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以人为本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这不但阻碍了学生独立性和个性化的发展,也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其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经常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存在着跟现代社会发展相脱节的倾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其实效性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完善和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根据形势的新变化不断进行创新,自觉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观,以创新求发展,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方法的超越,将以人为本思想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逐步构建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法体系,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以人为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中西方传统思想文化中有着丰厚的历史渊源。本文对处于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以人为本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梳理,重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总结了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并对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以人为本思想做了详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人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把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个性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必须依靠人的主体性,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并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把教育主体的要求与教育客体的需求统一起来,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有效性。 在以人为本的指导下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首先要深入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内涵。本文从一般方法的概念和特性入手,逐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特征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关系,又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特征和结构体系,并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任务、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三个方面概括了方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对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状,论文首先肯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取得的成绩,表现在其科学性和现代化发展趋势方面都有明显地增强,并在继承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多学科的教育方法,促进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完善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教育者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方法未能实现有机结合、方法的实施缺乏可操作的规范和指导以及尚未形成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等几个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和计划经济思维定式的影响,另外,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的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在以人为本指导下进行创新,这是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调整、大学生思想形成与发展规律和教育环境发展变化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完善与创新,要以满足和引导大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导向,以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归宿。 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完善和创新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层次结构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中,,体现为以理服人的理论教育法、主客体参与的实践教育法和体现艺术性的批评教育法的完善和创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中,体现为贴近学生实际的榜样示范法、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自我教育法和以情感人的情感教育法的完善和创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方法中,体现为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学方法、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网络教育法和“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教育法的完善和创新。只有将以人为本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有效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作用,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以人为本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方法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32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2-18
- 1.1.1 选题的背景12-13
- 1.1.2 选题的意义13-1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8-29
- 1.2.1 关于以人为本的研究18-19
- 1.2.2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19-21
- 1.2.3 关于以人为本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研究21-25
- 1.2.4 关于当代西方国家公民教育等方法的主要思想25-29
- 1.3 研究方法29-30
- 1.3.1 文献分析法29-30
- 1.3.2 实证研究法30
- 1.3.3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30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30-32
- 1.4.1 研究的创新点30-31
- 1.4.2 研究的难点31-32
- 第2章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以人为本32-44
- 2.1 以人为本的中西文化渊源32-36
- 2.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32-34
- 2.1.2 西方文化语境下的人本思想34-36
- 2.2 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36-39
- 2.2.1 人的本质观36
- 2.2.2 人的主体观36-37
- 2.2.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37-39
- 2.3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以人为本思想39-44
- 2.3.1 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39-40
- 2.3.2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40-44
- 第3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相关理论44-56
- 3.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理论44-50
- 3.1.1 一般方法的概念与特性44-46
- 3.1.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与特性46-49
- 3.1.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49-50
- 3.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理论50-53
- 3.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50-51
- 3.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性51
- 3.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结构体系51-53
- 3.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53-56
- 3.3.1 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53-54
- 3.3.2 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的重要手段54
- 3.3.3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54-56
- 第4章 以人为本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必要性和要求56-73
- 4.1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状分析56-66
- 4.1.1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取得的成绩56-60
- 4.1.2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0-64
- 4.1.3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64-66
- 4.2 以人为本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必要性66-70
- 4.2.1 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调整的需要66-67
- 4.2.2 适应大学生思想形成与发展规律的需要67-68
- 4.2.3 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展变化的需要68-70
- 4.3 以人为本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70-73
- 4.3.1 以满足和引导大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70-71
- 4.3.2 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导向71
- 4.3.3 以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归宿71-73
- 第5章 以人为本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完善与创新73-117
- 5.1 以人为本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的完善与创新73-84
- 5.1.1 以理服人的理论教育法73-78
- 5.1.2 主客体互动的实践教育法78-83
- 5.1.3 体现艺术性的批评教育方法83-84
- 5.2 以人为本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方法的完善与创新84-95
- 5.2.1 贴近学生实际的榜样示范法85-88
- 5.2.2 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自我教育法88-91
- 5.2.3 以情感人的情感教育法91-95
- 5.3 以人为本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方法的完善与创新95-117
- 5.3.1 体现人文关怀的心理学方法95-103
- 5.3.2 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网络教育法103-110
- 5.3.3 “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教育法110-117
- 结束语117-119
- 参考文献119-130
- 致谢130-132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132-13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尚;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宋元林;唐佳海;;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征、类型及其优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孙晓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探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07期
4 杨芷英;;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04期
5 卢美华;;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2期
6 李浩;;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9期
7 李忠华;;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双向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8 艾红梅;王平;任志锋;;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实施看方法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5期
9 李应龙;;谈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多维模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孙珊;;浅谈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国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何会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顾相伟;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梅英;整体发展视阈中的以人为本[D];山东大学;2010年
9 王金情;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10 巫阳朔;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永生;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杰;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87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687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