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感染过程单核细胞亚群、表型和功能的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HIV-1感染过程单核细胞亚群、表型和功能的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HIV-1感染 单核细胞亚群 CD163 免疫激活 辅助性T细胞
【摘要】:目的:单核细胞激活是HIV-1感染者持续免疫激活的重要原因。2010年国际免疫学联合会命名委员会将单核细胞划分为三个亚群:CD14++CD16-亚群(单核细胞经典亚群)、CD14++CD16+亚群(单核细胞中间亚群)和CD14+CD16++亚群(单核细胞非经典亚群)。单核细胞各亚群及其表型和功能异常在HIV-1感染尤其是在急性HIV-1感染中的变化尚缺乏研究。方法:参与研究的人群为急性HIV-1感染组37人,慢性HIV-1感染组31人,慢性HIV-1感染cART组63人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42人,收集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单核细胞各亚群及其细胞膜表面标志物CD163、HLA-DR的变化情况。用PMA、离子霉素和布雷菲德菌素A刺激培养5小时后,检测分泌IFN-γ、IL-4、IL-17和TNF-α的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变化,并分析其与单核细胞各亚群的相关性。用ELISA法检测血浆sCD163水平。结果:急性HIV-1感染组单核细胞中间亚群比例及其表面标志物CD163和HLA-DR表达、血浆sCD16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HIV-1感染过程中,入组者的单核细胞中间亚群比例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负相关,单核细胞中间亚群表面CD163的平均荧光密度与血浆sCD163水平相关。单核细胞中间亚群及其表面的HLA-DR的平均荧光密度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并且单核细胞中间亚群比例与血浆sCD163水平呈正相关。与单核细胞非经典亚群和经典亚群不同,单核细胞中间亚群的比例与分泌IFN-γ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分泌IL-4的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结论:单核细胞各个亚群的比例、表型和功能异常在急性、慢性HIV-1感染及cART治疗后持续存在。单核细胞中间亚群在急性HIV-1感染时的异常可能影响急性期的适应性免疫状态,并与患者疾病进程相关。HIV-1感染无论是否进行cART单核细胞中间亚群比例持续升高,并与HIV-1感染疾病进程相关;单核细胞中间亚群比例与单核细胞激活血浆标志物sCD163持续升高,与HIV-1感染期间存在持续的免疫激活相关。我们的结果深化了单核细胞在HIV-1感染发病机制中作用的认识,可能有助于HIV-1感染相关免疫激活的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12.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有效的HIV-1感染者停止预防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安全吗[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0年05期
2 李春元;HIV-1感染者开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最佳时间探讨[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3年02期
3 李莉平;曾耀英;曾祥凤;狄静芳;林长乐;肇静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HIV-1感染中作用的体外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年02期
4 刘传新,邢辉,苏生利,潘品良,黄涛,范秀娟,冯毅,傅继华,赵世立,邵一鸣;山东省某些高危人群HIV-1感染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0年03期
5 薛以乐;周磊明;郑晓虹;盖晶;宫菊丽;宁镇;卢伟;钟平;康来仪;;一起家庭内HIV-1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7期
6 张静,于修平,李盛长,宋长芹,傅继华,尤向东;HIV-1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HIV-1抗性基因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1期
7 徐小元,陈力,斯崇文,王勤环,Jean Claude Chermann;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缺损病毒基因的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8 李军;;原发性HIV-1感染中不自溶细胞CD_8T细胞抗HIV反应[J];传染病信息;1995年01期
9 褚福亮;徐东平;金磊;高福;王福生;;应用四聚体酶联免疫斑点法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检测HIV-1感染者体内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年01期
10 王剑虹;2种重组HIV-1包膜疫苗在HIV-1感染妇女的新生儿中的安全性[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艳;郑煜煌;周华英;张春迎;李慧;谌资;刘猛;刘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HIV-1感染者的免疫重建和免疫激活标志变化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陈伟烈;唐小平;唐漾波;魏绍静;朱托夫;;长期不进展HIV-1感染者HIV-1准种膜蛋白V3环氨基酸特点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赵秀英;吴昊;郑伯健;;趋化因子SDF-1α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转录与HIV-1感染的相关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张瑞;张鹏宇;;夏枯草多糖对HIV-1感染者PBMC的免疫调节作用[A];21世纪男科学——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 瑞;夏枯草多糖 能提高HIV-1感染者低下的IL-2水平[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鹏;HIV-1感染过程单核细胞亚群、表型和功能的变化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7年
2 范雪莉;HIV-1感染的PCR定量方法研究及HIV核心蛋白基因的结构分析和克隆[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娜;吸毒人群包皮环切与HIV-1感染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及其包皮HIV-1生物易感性的探讨[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2 张仁芳;HIV-1感染者对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金鑫;中国HIV-1感染者NKT细胞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4 马力;MiR-1236抑制VprBP翻译调节HIV-1复制研究及HIV-1感染后长期不发病中国人群基因多态性分析[D];苏州大学;2014年
5 师玲玲;HIV-1感染相关基因DC-SIGN/DC-SIGNR多态性及流行病学因素初步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6 汪静;中国部分地区HIV-1感染婴儿基因型耐药及亚型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7 吴还梅;干扰素刺激基因15在HIV-1感染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8 贺梅;NKG2D受体和配体的表达及在HIV-1感染中的临床意义[D];中南大学;2013年
9 张海兰;西安市MSM人群HIV-1感染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60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260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