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脚拟青霉菌丝体水提物对氧化应激诱发疾病的药效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细脚拟青霉菌丝体水提物对氧化应激诱发疾病的药效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细脚拟青霉菌丝体水提物 氧化应激 疲劳 抑郁症 免疫调节 糖尿病
【摘要】:细脚拟青霉(Paecilomyces tenuipes)是高雄山虫草的无性型,其有效成分与天然冬虫夏草类似,在国外已将其作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使用。同时,细脚拟青霉作为我国一种著名的虫生药用真菌,几千年来在亚洲被用为药物。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导致冬虫夏草需求量急剧增加,加之盲目的采挖,冬虫夏草资源已濒临灭绝。因此,开展细脚拟青霉的研究对于缓解冬虫夏草资源匮乏所带来的压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是极为重要的。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内氧化-还原系统失衡,产生的过多氧自由基不能被消除,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失衡会引起细胞或组织损伤,甚至加速各种疾病的发生。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和环境的污染,氧化应激诱发的疾病,如疲劳、抑郁症、免疫缺陷和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因此,开发抑制氧化应激的相关产品,治疗或辅助治疗氧化应激诱发的疾病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细脚拟青霉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虽然目前有关于细脚拟青霉的活性报道,但研究并不深入,作用机制也较为模糊,有待于更多系统的研究。本文以氧化应激为中心,开展细脚拟青霉对氧化应激诱发疾病的活性研究,考察细脚拟青霉药理活性的同时,阐述与药效相关的作用机制,为细脚拟青霉进一步地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围绕氧化应激对细脚拟青霉的药效活性及可能机制进行研究,为虫生真菌的研究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在细脚拟青霉菌丝体水提物(PTNE)介导的抗疲劳活性研究中,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对小鼠口服灌胃给予PTNE 2周后,通过跑步实验、疲劳转棒实验和负重游泳实验发现PTNE可以显著延长小鼠的运动时间,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同时,与空白组相比,PTNE还可以提高小鼠血清和肝脏中ATP的含量、抗氧化酶SOD和GSH-Px的活性,并且降低LA、LDH、MDA和ROS的含量。结果表明,PTNE可以通过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延长小鼠的运动时间,同时增强抗氧化酶的表达,减少氧自由基的积累,减轻或抑制氧化应激,从而提高小鼠体内能量供给能力,进而表现出抗疲劳活性。PTNE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抗抑郁活性。在本研究中,通过建立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抑郁大鼠模型,抑郁大鼠连续4周灌胃给予3 mg/kg百忧解(Flu)和0.04、0.2、1 g/kg PTNE进行治疗后,对PTNE的抗抑郁活性进行研究,测量血液和下丘脑中神经递质和激素的水平。PTNE明显提高了抑郁大鼠在跑步实验中力竭时间,同时显著降低了在热板实验中的热缩足潜伏期及强迫游泳中的不动时间。同时,PTNE将抑郁大鼠血液和下丘脑中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含量恢复至正常标准,而且抑郁HPA轴的活性升高。此外,PTNE提升抗氧化酶SOD和GSH-Px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表达,提高抑郁大鼠的抗氧化水平。综上所述,PTNE可能通过改善抑郁大鼠血液和下丘脑中激素和神经递质的水平并提高抑郁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发挥较好的抗抑郁活性,可以作为抑郁症治疗的辅助药物。在PTNE介导的免疫调节活性中,考察PTNE对小鼠免疫力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CTX方法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对小鼠口服给予2周PTNE,给药剂量分别为0.04、0.2、2.0 g/kg,与模型组相比,PTNE有效改善小鼠体重,脏器指数变化,增加小鼠NK细胞毒性及淋巴细胞增殖系数,证明其对小鼠免疫机能具有很好的增强作用。另外,PTNE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和脾脏中Ig G、Ig A、Ig M、IFN-γ的水平,调节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增强小鼠免疫力。进一步研究发现,PTNE显著升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和脾脏中i NOS和抗氧化酶的活性。因此,本实验推测PTNE通过改善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和脾脏中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水平,抑制氧化应激,保护免疫器官,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在本实验中,采用高糖高脂饮料喂养联合STZ注射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PTNE降血糖、降血脂和治疗糖尿病肾病活性进行研究,对糖尿病大鼠连续4周灌胃给予120 mg/kg二甲双胍和0.04、0.2、1 g/kg PTNE进行治疗。PTNE的降血糖活性通过检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口服糖耐量实验进行确定。PTNE不仅降低了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同时改善了糖尿病大鼠的葡萄糖耐受。同时,PTNE降低了糖尿病大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同时升高了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而且,PTNE也降低了糖尿病大鼠血清中肌酐、尿素氮、白介素-2、6和NF-κB的含量,对糖尿病肾病起到了治疗作用。PTNE对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影响,说明在Ⅱ型糖尿病大鼠体内PTNE的降血糖、降血脂和治疗糖尿病肾病活性与减轻机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9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旗;一种新的氧化应激标志物测定方法及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1年11期
2 乔华,王广发,丁翠敏;氧化应激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08期
3 向光大;;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其对策[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年03期
4 张洁心;殷国勇;陆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氧化应激研究进展[J];江苏医药;2008年11期
5 凌静;栾洁;;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11期
