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高校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20:37

  本文关键词:高校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本科 文科专业 文科专业应用性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转变,我国高校文科本科专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数量与规模的扩张,文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逐渐突显。如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文科本科专业人才,是当前高等文科教育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层次和数量决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根据社会对文科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本研究提出文科本科专业在保持培养适量学术型人才的前提下,应坚持应用性改革与发展方向,大力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综合访谈和其它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本科层次文科专业的应用性,既不是广义上的价值性应用,也不是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操作性使用,而是指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实际问题。同时,分析总结了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当代特点、具体表现,以及文科专业应用性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和形成基础。 在理论梳理后,本研究利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索构建了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评价体系。其中深度访谈40人/次,专家咨询5人/次;为获取的依据更为牢固,发放关于如何评价文科专业应用性调查问卷300份,调查对象包括毕业3年以上文科专业毕业生,高校文科专业教师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以及政府机构、企事业等用人单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3类群体。本研究认为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可以从就业难易程度、就业结构、就业质量、适应状况、发展前景和转换能力等6个一级纬度,具体包括获得初次就业机会的时间、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薪资福利等20个二级纬度来评价。 根据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评价体系,初步编制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状况调查问卷,并对150份样本进行了试测和信效度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800份调查问卷,检测了当前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现状。依据结果评价原则和外部评价原则,本研究选择工作年限为2-6年的文科本科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尽可能包括文科本科专业毕业生可就业的各类型的社会组织。根据调查结果,文科本科专业的应用性程度较理工科专业弱;211大学文科专业的应用性程度相对985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要高,而且显著高于一般本科院校文科专业的应用性程度;在文科内部,8个不同学科门类之间也存在差异,历史学、法学和哲学较低。 究其原因,本研究认为高校自身在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上存在包括专业体系需要改进、培养过程和教学内容需要优化、师资力量需要提升、评价功能需要强化等诸多问题;同时,在内部管理机制方面也存在没有形成有利于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机制、模式和制度。利益相关方在人才培养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也是造成文科专业应用性不强的重要原因。文科专业应用性的形成受诸种因素的制约,需要一定条件的支撑。本研究提出高校自身应从文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过程、质量评价模式、教师队伍、学科建设、以及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同时,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主体功能,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以及其它社会组织的参与功能。为保证不同利益相关者有效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本研究根据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等原则,提出了需要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建立健全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构建不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本科 文科专业 文科专业应用性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导论12-30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2-16
  •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12-14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15
  • 三、研究对象15-16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6-26
  •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16-26
  • 二、研究状况的评述26
  • 第三节 研究框架26-30
  • 一、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6-28
  • 二、研究的重点、难点28-29
  • 三、基本结构29-30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主要理论基础30-54
  • 第一节 核心概念30-47
  • 一、文科30-33
  • 二、专业33-44
  • 三、应用性44-47
  • 第二节 主要理论基础47-53
  •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48-49
  • 二、人力资本理论49-50
  •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50-52
  • 四、诸种理论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本研究的运用52-53
  • 本章小结53-54
  • 第二章 文科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方向54-68
  • 第一节 社会需求的人才类型54-56
  • 一、学术型人才54-55
  • 二、应用型人才55-56
  • 三、不同类型人才之间的关系和区分标准56
  • 第二节 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56-58
  • 一、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类型的分化56-57
  • 二、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57-58
  • 第三节 文科专业应坚持应用性发展方向58-67
  • 一、理论依据58-62
  • 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62-63
  • 三、文科专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63-65
  • 四、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65-66
  • 五、国家教育政策规定66-67
  • 本章小结67-68
  • 第三章 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内涵、当代特点与具体体现68-84
  • 第一节 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内涵理解68-75
  • 一、访谈资料的整理68-69
  • 二、相关研究观点69-71
  • 三、对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三种错误理解71-72
  • 四、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内涵72-75
  • 第二节 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当代特点75-79
