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反馈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复合反馈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的研究
【摘要】:反馈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运动技能学一直以来广为流行的研究方向。国外对反馈的研究中,鉴于现场试验和寻找被试的复杂性,研究多集中在实验室或简单技能的结果反馈研究,对国内受大众喜爱的乒乓球、羽毛球等研究较少。国内对反馈的研究以传统的反馈频率、反馈时机为主,对反馈领域最新研究——自我控制反馈、观察学习和注意焦点等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先对反馈理论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重点介绍近年来国外针对反馈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注意焦点、观察学习和自我控制反馈,后采用元分析法,查阅观察学习和自我控制反馈的文献各95篇和29篇,筛选出134和26个有效指标,经分析得出两种反馈对技能学习影响的总体效果。之后基于元分析的结论,并结合物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成果,提出将内在反馈与外在反馈有机结合的复合反馈理论,分析阐述了其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的机理。文章最后一部分将提出的复合反馈理论应用在乒乓球教学实践中,以检查复合反馈理论对体育教学中技能学习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一)采用元分析方法分析得出观察学习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的综合结论如下:1)观察学习能显著提高技能学习效果,其对技术动作、动作认知表征、大肌肉参与活动为主的技能促进作用好于动作结果和小肌肉为主的技能;2)高水平/标准示范比初学者示范更有利于技能学习;3)现场示范、录像示范和标记点这三种不同示范形式对观察学习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二)采用元分析方法分析得出自我控制反馈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的综合结论如下:1)自我控制反馈能显著促进技能学习,且自我控制使用器械、观看录像和对实验室内任务的学习效果好于自我控制言语反馈和非实验室任务;2)自我控制反馈的频率需求与任务性质有关,任务越复杂,反馈频率越高。 (三)复合反馈对乒乓球技能学习效果量为1.05,效果量为大,表明复合反馈比简单反馈更能促进技能学习。同时其有助于回球精准性、技术动作学习,不利于提高对打回合成绩。 (四)复合反馈组学生上课满意度效果量为0.58,即复合反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上课满意度,其对自我效能、努力程度的促进效果好于技术提高满意度和上课快乐程度。 (五)复合反馈理论及其倡导的四个阶段即“引导观察、模仿练习、自我监控指导、自我调节”对丰富反馈理论和指导教学实践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元分析 复合反馈 观察学习 自我控制 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08.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15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内容13
- 1.3 研究方法13-15
- 1.3.1 文献综述法13-14
- 1.3.2 元分析方法14
- 1.3.3 数理统计方法14
- 1.3.4 实验法14
- 1.3.5 保持方法14
- 1.3.6 录像观察方法14-15
- 1.4 研究意义15
- 2 文献综述15-42
- 2.1 反馈理论的产生与演变16-31
- 2.1.1 反馈对运动技能学习的作用与机理16-18
- 2.1.2 反馈频率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18-21
- 2.1.3 反馈的时机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21-23
- 2.1.4 反馈的实施方式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23-26
- 2.1.5 关注焦点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26-31
- 2.2 反馈理论的热点与最新进展31-42
- 2.2.1 观察学习理论的兴起与研究进展31-36
- 2.2.2 自我控制理论的兴起与研究进展36-42
- 3 反馈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的元分析42-60
- 3.1 元分析42-45
- 3.1.1 元分析的概念42
- 3.1.2 元分析的步骤42-44
- 3.1.3 元分析中效果量的计算44-45
- 3.2 观察学习对运动技能影响的元分析45-52
- 3.2.1 观察学习元分析的研究方法45-47
- 3.2.2 观察学习元分析的结果分析47-50
- 3.2.3 对观察学习元分析的讨论50-52
- 3.2.4 对观察学习元分析的结论52
- 3.3 自我控制反馈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的元分析52-60
- 3.3.1 自我控制反馈元分析研究方法52-53
- 3.3.2 自我控制反馈元分析的结果分析53-56
- 3.3.3 自我控制反馈元分析的讨论56-60
- 3.3.4 自我控制反馈元分析的结论60
- 4 复合反馈的提出及其促进技能学习的机理分析60-67
- 4.1 复合反馈的定义61-62
- 4.2 复合反馈与外在反馈、内在反馈和多元反馈的区别与联系62
- 4.3 复合反馈中所涉及的其它学科知识62-64
- 4.3.1 复合反馈中包含的“建构主义”思想62-63
- 4.3.2 复合反馈中包含的“教学论”思想63
- 4.3.3 复合反馈中包含的“系统论”思想63
- 4.3.4 复合反馈中包含的“心理学”思想63-64
- 4.4 复合反馈的作用机理分析64-67
- 4.4.1 复合反馈理论在教学应用中四阶段的划分依据及阶段特征64-65
- 4.4.2 复合反馈促进技能学习的机理分析65-67
- 5 复合反馈在乒乓球教学实践中的应用67-81
- 5.1 实验目的67
- 5.2 实验方法67-74
- 5.2.1 受试对象67-68
- 5.2.2 实验任务68
- 5.2.3 实验仪器68
- 5.2.4 实验步骤68-70
- 5.2.5 保持测试70-71
- 5.2.6 测试指标71-74
- 5.3 实验结果74-78
- 5.3.1 复合反馈对学生成绩影响的结果分析74-76
- 5.3.2 复合反馈对学生上课满意度影响的结果分析76-78
- 5.4 实验讨论78-80
- 5.5 实验结论80-81
- 5.6 实验建议81
- 6 结论与展望81-84
- 6.1 结论81-82
- 6.2 建议和展望82-84
- 致谢84-86
- 参考文献86-97
- 附录97-124
- 附录A 观察学习元分析原始数据97-108
- 附录B 自我控制反馈元分析原始数据108-110
- 附录C 实验中复合反馈对运动技能影响原始数据110-118
- 附录D 实验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相关性分析原始数据118-120
- 附录E 实验对满意度分析原始数据120-122