6 冯欣;杜宇;潘坤;郭琳;;谷胱甘肽硫转移酶与氧化应激[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年05期
7 陈燕;李桂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化应激与肺功能的相关性[J];临床肺科杂志;2012年11期
8 杨玲;许速;;氧化应激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J];西南国防医药;2012年11期
9 李洪亮;张秋芳;郑雪皎;乔静;汪选斌;;中药抗肝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3年12期
10 吴艳;黄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氧化应激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姚华;马玲;;尿酸与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进展[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2 黄园;陈志庆;邱卓君;丘卫;林燕;;运动对血液氧化应激态的影响[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王博;李英贤;李莹辉;;航天飞行中氧化应激对细胞骨架的调控作用[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朱红军;江钟立;;运动、氧化应激与细胞信号转导[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曲丽娜;陈海龙;毕蕾;黄增明;李莹辉;;微重力下的氧化应激与药物防护[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赵晓琴;王瑞元;;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肌病[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先宏;丛建波;郭林超;董国福;王长振;吴可;孙存普;;海藻铁蛋白多糖对氧化应激的作用[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张晓启;刘爽;王振国;;烧伤后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剂治疗[A];全国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复苏对策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苏颖;刘晓民;孙延明;栾颖;王月影;;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胡高飞;朱圣华;周筠;马莹;庆宏;邓玉林;;模拟微重力效应导致大鼠脑氧化应激及相关蛋白表达变化[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预防疾病,进入“氧化应激”时代[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灵诺;身体异常与“氧化应激”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朱作霖;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记者 项铮;氧化应激干扰有望成为预防疾病新手段[N];科技日报;2008年
5 ;远离疾病,科学家找到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郭枫;知未来 治未病[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熊昌彪;氧化应激研究与中医治未病“不谋而合”[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朱作霖;疾病防治新思路——氧化应激窗口期干预假设[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胜德;治“未”病提高人类主体健康意识[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褚晓明;老年痴呆与氧化应激有关联[N];健康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思颖;Nrf2缺失加剧DOX引起的心脏毒性和心功能障碍[D];山东大学;2015年
2 夏淑芳;高脂诱导的氧化应激对甲状腺激素稳态的影响及槲皮素的调节作用[D];江南大学;2015年
3 张鹏宇;硫化氢在臭氧诱导的小鼠氧化应激模型中的作用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游牧;淮南市土壤砷分布特征及基于胰岛素途径的抗砷胁迫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5 易旭;茅台酒对二乙基亚硝胺引发小鼠HCC发生的影响及分子机制[D];贵阳医学院;2014年
6 肖军;氧化应激通过亲环蛋白A促进人巨细胞病毒复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7 崔艳军;热应激和氧化应激对肥育猪骨骼肌代谢的影响及硫辛酸的调控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8 吴志勇;hOGG1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关系及其在mtDNA过表达对高糖诱导的VECs氧化应激修复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9 许明明;肝肠间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及食品的调节作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
10 李俊;人参皂苷Rg1改善氧化应激引起的糖皮质激素抵抗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艳艳;白藜芦醇对高糖“代谢记忆”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武小希;氧化应激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及验证[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文松;Nrf2/HO-1通路在氧化应激致终末期肾病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4 王倩;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李盼盼;活性羰基化合物诱导的氧化应激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和毒性的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安美玲;CCK-8对甲基苯丙胺致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氧化应激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金莲;氧化应激在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15年
8 王琦;白藜芦醇抑制肥胖相关的脂肪组织炎症与氧化应激及对睾丸内分泌功能的保护[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关瑾;体外研究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诱发的氧化应激效应与机理[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张斌;体外实验研究不同粒径纳米银的氧化应激效应[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58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258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