  • 一、针对性75-76
  • 二、学术性76
  • 三、职业性76-77
  • 四、技术性77-78
  • 五、人文性78
  • 六、综合性78-79
  • 第三节 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具体表现79-83
  • 一、专业设置方面79-80
  • 二、培养目标方面80-81
  • 三、培养体系与教学内容方面81-82
  • 四、培养途径方面82
  • 五、师资队伍方面82
  • 六、培养条件方面82-83
  • 七、质量评价方面83
  • 本章小结83-84
  • 第四章 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与形成基础84-119
  • 第一节 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发展历程84-95
  • 一、中世纪的宗教性84-85
  • 二、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期的世俗化85-87
  • 三、19世纪中期至二战前的初级应用87-89
  • 四、二战后应用性的多样化89-91
  • 五、文科专业应用性的丰富91-94
  • 六、文科专业应用性发展的分析94-95
  • 第二节 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主要特征95-102
  • 一、社会性96-98
  • 二、制约性98-100
  • 三、动态性100-102
  • 四、诸种特征之间的关系102
  • 第三节 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形成基础102-118
  • 一、社会发展基础102-108
  • 二、学科发展基础108-112
  • 三、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112-117
  • 四、多种基础之间的相互关系117-118
  • 本章小结118-119
  • 第五章 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现状119-176
  • 第一节 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评价框架的构建119-137
  • 一、评价框架构建的理论基础119-121
  • 二、评价维度的初步选择121-134
  • 三、评价框架的初步确定134-137
  • 第二节 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评估问卷的编制137-146
  • 一、调查问卷的初步编制137-138
  • 二、调查问卷的质量分析138-145
  • 三、调查问卷的最终确定145-146
  • 第三节 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调查结果与分析146-175
  • 一、文科本科专业与理工科本科专业的应用性状况比较146-147
  • 二、文科本科专业与理科、工科本科专业的应用性状况比较147-153
  • 三、不同类型高校之间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状况比较153-158
  • 四、文科内部8个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应用性状况比较158-173
  • 五、调查结果与讨论173-175
  • 本章小结175-176
  • 第六章 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问题与原因176-187
  • 第一节 大学自身的问题及原因176-183
  • 一、专业体系需要改进176-178
  • 二、培养过程、教学内容需要优化178-182
  • 三、师资力量需要提升182-183
  • 四、评价功能需要强化183
  • 五、内部管理需要重整183
  • 第二节 利益相关方的困境183-186
  • 一、学生183-184
  • 二、政府184-185
  • 三、企业等用人单位185
  • 四、其它社会组织185-186
  • 五、多种主体的协调186
  • 本章小结186-187
  • 第七章 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改进设想187-215
  •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187-191
  •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要内涵187-188
  •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188-189
  • 三、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人才的主要利益相关者189-190
  • 四、不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文科本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意义190-191
  • 第二节 大学自身的改革191-204
  • 一、优化文科本科专业体系191-193
  • 二、改进人才培养过程193-200
  • 三、改革质量评价模式200-201
  • 四、加强队伍能力建设201
  • 五、提升学科建设水平201-203
  • 六、改善管理体制机制203-204
  • 第三节 发挥其它利益相关方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204-208
  •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204-205
  •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05-206
  • 三、发挥企业的主体功能206-207
  • 四、发挥其它社会组织的参与功能207-208
  • 第四节 建立不同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208-214
  • 一、确立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机制的主要原则208-209
  • 二、建立健全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209-214
  • 本章小结214-215
  • 结语215-217
  • 一、基本结论215-216
  • 二、创新与不足216-217
  • 参考文献217-22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参与的课题和获得的奖项229-231
  • 附录231-241
  • 附录一 关于高校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的访谈231-233
  • 附录二 关于高校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如何评价的调查问卷233-237
  • 附录三 关于高校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程度的调查问卷237-239
  • 附录四 关于高校文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调查问卷239-241
  • 致谢24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志华;李小池;王明静;;“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才智;2015年07期

2 李文虎;苗贵松;;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维度与路径[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5年01期

3 葛桦;;论儒家职业道德修养方法[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4 蔡桂全;;论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以玉林师范学院大学生入企挂职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甘春霞;《红楼梦》中熟语俄译问题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2 金玉芬;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沈世锦;红河卫院对越南学生开设医学汉语课程的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波;面向就业的中职学校办公自动化课程设计[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娟;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文德靖;昆明市初三数学教师的学生评价方法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曹霞;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杨芹;义务教育阶段班级生活质量提升与学生自主发展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闫利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评价体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90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890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0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