- 附录F 实验对满意度相关性分析原始数据122-124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叶如意;范春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尝试[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张其龙;走出家教的误区——与卢乐珍老师一席谈[J];早期教育(教师版);1990年12期
3 彭杰;论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控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4 陈培蓓;抓成人学员的自我教育 实现其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J];兵团党校学报;1997年01期
5 胡晓;教师应善于自我控制[J];山东教育;1999年09期
6 王令;成功人士应具备的心理品质[J];国际人才交流;2000年04期
7 徐速;小学生问题行为及相关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5期
8 李逢惠;关于道德观念及公民意识的理性思考[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徐速;小学高段学生学习适应性与自我控制水平的关系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陈晓慧;张烨;;网络环境下基于分组式教学的目标学习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蕊花;;自我控制对低阶层男性服刑人员财产型犯罪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孙拥军;;自我控制:一种有限的资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桂平;陈会昌;;初中生自我控制的心理机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叶苑;邹泓;;青少年感觉寻求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控制、不良行为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佳慧;;自我控制资源模型的研究回顾及其新进展[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谭树华;郭永玉;;可一不可再:自制力消耗效应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杨丽珠;刘文;;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金欣俐;杨丽珠;沈悦;蒋重清;;癫痫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自我控制脑电差异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萍;陈会昌;;11岁儿童的自我控制和主动性在父母养育方式预测学校适应中的调节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敏;马皑;;自我控制、社会支持与社会经济地位对男性抢劫、盗窃犯罪深度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展;烦躁的自我控制[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2 张立雄;我想……但我不应该做[N];大众科技报;2001年
3 王伟波;交易心理至关重要[N];期货日报;2008年
4 炼金术投资 邓秀;投资亏损的十大原因[N];期货日报;2005年
5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梁杉邋葛瑜;学会加班不“加压”[N];健康时报;2008年
6 维舟;进化到中产[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7 杨剑侠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非理性消费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通讯员 徐德友;自我管理 自我控制[N];人民铁道;2010年
9 ;“3岁看老”有一定道理[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钟悦民;“白领嗜贪症”者要强化自我控制[N];广东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燕;复合反馈对运动技能学习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2 董春艳;他人存在及其自我控制行为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孙拥军;自我控制损耗对运动员操作表现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那艺;行为消费理论的拓展与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索涛;个体人格特质对跨期决策的影响及其神经基础[D];西南大学;2012年
7 张灵聪;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韦雪艳;基于交互作用的民营企业家压力应对策略与倦怠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刘汕;企业IT项目风险、控制与绩效的关系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爽;自我肯定与自我控制损耗的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2 王珂;短时代价低估—自我控制的内隐策略[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莹;选择对自我控制影响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小慧;男性犯罪青少年的教养方式和自我控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汤翠翠;运动技能学习中影响自我控制反馈效果的若干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成秀梅;整体—局部知觉对自我控制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徐沙;自主支持及其替代感知对状态自我控制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8 冀永慧;3-4岁幼儿自我控制训练活动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想;积极情绪对自我控制损耗的补偿[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10 刘华强;自我控制对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影响的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846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84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