学教师发展与教师教学发展152-153
- 二、构建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机制153-160
- 第三节 追求卓越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策略160-172
- 一、在学“问”中求学问161-162
- 二、促进学生养成卓越的学习品质162-165
- 三、构建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有效策略165-172
- 第四节 着眼卓越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策略172-187
- 一、课程设计:突出学生质疑精神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172-173
- 二、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智慧173-182
- 三、推行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182-187
- 第五节 卓越的大学文化建设策略187-192
- 一、塑造卓越的大学精神文化187-188
- 二、构建使学生更聪慧,更富有灵性的大学制度文化188-190
- 三、促进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融合190-192
- 结语 大学卓越教学:关注生命,提升生命192-196
- 参考文献196-207
- 附录一207-208
- 附录二208-209
- 附录三209-210
- 后记210-2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晓燕;陈洁瑜;;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美国NSSE“全国学生学习投入调查”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2 徐延宇;;美国高校教师发展浅析——以密歇根大学学习和教学研究中心为案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3 陈向明;美国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四次改革浪潮[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4 林崇德;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林崇德;胡卫平;;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教育性视角解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吕红香;徐锦中;;批判性思维:科学研究的助推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马永翔;;美德,德性,抑或良品?——Virtue概念的中文译法及品质论伦理学的基本结构[J];道德与文明;2010年06期
9 杨叔子,张福润;创新之根在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10 杨叔子,吴昌林,张福润;三论创新之根在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利荣;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59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65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