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研究
本文关键词: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研究
【摘要】:越南跆拳道的发展不尽人意,处于落后的不利局面,远远落后韩国、中国以及欧美诸强国。如何振兴越南的跆拳道,抓好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成为越南体育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如何提高运动成绩和培养文化修养并重的素质型跆拳道运动员,成为摆在越南体育界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为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以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越南跆拳道运动员的相关法规与政策,分析其管理组织机构、竞赛训练与文化教育培养等状况,对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从而为越南跆拳道的培养和发展做出贡献,我们结论如下:1培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特定需求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培养过程的诸要素构成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2越南青少年跆拳道事业发展的优势表现在:越南政府很重视青少年跆拳道的发展、群众参加基础良好、赛事举办的产业化运作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政策和发展目标:逐渐建立了高水平的跆拳道训练队伍、广泛加强国际青少年跆拳道的交流与合作。3越南青少年跆拳道事业发展的劣势表现在:越南青少年跆拳道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后备人才不容乐观、竞技水平还有差距、市场化程度不高;专业管理干部、教练员和跆拳道老师缺乏;基础设施简陋等现状制约着越南青少年跆拳道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4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越南跆拳道的组织体系不灵活、群众基础较为薄弱、政事不分、资源短缺;存在教练员学历低、执教水平不高、科技掌握能力差、培训时间和频次不足、导致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较差;跆拳道运动员选才的问题,可以说是还未符合体育发展趋势、选择方法不统一;机器和设备不但很少而且非常落后、评选人的科学水平还有很多弊端;跆拳道运动员培训课程仍然存在一些弊5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事业接续发展的对策是:加强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选材;加强运动员科学化管理;加强教练员、运动员的培训和学习;利用越南全国省市体育科研的优势,加强训练和竞赛的科研工作;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解决好跆拳道培养和比赛的经费问题;加强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建立自己的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加强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完善竞争机制,引进与越南队级别相符合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越南 青少年体育 跆拳道 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86.9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前言12-19
- 1.1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培养14-15
- 1.2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的重要性15-16
- 1.3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模式研究存在的问题16-18
- 1.4 研究目的、意义18-19
- 1.4.1 研究目的18
- 1.4.2 选题意义18-19
- 2 文献综述19-26
- 2.1 培养概念的界定19-20
- 2.2 培养模式的构成20-21
- 2.3 国外有关运动员培养模式21-24
- 2.4 越南跆拳道运动员培养的述评24-26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26-32
- 3.1 研究对象26-27
- 3.2 研究方法27-31
- 3.2.1 文献资料法27
- 3.2.2 实地考察法27
- 3.2.3 专家访谈法27-28
- 3.2.4 问卷调查法28-30
- 3.2.5 数理统计法30-31
- 3.3 研究技术路线31-32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32-108
- 4.1 SWOT分析介绍32-34
- 4.2 培养模式借鉴34-40
- 4.2.1 美国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启示34-35
- 4.2.2 俄罗斯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启示35-36
- 4.2.3 中国跆拳道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启示36
- 4.2.4 韩国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启示36-37
- 4.2.5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主题培养模式37-39
- 4.2.6 在各国家运动员培养模式方面的共性39
- 4.2.7 在各国家运动员培养模式方面的差异39-40
- 4.3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的影响因素40-47
- 4.3.1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的政治因素40-41
- 4.3.2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的经济因素41-43
- 4.3.3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的文化因素43-45
- 4.3.4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的教育因素45-47
- 4.4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模式的研究47-84
- 4.4.1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管理47-51
- 4.4.2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教育51-53
- 4.4.3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53-70
- 4.4.4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比赛70-74
- 4.4.5 越南跆拳道教练员培养的现状74-84
- 4.5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现状及SWOT分析84-103
- 4.5.1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的国家政策现状84-90
- 4.5.2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的人力资源现状90-95
- 4.5.3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现状95-98
- 4.5.4 越南跆拳道运动员培养模式的优势与劣势分析98-101
- 4.5.5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模式的机遇分析101-102
- 4.5.6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威胁分析102-103
- 4.6 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模式发展的策略103-108
- 4.6.1 加强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选材105
- 4.6.2 加强运动员科学化管理,实施现代管理多元化需要105-106
- 4.6.3 加强教练员、运动员的培训和学习106
- 4.6.4 利用越南全国省市体育科研的优势,加强训练和竞赛的科研工作106
- 4.6.5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解决好跆拳道培养和比赛的经费问题106-107
- 4.6.6 加强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建立自己的后备人才培训基地107
- 4.6.7 加强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思想教育107
- 4.6.8 完善竞争机制,引进与越南队级别相符合的优秀人才107-108
- 5 结论与建议108-110
- 5.1 结论108-109
- 5.2 建议109-110
- 致谢110-111
- 参考文献111-116
- 附录116-126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中;银杏液对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高炳宏,赵秋蓉,刘德皓;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型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1年01期
3 吴霞;跆拳道运动员的判断能力及其训练方法[J];体育函授通讯;2002年S1期
4 关东锋,陈乐琴,关丽红;对跆拳道运动员控体重的几点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杜胜林,樊艺勇;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损伤分析[J];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6 王虎;从气质类型谈跆拳道运动员的选材[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薛新轩;对跆拳道运动员“感知觉”“反应和反应时”及心理特征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黄泳芳;试论跆拳道运动员的判断能力及训练方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朱泳;对跆拳道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10 齐连枝,高尚;内蒙古地区跆拳道运动员体型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波;;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水平测量指标与评价方法的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马波;黄海;;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有效指标及其评价模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3 许小冬;周攀;张霞;;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所遇竞技信息及应对策略[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杨建昌;王兵;秦艳枝;;跆拳道运动员左心收缩时间间期的分析与评价[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5 马波;;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诊断与分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6 赵大林;;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无氧运动时肌电信号特征的研究[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一丁;王曼;张宏宇;任园春;;北京市专业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对策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8 祝大鹏;胡亦海;高平;余银;王梅;崔神州;;我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及其关系研究[A];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周长涛;;山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下劈技术动作三维运动学特征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10 赵俊彤;;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赛前集训期生化指标的监控与分析[A];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_g;两名运动员委员会候选人受到处罚[N];中国体育报;2008年
2 记者肖苑玫;跆拳道世界杯新疆开幕[N];中国体育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肖苑玫;中国跆拳道运动员必须“持证上岗”[N];中国体育报;2008年
4 南风;七年大跨越 跻身全国先进行列[N];新疆日报(汉);2014年
5 李跃波;柔弱姑娘“踢”出皖人风采[N];安徽日报;2005年
6 杨明;袭击体育赛事,是与全人类为敌[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7 本报记者 肖苑玫;中国跆拳道队提出:向拳击学习[N];中国体育报;2007年
8 邵鸿;超越体育的奥林匹克[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记者 陈克勤;香港队在马卡比运动会上创佳绩[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颀;高住低训对优秀青年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和红细胞功能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2 潘清美;越南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3 安槿雅;中韩跆拳道国家队男子选手竞技能力的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4 黄宝宏;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诊断与评价[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乐;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下劈技术的运动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向辉;跆拳道运动员定量负荷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洋;中韩国家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4 黄小斐;湖北省优秀跆拳道运动员退役转型的分析与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5年
5 赵宏鑫;跆拳道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梦;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赛前一周调整训练理化指标诊断与评价[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菲菲;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性格特征和比赛情境认知特征的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年
8 郑宇;跆拳道运动员智能训练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9 张秀兵;我国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训练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10 穆蕊;改良捏脊疗法对跆拳道运动员抗疲劳能力、免疫功能及血流变的影响[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674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674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