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7-08-21 06:22
本文关键词:论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更多相关文章: 体育产业 核心竞争力 体育产品使用价值 认知能力 设计能力 表现能力 生长机制
【摘要】: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核心竞争力思想,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曾经指引着无数企业迷途而返;及至今日,核心竞争力思想已经成为当代企业管理的锐器之一,其研究成果更是灿若繁花、浩如烟海,其触角也开始由企业管理逐渐延至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领域。与此同时,全球体育产业风起云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极为迅猛,在各国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核心竞争力视角探析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因,对于核心竞争力及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均是一种有益的拓展与尝试。又恰逢我国体育产业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相关研究对于指导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也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逻辑学等学科知识为理论支撑,结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与调查、案例分析、综合比较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探讨核心竞争力与体育产业的基本理论入手,较为系统地构建了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美、英、意、德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定性评价与综合分析,进而提出了培育与提高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对策。主要内容与结论有: 1)当前有关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其观点分歧巨大,这根源于以往核心竞争力研究中缺失统一的、科学的方法论。由此,从核心竞争力的本源探讨出发,提出了认识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方法,即分析事物发展内部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并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特征进行了相关分析。 2)目前关于体育产业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同样存在很大的争议。对此,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形式逻辑的有关规则,对体育产业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体育产业是指以身体练习或运动为主要生产手段,以提供体育服务(或劳务)产品来满足消费者体育需要为直接目的,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经济活动集合;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竞赛表演服务业与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业两大类;其他与体育有关的产业称之为体育关联产业,与体育产业有着明确的界限;体育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与附加值大等基本特性。 3)依据本文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研究方法论,对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各种内外部矛盾展开了全面分析,指出其主要矛盾是供求矛盾,而其主要方面是供给,再通过深入分析供给的各个环节,进而提出了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认为它是指体育产业内在具有的一种开发、挖掘与创新体育产品多元使用价值,以更好地创造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能力;它包括体育产品使用价值认知能力、设计能力与表现能力等构成要素;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共性与自身独有特征。此外,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成长离不开一个良善的生长机制,其生长机制包括内生条件与外生环境。 4)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一些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及其生长机制的评价指标,再结合专家访谈与调查对有关指标进行了商榷、甑选与确定,由此提出了评价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3项一级指标与14项二级指标,以及评价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生长环境的12项一级指标与32项二级指标。而后,通过专家调查与数据处理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值,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及其生长机制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结合相关评价指标,对美、英、意、德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定性评价与比较分析,认为美、英、意、德等国体育产业已经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相形之下,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还比较弱。 6)培育与提高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须树立以核心竞争力建设为中心的体育产业发展观,积极利用有利条件,努力改善不利环境,完善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生长机制。
【关键词】:体育产业 核心竞争力 体育产品使用价值 认知能力 设计能力 表现能力 生长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0-05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5
- 1 绪论15-47
- 1.1 选题的依据15-19
- 1.1.1 研究背景15-17
- 1.1.2 研究意义17-19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19-41
- 1.2.1 体育产业概念的有关研究19-23
- 1.2.2 核心竞争力的有关研究23-35
- 1.2.3 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关研究35-38
- 1.2.4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关研究38-40
- 1.2.5 综合评述40-41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41-45
- 1.3.1 研究方法论41
- 1.3.2 收集资料的方法41-42
- 1.3.3 分析资料的方法42-43
- 1.3.4 研究特色43
- 1.3.5 学科支撑43
- 1.3.6 技术路线43-45
- 1.4 研究假设与创新之处45-47
- 1.4.1 研究假设45
- 1.4.2 创新之处45-47
- 2 核心竞争力理论探讨47-63
- 2.1 核心竞争力的本源分析48-55
- 2.1.1 从历史的角度理解核心竞争力是什么48-50
- 2.1.2 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核心竞争力客观存在的前提50-52
- 2.1.3 核心竞争力与事物发展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密不可分52
- 2.1.4 矛盾的普遍性寓示万物皆有其核心竞争力52-54
- 2.1.5 分析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是认识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方法54-55
- 2.2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与说明55-56
