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信息技术 校际联盟 泛在学习
【摘要】: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一种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的特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涉及人民群众直接和现实的利益的系统工程。 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重大价值。例如,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提出,“要想显著提高教育的生产力,需要对教育系统实施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与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相比,我国目前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系统的深层理论研究一直较为落后。例如,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探讨,就一直处于学术研究的盲点。基于此,本研究以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为研究焦点。 本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内容:构建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基本理论依据、洞悉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动力机制、明确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设计。本研究期待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以初步明确信息技术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轨迹。 首先,本研究回顾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脉络及相关的研究结果。通过分析,本研究掌握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态及其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根源,回顾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般策略与方法,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策略与方法进行了审视。 其次,本研究深入分析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在本部分中研究者揭示了信息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根源。通过对信息技术特征和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深入分析,本研究探讨了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核心机制。研究发现,流动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可以实现校际间资源的低成本共享,促进校际间资源的平衡;延伸的时间——空间关系,可以将虚拟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快速、优质共享;创新的教学工具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跨越式发展。总之,信息技术具有从形式到质量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潜力。 在上述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已经发生的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实现区域间、校际间的资源流动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信息技术还可以在某区域内推动义务教育实现“跨越式”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案例分析,本研究提出了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策略与方法。例如,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校联盟建设。 再次,应该承认的是,信息技术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其合理边界。突破边界,不恰当地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反而可能阻滞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边界,首先应对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形成清晰的认识。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本质分析,结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精髓,本研究认为,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显性制约因素和隐性制约因素两大类。其中显性制约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教育装备,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信息化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体系等方面的内容;隐性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教育思维、教育文化、教育改革的路径依赖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提出了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改进意见,以期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政策思路。
【关键词】: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信息技术 校际联盟 泛在学习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522.3;G43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24
- 一、研究对象与目标12-13
- 二、研究内容13
- 三、核心概念界定13-17
- 四、研究前提与假设17-20
- 五、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0-21
- 六、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1-22
- 七、研究意义22-24
- 第一章 义务教育均衡基本问题回顾与分析24-47
- 第一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态及其表现24-30
-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24-25
-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5-26
-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分析框架及具体表现26-28
-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和价值28-29
- 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引发的教育热点29-30
- 第二节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社会根源分析30-33
- 一、供给矛盾30-31
- 二、政策错位31
- 三、经济投资失调31-32
- 四、从教人员素质差异32-33
- 第三节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般策略与方法33-41
- 一、义务教育均衡的世界做法33-36
- 二、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做法36-40
-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40-41
- 第四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策略与方法41-45
- 一、国际组织关于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41-43
- 二、我国政府制定的均衡发展的评估、督导框架43
- 三、学者研究43-45
- 小结45-47
- 第二章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分析47-83
- 第一节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47-58
- 一、作为生产力的信息技术47-51
- 二、媒介技术变革与教育发展51-55
- 三、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选择55-58
- 第二节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机制58-64
- 一、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机制一——基于虚拟、可复制资源的补偿与转移58-60
- 二、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机制二——基于虚拟、快速延伸的资源共享机制60-61
- 三、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机制三——基于虚拟时空的延伸、学习工具的创新61-64
- 第三节 信息化资源:流动的资源64-70
- 一、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解析64-65
- 二、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特点65-67
- 三、虚拟教育资源供给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67-70
- 第四节 时间—空间延伸:拓展的教育时空70-76
- 一、教育时间—空间拓展历程70-71
- 二、时空关系对教育发展的影响71-72
- 三、虚拟世界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72-76
- 第五节 工具的拓展:深度学习的保障76-81
- 一、技术支持的学习生态系统76-78
- 二、作为学习管理工具78-79
- 三、媒体承载与演示工具79-80
- 四、信息处理工具80-81
- 五、社群互动工具81
- 小结81-83
- 第三章 信息技术提升区域均衡发展的策略与方法——基于案例的研究83-107
- 第一节 信息技术提升区域均衡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一)——基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案例分析83-92
- 一、项目概述83-84
- 二、项目基本情况84-86
- 三、信息技术在项目中的作用86-90
- 四、项目评价90
- 五、项目改进方向90-92
- 第二节 信息技术提升区域均衡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二)——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广东省校际协作项目的案例分析92-100
- 一、项目概述92-93
- 二、项目基本情况93-95
- 三、信息技术在项目中的作用95-97
- 四、项目评价97-98
- 五、项目改进方向98-100
- 第三节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项目的案例分析100-105
- 一、项目概述101
- 二、项目基本情况101-102
- 三、信息技术在项目中的作用102-103
- 四、项目评价103-104
- 五、项目改进方向104-105
- 小结105-107
- 第四章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107-127
- 第一节 信息技术支持的未来学校:图景与行动107-114
- 一、学校变革107-109
- 二、未来学校109-111
- 三、行动计划111-114
- 第二节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显性制约因素分析114-121
- 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114-115
- 二、信息化领导力的制约115-116
- 三、信息化教育装备的制约116-117
- 四、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制约117-118
- 五、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制约118-120
- 六、技术支持体系的制约120-121
- 第三节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隐性制约因素分析121-125
- 一、人性——“经济人”思维的影响121-122
- 二、教育文化——文化基础的制约122-124
- 三、路径选择——路径依赖与路径创新的冲突124-125
- 小结125-127
- 第五章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127-142
- 第一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体现状及主体拓展的建议127-129
- 一、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体状况127-128
-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体定位现状及其问题128
-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体拓展的建议128-129
- 第二节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策略与方法——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校联盟建设129-137
- 一、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校联盟解析130
- 二、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校联盟形成基础130-133
- 三、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校联盟建设模式133-136
- 四、云学习——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校联盟的教与学136-137
- 第三节 义务教育校际信息化资源流动现状及建议137-139
- 一、义务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137-138
- 二、义务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流动分析138
- 三、推进义务教育校际信息化资源流动建议138-139
- 第四节 义务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现状及政策建议139-142
- 一、我国义务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发展状况139
- 二、我国义务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139-140
-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意见140-142
- 研究成果与展望142-144
- 参考文献144-152
- 致谢152-154
- 在学期间的学术成果情况1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东茅;;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2 唐忠;崔国胜;;北京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3 何克抗;把脉中国教育资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8期
4 丁新;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分析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21期
5 罗林;涂涛;;生态学视角下的泛在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07期
6 庄秀丽,孙波;基于Web Service异构教育资源库数据共享方案的研究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7 林莉;中小学“数字校园”构建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8 周振军;边晓娜;贾永江;;教育信息资源分类共享机制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9 张敬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10 李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成效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秀龙;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怀雷;城乡统筹视域下的财政支出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张源源;义务教育教师职业城乡分层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世华;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宏超;我国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罗刚;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价值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茂聪;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98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698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