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海关高等教育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21 22:04

  本文关键词: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海关高等教育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海关高等教育 全球化 人才培养 专业化 发展


【摘要】:从海关的性质和任务来看,作为国家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海关是国家唯一赋予对进出境货物、物品实施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国家主权的体现和国门的象征,担负着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安全的神圣使命。随着海关深度参与全球化的进程,海关非传统职能的范围不断扩大,机构或面临重大变革,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显现,海关队伍规模受到编制所限不会大幅扩张,所以必须应用新的管理理念、技术装备、措施方法以不断适应全球经贸形势的变化。管理理念的更新、监管技术装备的应用、监管措施方法的实施都离不开海关的能力建设,归根结底依赖于海关人才队伍的建设,依赖于如何教育和培养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海关人才。因此,海关的现代化,最终是海关人的现代化,海关人的现代化离不开对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海关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理应顺应行业的这一发展趋势,培养出具备全球视野、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海关在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工作具有鲜明的涉外属性。中国海关队伍的质量关系到社会、经济、安全和主权的重大国家性事务,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上的海关力量与水平间的竞争。同时,海关高等教育迎来重要发展契机,包括国际海关专业标准的推出、国家重视行业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国际化、院校自身发展和系统内部的迫切需求。以上均对海关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教育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国家放宽在经济领域的市场准入条件同时,教育机构也无法避免来自教育全球化的各种影响和竞争。受此影响,高等教育处在一个史无前例复杂而多层的系统里,关键是高校如何能在大趋势中获取并追寻长期的动态平衡,走出自己的道路。尤其是高校和国际组织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全球高等教育市场已经形成、全球课程的国际多元标准化和以英语为主的语言传播互相交织,构建出丰富又复杂的发展态势。这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去思考,从全球化的视野去考虑未来的高等教育是何走向,该如何调整发展。全球海关高等教育的实践也反映出了这一趋势:全球海关类院校及学术机构在21世纪初蓬勃兴起。从国内对海关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来看,总体上对海关高等教育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尤其是对国际海关高等教育的研究较少。亟需加强对国外海关高等教育的研究,不断加深对国际海关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特点、模式和最佳实践等领域的了解。 海关面临着新的变革趋势,在全球经贸环境、技术革新、管理理念、海关发展战略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对海关高等教育如何发展,以及如何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涉外性很强的海关行业,本身就处于迅猛的经济、政治、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其定位、职能、责任不断更新、拓展,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世界海关组织通过《21世纪海关》战略文件提出了未来海关重点发展的十大趋势。因此,海关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并能参与全球竞争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此外,由于国内没有同类可比海关高校,因此也必须将目光放眼全球,寻找和了解全球范围内海关高等教育变革的新趋势。近年来,国际海关学术界在世界海关组织能力建设项目下组成了学术联盟,搭建了海关教育项目探索和研究的国际平台,并针对海关人员专业化和学术研究出台了专业标准。世界上有部分海关类高校占据了先机,获得了世界海关组织认证,在其教学、课程体系中融入了海关专业的国际标准,满足了全球海关界对能力建设和知识更新的强烈需求,对培养国际化的海关专业人才产生了很大影响。各国的海关高等教育机构模式、课程设置、办学特色蕴藏丰富内涵,对我国海关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海关高等教育历经变迁,具有悠久的行业办学历史。清末,有识之士认识到专门人才培养对国家收回关权的重要性,倡导并创办了税务学堂,在民国发展为税务专门学校,培养了大批通晓关务的人才。解放后,海关设立上海海关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设立上海海关专科学校、秦皇岛海关学校、海关管理干部学院等教育机构。当前,海关类高校主要代表是海关总署直属的上海海关学院。近年来,上海海关学院在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领域取得很大发展。升本成功、专业硕士教育即将开办、建成海关总署党校以及世界海关组织亚太培训中心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使得作为唯一系统设置海关类学科专业的上海海关学院拥有了良好的发展资源和平台。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海关院校如何发挥后发优势,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创新服务行业的路径与策略是海关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必须站在全球和国家层面的更大视野来思考海关未来的变革和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积极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走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海关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五项加速我国海关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建议: 首先是实施国家战略人才储备计划。培养服务海关发展的管理、国际组织、研究、语言和边境事务人才,建立起全球海关人才基地,实现覆盖“职前职后”全过程的人才培养; 第二是实施院校国际化战略。根据国家经贸战略、“多重角色”院校以及重点发展领域选择战略合作伙伴,全方位地开展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构建起评价海关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第三是基于国际专业标准改革现有的海关课程体系。通过整体设计和单门课程的剖析,对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以及更新国际标准本身提出针对性建议,创新中国海关院校的最佳实践,为世界海关组织教育项目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第四是构建海关学的学科体系,进一步加强海关领域的研究。国际上相关高校的学科设置,以及海关领域的选题都值得学习借鉴。应当积极吸收国际海关学术前沿的最新成果,跟上形势的发展,创新研究视域与思路。 最后提出建立国内外对接的海关专家体系,建设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国内外海关专家的衔接和发展是推进海关专业化的重要方面,院校应当成为培养海关专家的重要人才基地,最终使海关人员的专业化得到国际资质的认可,使海关真正地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专业。并且海关专家和师资资源可以有序转化,互相促进,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 总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结合国际海关最新的专业标准和发展战略,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是海关高等教育实现变革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海关高等教育 全球化 人才培养 专业化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745-4;G649.2
