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6和IL-10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联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IL-6和IL-10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联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单核苷酸多态性 环境因素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其病理机制复杂,以往认为腰椎间盘病变是由生理性退变、椎间盘损伤、脊柱过度负荷、吸烟等多种因素引起,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椎间盘病变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该病因病程长、迁延不愈、易反复发作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的迅速发展以及细胞因子研究的深入,炎性细胞因子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可能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L-6和IL-10作为重要的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在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及周围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活性,且与其他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关系密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起了重大的作用。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主要目的是发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相关的易感基因,分析相关环境危险致病因素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联性;不仅从基因层面揭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并且进一步探讨外界环境危险因素与相关易感基因交互作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影响,为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思路。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环境危险致病因素;进一步探讨相关易感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危险致病因素的交互作用及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联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研究、预防干预及康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7例和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0例,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工作情况、生活方式、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内容均按照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采用面访的方式进行。2.抽取研究对象周围静脉血2ml作为检测样本并提取DNA,应用Taq Man探针技术对IL-6启动区基因-572C/G、-174G/C和IL-10启动区基因-592A/C、-1082G/A位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进而分析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和非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之间IL-6和IL-10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关联性。3.用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环境危险因素、相关易感基因多态性及两者交互作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4.所有数据均应用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17.0、haploview4.1(http://www.broad.mit.edu/mpg/haploview/)和SNPstats(AVailability:http://bioinfo.iconcologia.net/SNP stat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IL-6-572C/G基因型在腰椎间盘突出组(CC51.69%、CG42.32%、GG5.99%)和对照组(CC64.33%、CG24.0%、GG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1.69倍(95%CI:1.16-2.39,P0.01)。2.IL-6基因-174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3.IL-10基因-592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4.IL-10-1082A/G的AG基因型在病例组(26.22%)较对照组(11.67%)明显升高,而AA基因型在病例组(73.78%)较对照组(88.33%)降低;并且IL-10-1082的G等位基因频率病例组(13.11%)较对照组(5.8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是AA基因型2.69倍(95%CI:1.42-6.33,P0.05)。5.年龄、吸烟指数、饮酒、居住环境等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学历、工作性质、腰椎负荷强度、常用工作姿势、单一工作持续时间、饮食偏嗜、睡床硬度、业余体育运动、腰部损伤史、家族史、性格等12项指标在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体重指数(OR=2.975)、腰椎负荷强度(OR=3.293)、常用工作姿势(OR=1.245)、腰部损伤史(OR=1.422)、家族史(OR=3.872)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存在相关性。6.环境-基因交互作用分析发现:IL-6-572C/G基因G位点和重度腰椎负荷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中为超相乘模型;IL-10-1082A/G基因G位点和重度腰椎负荷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中为次相乘模型,IL-10-1082A/G基因G位点和经常弯腰常用工作姿势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中为次相乘模型。结论:1.IL-6-572C/G基因多态性与LDH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其中G等位基因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2.IL-6基因启动子的-174位点变异率极低,其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3.IL-10基因启动子的-592位点其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4.IL-10-1082A/G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其中G等位基因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5.体重指数、腰椎负荷强度、常用工作姿势、腰部损伤史、家族史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危险因素。6.IL-6-572C/G基因、IL-10-1082A/G基因和腰椎负荷交互作用机制及IL-10-1082A/G基因和常用工作姿势的交互作用机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1)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是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多个微效基因)相互作用所导致,不同基因型和同一环境危险因素或不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机制不同;(2)IL-6-572C/G基因G等位基因、IL-10-1082A/G基因G等位基因携带者,通过减轻腰椎负荷、调整常用工作姿势可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危险性。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81.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良,赵树权;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J];按摩与导引;2000年02期
2 关绍灿;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体会[J];按摩与导引;2000年03期
3 刘致国;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和保守治疗[J];按摩与导引;2000年05期
4 李兴涛;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按摩与导引;2000年05期
5 楼惠军,张济兰,黄逸萍,刘碧柳;干扰电向量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J];现代康复;2000年13期
6 丁品,邢翠珍,单述刚;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J];中华理疗杂志;2000年04期
7 周秉文;何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年02期
8 杨东计;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2000年03期
9 郝建军,杨海清;腰椎痛点注射疗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J];按摩与导引;2001年03期
10 甘霖;推拿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J];广西中医药;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惠霞;周小红;;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赵来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探讨和治疗方法[A];全国基层中医临床应用学术会论文集[C];1996年
3 党国安;李天柱;强森;侯东方;;腰椎间盘突出症《系统化保守治疗方案》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0年
4 耿建红;钟兴;张映霞;;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再发的措施[A];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暨心脑血管病康复研讨班论文汇编[C];2000年
5 陈杨标;马少云;曹建斌;陈利新;;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治疗临床小结[A];全国第六次骨病学术会议暨百名杰出骨科专家评选活动论文集[C];2005年
6 张葆欣;张佰强;;电脑牵引康复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的应用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体育科学分会场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刘永志;刘耀璞;刘越;石磊;李芝;;“肌肉平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吴怀钜;楼雪芬;沈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报告[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抗癌协会骨软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沈海良;徐华梓;张居适;潘宏武;艾建平;;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分析[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蒋崇铭;谢冬梅;;腰椎间盘突出症复位疗法[A];第五届整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根据骨科专家吴培斌接听热线整理;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该怎么办[N];家庭医生报;2005年
2 杜恩 程守勤;9岁男孩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N];健康报;2007年
3 ;建议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综合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08年
4 夏虹 银春林(通讯员);哪类人群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N];家庭医生报;2009年
5 廉万营 河南省中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查6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记者 项铮;腰椎间盘突出症“青睐”都市白领[N];科技日报;2009年
7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吴士明 李春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N];大众卫生报;2009年
8 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 梁永瑛 主治医师;你是否患腰椎间盘突出症[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9 记者 尹薇;别错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黄金治疗时机[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 脊柱外科主任 田伟 梁学亚 整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治?[N];北京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冠泓;针推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王丽雅;不同电针波频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林志汉;电针与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赵永华;杨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补肾活血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黄向业;IL-6和IL-10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联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7年
6 张仕年;疏经通督法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及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冯宇;冯天有教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学术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8 赵明宇;腰腹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张惠法;舒经通督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和机理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陈柏书;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去自由基镇痛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针刺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谢海洋;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及血清中的表达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5年
3 郭二鹏;MED与O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胡鹏;早期腰背肌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林斌强;运动疗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群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郭越;电针膀胱经腧穴为主结合牵引治疗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苏水珠;电子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董庆龙;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活质量的随访观察[D];石河子大学;2015年
9 叶亚云;畲医发痧疗法治疗急性疼痛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郎海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288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288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