- 2.3 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56-61
- 2.4 小结61-63
- 3 体育产业理论分析63-88
- 3.1 体育产业与相关概念、范畴辨析63-74
- 3.1.1 产业与体育产业63-65
- 3.1.2 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体育行业65-69
- 3.1.3 体育产业与体育产品、体育服务69-70
- 3.1.4 体育产业与现行国际、国家经济活动分类标准70-72
- 3.1.5 体育产业与体育关联产业72-74
- 3.2 体育产业的概念与分类74-80
- 3.2.1 体育产业的概念74-75
- 3.2.2 体育产业的分类及内容75-80
- 3.3 体育产业的主要特性80-87
- 3.3.1 产业关联度高,附加值大80-82
- 3.3.2 产品使用价值的多元性与高层次性82-83
- 3.3.3 产品生产的不可复制性与不可储存性83-85
- 3.3.4 产品消费的时间性与知识性85-87
- 3.4 小结87-88
- 4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构建88-163
- 4.1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分析88-117
- 4.1.1 体育产业发展的矛盾分析88-106
- 4.1.2 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106-113
- 4.1.3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出113-117
- 4.2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特征117-120
- 4.2.1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界定117
- 4.2.2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分析117-120
- 4.3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120-136
- 4.3.1 体育产品使用价值认知能力120-128
- 4.3.2 体育产品使用价值设计能力128-133
- 4.3.3 体育产品使用价值表现能力133-135
- 4.3.4 三者之间的关系135-136
- 4.4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生长机制136-154
- 4.4.1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生条件137-142
- 4.4.2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外生环境142-154
- 4.5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辨误154-161
- 4.5.1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竞争力155-156
- 4.5.2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不代表综合竞争力156-158
- 4.5.3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不等于竞争优势158-159
- 4.5.4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意味整体实力159-161
- 4.6 小结161-163
- 5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163-186
- 5.1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原则163-165
- 5.2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165-177
- 5.2.1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165-171
- 5.2.2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生长环境的评价指标171-177
- 5.3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方法177-185
- 5.4 小结185-186
- 6 美、英、意、德等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分析186-230
- 6.1 美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评析186-217
- 6.1.1 美国体育产业发展概况186-190
- 6.1.2 美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190-203
- 6.1.3 美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生长环境分析203-217
- 6.2 英、意、德等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评析217-229
- 6.2.1 英、意、德等国体育产业概况217-219
- 6.2.2 英、意、德等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219-224
- 6.2.3 英、意、德等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生长环境分析224-229
- 6.3 小结229-230
- 7 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分析230-257
- 7.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概况230-238
- 7.2 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238-246
- 7.3 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生长环境分析246-256
- 7.3.1 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生长的有利条件246-247
- 7.3.2 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生长的不利条件247-256
- 7.4 小结256-257
- 8 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高的对策257-268
- 8.1 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高的总体思路257
- 8.2 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高的基本对策257-267
- 8.3 小结267-268
- 9 结论与建议268-270
- 9.1 结论268-269
- 9.2 建议269-270
- 参考文献270-280
- 附录1280-286
- 附录2286-287
- 致谢287-28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叶红;方新普;;体育产业概念界定及分类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周波;周超;;湖南省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及培育对策初探[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1期
3 杨桦,孙淑惠,舒为平,魏万珍;坚持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刘湘溶;;对体育的全新诠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孟少华;魏磊;;CBA与NBA门票市场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戴敬东;;中国体育体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王建国;;NBA联盟市场营销实施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8 刘波;;德国体育体制研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体制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9 丁开盛,梁雄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初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任步攀;吴纪饶;谢伟萍;;略论体育产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711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711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