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高校学生是青年的主体力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他们借助类型各异的学生社团,展示其多样化的个性存在,表达着多样性的个人诉求。作为大学校园中高校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社团在学生的专业知识获取、思想品德建设、综合素养提高、校园文化塑造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扶持和鼓励学生社团发展是高校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认为,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有其内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等教育学、管理学、组织社会学等学科为分析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从现实性上讲,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有其法律依据、行政依据和实践依据。本文以高校学生社团这个概念为理论起点和逻辑起点,在分析了其主要特征和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之后,重点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这个概念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阐释。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一个由主体要素、活动要素、内容要素和环境要素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种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同向作用于高校学生社团。另外,本文从政治、教育、文化、社会四个角度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功能进行了分析。从政治功能来说,高校学生社团是国家政治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有利于提高学生政治认同度,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政治社会化;从教育功能来说,主要体现在理论教育、知识教育、人格教育、实践教育四个方面;从文化功能来说,可以从社团表层文化、社团中层文化和社团深层文化三个角度来理解;从社会功能来说,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有利于整合社会阶层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引导学生感知社会,有利于引导学生服务社会。本文对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分析。一方面,通过梳理“五四”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历史,揭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来剖析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和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并揭示了其背后的复杂原因。基于这种现实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基本思路,即把准社团建设的根本方向,坚持社团建设的政策指向,增强社团建设的内生动力。另外,提出了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长效机制,即动力机制、管理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最后,本文从强化理念、创新管理体制、优化资源、提高自身建设水平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提升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水平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 社团管理 社团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5.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绪论13-27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18
- 1.2.1 研究目的14-15
- 1.2.2 研究意义15-18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8-25
- 1.3.1 国内研究综述18-21
- 1.3.2 国外研究综述21-23
- 1.3.3 文献述评23-25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5-27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25-26
-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26-27
- 第2章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依据27-37
- 2.1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理论依据27-33
- 2.1.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27-28
- 2.1.2 教育学的理论基础28-29
- 2.1.3 管理学的理论基础29-31
- 2.1.4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基础31-33
- 2.2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实依据33-36
- 2.2.1 法律依据33-34
- 2.2.2 行政依据34-35
- 2.2.3 实践依据35-36
- 2.3 本章小结36-37
- 第3章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特征、内容和功能37-57
- 3.1 高校学生社团的概念和特征37-42
- 3.1.1 高校学生社团的概念37-38
- 3.1.2 高校学生社团的特征38-40
- 3.1.3 高校学生社团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分析40-42
- 3.2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内涵和内容42-45
- 3.2.1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内涵42-43
- 3.2.2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内容43-45
- 3.3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功能45-55
- 3.3.1 政治功能45-47
- 3.3.2 教育功能47-50
- 3.3.3 文化功能50-52
- 3.3.4 社会功能52-55
- 3.4 本章小结55-57
- 第4章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57-73
- 4.1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历程57-62
- 4.1.1 建国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概况57-58
- 4.1.2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概况58-59
- 4.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概况59-61
- 4.1.4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趋势61-62
- 4.2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问题分析62-68
- 4.2.1 功利主义倾向突出62-64
- 4.2.2 行政化倾向严重64-65
- 4.2.3 保障措施不到位65-66
- 4.2.4 自身发展后劲不足66-68
- 4.3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68-72
- 4.3.1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理念缺乏更新68-69
- 4.3.2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体制缺乏创新69-70
- 4.3.3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资源缺乏补充70-71
- 4.3.4 高校学生社团自身建设能力不强71-72
- 4.4 本章小结72-73
- 第5章 提升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水平的基本思路73-84
- 5.1 把准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根本方向73-75
- 5.1.1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的重要性73-74
- 5.1.2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成果的指导74-75
- 5.2 坚持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政策指向75-78
- 5.2.1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必须坚持“两为”服务75-76
- 5.2.2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必须坚持德育为先76-77
- 5.2.3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必须坚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77-78
- 5.3 增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内生动力78-83
- 5.3.1 以社团为载体培养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78-80
- 5.3.2 以社团为载体培养高校学生创新精神80-82
- 5.3.3 以社团为载体培养高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82-83
- 5.4 本章小结83-84
- 第6章 提升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水平的长效机制84-97
- 6.1 激发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动力机制84-87
- 6.1.1 组织动力机制84-85
- 6.1.2 文化熏陶机制85-86
- 6.1.3 良性竞争机制86-87
- 6.2 强化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机制87-91
- 6.2.1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外部管理机制87-89
- 6.2.2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内部管理机制89-91
- 6.3 完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评价机制91-94
- 6.3.1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评估指标的构建91-93
- 6.3.2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评估机制的运行93-94
- 6.4 健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保障机制94-96
- 6.4.1 正向激励保障机制95
- 6.4.2 行为约束保障机制95-96
- 6.4.3 制度规范保障机制96
- 6.5 本章小结96-97
- 第7章 提升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水平的路径97-115
- 7.1 不断强化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理念97-101
- 7.1.1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97-98
- 7.1.2 坚持依法治社理念98-100
- 7.1.3 坚持以生为本理念100-101
- 7.1.4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101
- 7.2 积极创新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体制101-106
- 7.2.1 合理定位高校学生社团的性质101-103
- 7.2.2 将社团发展融入高校教书育人工作大局103-104
- 7.2.3 设置专业化的社团管理机构104-106
- 7.2.4 以服务为理念坚持管理规范化106
- 7.3 有力保障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资源106-111
- 7.3.1 保障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政策支持106-108
- 7.3.2 保障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制度支持108-109
- 7.3.3 保障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文化支持109-111
- 7.4 大力提升高校学生社团自身建设水平111-114
- 7.4.1 引导学生社团在竞争中良性发展111-112
- 7.4.2 强化高校学生社团品牌建设112
- 7.4.3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提高学生社团社会适应能力112-114
- 7.5 本章小结114-115
- 结论115-117
- 参考文献117-124
- 附录124-12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26-127
- 致谢1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建民;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类型、特征与功能[J];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2 佘国华;高校学生社团与素质教育的互动关系及其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03期
3 匡艳丽;高校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与科学引导[J];江苏高教;2002年05期
4 李城;繁荣的数量 影响有限的质量 指导的根本之道——聚焦高校学生社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李立刚,李书梅,高鹏飞;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焦满金;高校学生社团改革初探[J];甘肃科技纵横;2004年04期
7 徐峰,郭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鲁英杰;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探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9 李毅昂;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社团的变革和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5年05期
10 朱延华,梁中芳;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蒋如娟;;论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2 刘金扬;刘科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研究与思考[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蒋如娟;;促进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积极拓展高校德育途径[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梅;高校学生社团:为学生走向社会架起桥梁[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2 刘阳 蔡缨;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建设初探[N];贵州政协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赵秀红;透视大学校园里的“百团大战”[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关晶 张聪;高校学生社团教育功能刍议[N];吉林日报;2011年
5 熊飞;我省“优秀学生社团”受表彰[N];河南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罗琦 本报实习生 覃丽丹;绽放校园的青春活力[N];广西日报;2013年
7 赵宏强 王敬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5年
8 记者 熊飞;志愿服务类社团异军突起[N];河南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曹曦;新生如何找准“我的团”[N];中国教育报;2013年
10 李维;鼓励大学生参与校园减排[N];中国环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继冬;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动力及其引导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王大春;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轶文;对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2 张芝雄;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李忠诚;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培养建设的相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震;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翟承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及其拓展问题探讨[D];山东大学;2007年
6 韩益凤;公民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欧阳大文;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姚勇;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承祖;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刘兴华;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64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76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