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17:37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政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 城市普通高中 异地升学政策


【摘要】: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特殊问题,而相比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问题更为复杂,成为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学界普遍关注的难点问题。2012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纷纷发布了异地升学方案,为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城市升学带来了希望,,但政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却备受质疑和争议。为此,我们不免追问,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的实际升学需求是什么?现有异地升学政策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学需求的回应性如何?农民工随迁子女实现义务教育后升学期望还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如何才能合理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的升学需求? 本研究正是立足于以上问题,使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的方法,综合运用政策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了解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的升学情况,分析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升学需求与现行政策间的差距,进一步探究了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的政策因素,最终为改进和完善现有异地升学政策提供建议。 论文共分为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界定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政策的核心概念。 第二部分为第一章及第二章,这一部分梳理了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的演进及主要内容,描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的升学期望、影响因素及实际升学路径的调查结果。 第三部分为第三章,本部分结合调查研究的结果,得出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城市普通高中面临的困境。并运用政策学相关理论,分析了影响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升学的政策原因。现行异地升学政策的缺失造成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机会的剥夺,而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及教育资助政策的缺失则使得农民工随迁子女就读城市普通高中的学业能力和支付能力不足。 第四部分为第四章和第五章,针对相应的政策不足与缺失,本部分依据受教育权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可行能力理论、系统理论等提出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政策设计的价值、原则、内容、及提高政策执行实效性的保障措施,为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 城市普通高中 异地升学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39.2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导论10-30
  • 一、 研究缘起10-11
  • 二、 研究意义11-12
  • (一) 理论意义11-12
  • (二) 现实意义12
  • 三、 文献综述12-20
  • (一) 国内相关研究12-18
  • (二) 国外相关研究18-19
  • (三) 现有研究的综合评价19-20
  • 四、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设计20-26
  • (一) 相关概念界定20-24
  • (二) 研究设计24-26
  • 五、 研究方法26-28
  • (一) 文献研究法26
  • (二) 调查研究法26-28
  • 六、 可能创新与不足28-30
  • (一) 可能创新28-29
  • (二) 研究不足29-30
  • 第一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演进及实施效果30-52
  • 一、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演进及实施效果30-36
  • (一)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演进30-34
  • (二)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34-36
  • 二、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政策演进及实施效果36-52
  • (一)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政策演进36-51
  • (二)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51-52
  • 第二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学情况调查52-68
  • 一、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52-58
  • (一) 城市基本情况52-53
  • (二) 学校基本情况53-55
  • (三) 教师基本情况55-57
  • (四) 农民工随迁子女基本情况57-58
  • 二、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学需求调查分析58-65
  • (一)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的升学需求情况58-59
  • (二)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学需求影响因素59-64
  • (三)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学需求分析64-65
  • 三、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实际升学路径调查分析65-68
  • 第三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困境及其政策原因分析68-92
  • 一、 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困境68-75
  • (一) 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机会的剥夺68-73
  • (二) 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能力的缺失73-75
  • 二、 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困境的政策原因分析75-92
  • (一)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政策的缺撼76-87
  • (二) 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缺撼87-90
  • (三) 普通高中教育资助政策的缺撼90-92
  • 第四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政策设计的价值、原则及内容92-114
  • 一、 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政策设计的价值92-100
  • (一) 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的权利平等92-94
  • (二) 实现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配置公平94-97
  • (三) 提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可行能力的认识97-98
  • (四) 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98-100
  • 二、 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政策设计的基本原则100-106
  • (一) 平等性原则100-102
  • (二) 补偿性原则102-104
  • (三) 差异性原则104-105
  • (四) 动态性原则105
  • (五) 系统性原则105-106
  • 三、 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政策设计的基本内容106-114
  • (一) “学历准入”——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升学的实质公正107-109
  • (二) “分类放开”——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升学的现实需求109-111
  • (三) “合理补偿”——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升学的支付能力111-114
  • 第五章 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普通高中就学政策执行的保障措施114-125
  • 一、 提升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有效性114-116
  • (一) 强化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的主体作用114-115
  • (二) 规范管理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115-116
  • 二、 同步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制度116-118
  • (一) 逐步改变高考招生的地方化倾向116-117
  • (二) 发展和完善高校自主招生制度117-118
  • 三、 动态规划城市高中阶段教育资源118-120
  • (一) 动态配置和科学规划普通高中教育资源119
  • (二) 发展综合高中为农民工随迁子女重要升学路径119-120
  • 四、 完善随迁子女高中阶段教育经费保障机制120-123
  • (一) 提高普通高中办学经费投入121-122
  • (二) 建立流出地对流入地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机制122
  • (三) 实现中央政府专项经费转移支付122
  • (四) 倡导地方政府给予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普通高中经费支持122-123
  • 五、 构建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利益保障机制123-125
  • 结语125-127
  • 参考文献127-133
  • 附录133-142
  • 后记142-144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44
  • 在学期间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情况1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人炳;;美国关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2 劳凯声,刘复兴;论教育政策的价值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杨东平;王旗;;北京市农民工子女初中后教育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4 杨颖秀;;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的十年演进及重大转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王智超;;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制度性障碍与建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朱丽;;流入地放开农民工子女义务阶段后教育的可行性论证——一种代价论的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7 杨颖秀;;随迁子女异地升学政策的冲突与建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吴霓;;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高考的现实困境及政策取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9 段成荣,梁宏;我国流动儿童状况[J];人口研究;2004年01期

10 杨润勇;;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政策及其执行中的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8期



本文编号:864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864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7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