【目录】:
  • 摘要6-9
  • ABSTRACT9-14
  • 目录14-17
  • 图表索引17-19
  • 缩略语19-20
  • 第一章 绪论20-58
  • 第一节 研究由来20-31
  • 一、海关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20-28
  • 二、研究方法论的设计28-31
  • 第二节 文献综述31-58
  • 一、教育全球化的若干问题31-41
  • 二、海关高等教育发展及其研究41-58
  • 第二章 海关高等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全球海关的行业变化58-73
  • 第一节 全球海关的新要求59-63
  • 一、贸易便利化的要求59-60
  • 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60-61
  • 三、便利与安全的并存61-62
  • 四、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62-63
  • 第二节 全球海关职能的变化63-71
  • 一、海关管理职能的嬗变63-64
  • 二、海关机构改革的模式64-66
  • 三、海关行业发展的趋势66-71
  • 本章小结71-73
  • 第三章 海关高等教育发展的全球特点——国际性行动举措73-96
  • 第一节 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74-80
  • 一、学术伙伴关系项目74-77
  • 二、国际海关院校联盟77-80
  • 第二节 海关专业标准的制订80-89
  • 一、出台的背景81
  • 二、主要的内容81-87
  • 三、标准的意义87-88
  • 四、标准的认证88-89
  • 第三节 海关高等教育的战略89-95
  • 一、现有实践的需求90-91
  • 二、未来发展的重点91-95
  • 本章小结95-96
  • 第四章 国外海关高等教育的最佳实践——可借鉴的机构案例96-135
  • 第一节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CCES97-111
  • 一、机构的概况97-102
  • 二、国际化战略102-110
  • 三、课程与专业110-111
  • 四、主要的特点111
  • 第二节 德国明斯特大学海关系111-117
  • 一、机构的概况111-114
  • 二、课程与专业114-116
  • 三、主要的特点116-117
  • 第三节 拉脱维亚里加科技大学SESMI117-121
  • 一、机构的概况117-118
  • 二、课程与专业118-120
  • 三、主要的特点120-121
  • 第四节 其他国家的海关高等教育机构121-132
  • 一、乌克兰海关学院121-124
  • 二、俄罗斯海关学院124-127
  • 三、美国海关全球边境学院127-129
  • 四、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129-132
  • 第五节 国外海关高等教育实践的特征132-134
  • 本章小结134-135
  • 第五章 我国海关高等教育的历史回顾——机构变迁与现状135-187
  • 第一节 海关高等教育机构的历史变迁136-162
  • 一、京师同文馆(1862~1902)136-143
  • 二、税务专门学校(1908~1949)143-151
  • 三、新中国的海关教育(1949年以来)151-160
  • 四、中国海关教育的历史经验160-162
  • 第二节 上海海关学院的机构能力分析162-180
  • 一、学校发展的定位分析163-165
  • 二、专业设置与师资力量165-168
  • 三、对外合作交流的进展168-171
  • 四、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171-180
  • 第三节 上海海关学院的优势与挑战180-186
  • 一、发展优势的分析180-182
  • 二、问题与挑战的分析182-186
  • 本章小结186-187
  • 第六章 我国海关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设计——以上海海关学院发展为载体187-229
  • 第一节 以实施国家性战略人才储备计划为先导188-194
  • 一、实施国际竞争人才战略188-189
  • 二、培养全球战略储备人才189-193
  • 三、建设全球海关人才基地193-194
  • 四、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体系194
  • 第二节 以加速推进海关学院国际化战略为抓手194-204
  • 一、选择战略合作伙伴195-197
  • 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197-198
  • 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198-204
  • 第三节 以基于国际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204-214
  • 一、整体课程框架设计204-210
  • 二、单科课程设计方法210-211
  • 三、课程开发行动策略211-214
  • 第四节 以聚焦学科体系建设与理论研究为支柱214-222
  • 一、完善海关学学科概念214-215
  • 二、创立海关学学科体系215-218
  • 三、加强海关学理论研究218-222
  • 第五节 以建设高标准的师资队伍与专家队伍为策略222-228
  • 一、关注海关专家队伍建设223-224
  • 二、参与海关专家标准制定224-227
  • 三、强化师资队伍能力建设227-228
  • 本章小结228-229
  • 结语229-231
  • 附录231-247
  • 参考文献247-255
  • 后记2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温正胞;;“无边界”及其挑战:全球化视域下政府、高等教育与市场的关系[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2 梁金成;;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海关发展之路[J];港口经济;2008年06期

3 朱益明;;新形势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7期

4 范国睿;何珊云;;危机时代的教育变革——奥巴马政府的教育政策述评[J];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5 熊建辉;陈德云;;从教育国际化看教师专业化——访国际教育专家周南照教授[J];世界教育信息;2012年04期

6 朱益明;;新世纪世界银行的中等教育政策和观点[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年01期

7 陈小颖;李灵;;中国海关国际影响力“升级”[J];中国海关;2012年02期

8 金莺莲;;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教学变革与教师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席联席学校网络第五届论坛”综述[J];中小学管理;2011年12期



本文编号:897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897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4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