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4 00:31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研究
【摘要】: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和发展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决定性作用,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水平与职业发展的素质与能力,制度是关键。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系统研究法等方法,力图从制度学的视角出发,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本质、产生、内容和发展作分析。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即,为什么需要高校辅导员制度、高校辅导员制度应有什么样的内容、怎样完善高校辅导员制度展开,由导论、五章和结论构成。 导论:主要对本研究的问题提出,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第一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涵、功能与研究价值。在对制度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揭示出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阶级性、科学性、发展性本质,提出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指引、规范、保障、激励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资源。 第二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建立基础与借鉴。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三个方面分析建立基础。同时,对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的学生事务管理从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以及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主要借鉴。 第三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的依据。主要通过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三化”目标、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发展和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党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的目标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和政策依据。 第四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容。着重从实体性与程序性两个角度提出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容。实体性制度内容主要包括:高校辅导员的性质定位、职责规定、工作准则、条件保障。程序性制度内容主要包括:高校辅导员的配备、选拔、培养、使用和发展等。 第五章: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主要论述了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前提、路径和趋势。 结论:总结了本文研究提出的主要观点与价值,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进一步研究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我国高校 辅导员制度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5.1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导论10-28
- 一、论题的提出10-12
- (一)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10-11
- (二) 制度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11-12
- 二、研究综述12-24
- (一) 研究现状12-23
- (二) 研究现状评述23-24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4-26
- (一) 研究思路24-25
- (二) 研究方法25-26
- 四、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26-28
- (一) 研究重难点26
- (二) 研究创新点26-28
- 第一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涵、功能与研究价值28-44
-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涵28-38
- (一) 制度及相关概念辨析28-32
- (二) 高校辅导员的含义及其发展32-34
- (三)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本质34-38
-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功能38-41
- (一) 指引功能38-39
- (二) 规范功能39
- (三) 保障功能39-40
- (四) 激励功能40-41
- 三、研究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价值41-44
- (一) 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41-42
- (二)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42
- (三) 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资源42-44
- 第二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建立基础与借鉴44-68
-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建立基础44-55
-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44-47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丰富实践47-51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51-55
-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积极借鉴55-68
- (一) 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做法55-59
- (二) 英国学生事务管理实践59-62
- (三) 新加坡学生管理工作举措62-65
- (四) 对以上三国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借鉴65-68
- 第三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的依据68-98
-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三化”目标68-74
- (一) “三化”目标涵义及意义68-72
- (二) “三化”目标的有机联系72-74
-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发展74-82
- (一)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萌芽与确立(1924-1965)74-77
- (二)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破坏与恢复(1966-1983)77-79
- (三) 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1984-现在)79-82
- 三、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82-91
- (一) 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83-85
- (二) 高校辅导员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85-88
- (三) 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88-91
- 四、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91-98
- (一) “职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目标规定91-92
- (二) 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规定92-93
- (三) 教育、管理、服务的职责规定93-95
- (四) 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保障规定95-96
- (五) 配备分流的发展规定96-98
- 第四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内容98-144
- 一、实体性制度内容98-124
- (一) 辅导员的性质定位98-99
- (二) 辅导员的职责规定99-109
- (三) 辅导员的工作准则109-119
- (四) 辅导员的条件保障119-124
- 二、程序性制度内容124-144
- (一) 辅导员的配备124-127
- (二) 辅导员的选拔127-132
- (三) 辅导员的培养132-136
- (四) 辅导员的使用136-139
- (五) 辅导员的发展139-144
- 第五章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144-160
- 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前提144-148
- (一) 辅导员制度执行中的成效与不足144-145
- (二)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145-146
- (三) 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需要146-148
-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路径148-152
- (一) 关照制度的准确性与完整性148-150
- (二) 遵循制度的程序性与规范性150-151
- (三) 落实制度的实效性与持续性151-152
- 三、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趋势152-160
- (一) 彰显中国特色153-155
- (二) 体现科学风范155-157
- (三) 具有国际视野157-160
- 结论160-162
- 主要参考文献162-168
- 后记168-170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研究课题及获奖1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复兴;教育政策活动中的价值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陈文新,王君丽;对马克思制度理论的新解读[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3 林绍雄;;新加坡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特色及其经验借鉴[J];东南亚研究;2009年01期
4 陈莉;;感受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年01期
5 应中正;苏静;刘冀萍;;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研与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年04期
6 王学风;新加坡高校德育评介[J];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06期
7 陈垠亭;;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06期
8 李卫红;;抓住根本 立德树人 切实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11期
9 李伟东;;论高校辅导员能力发展的价值定位、结构及其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3期
10 冯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靳玉军;高校辅导员素质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08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90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