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从豁“形神并调”学术思想及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田从豁“形神并调”学术思想及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 出处:《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田从豁 “形神并调”学术思想 持续性过敏性鼻炎 经验继承 临床研究
【摘要】:田从豁教授从事针灸临床、教研60余年,具有高深的中医理论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工作中一直继承传统针灸的精华,并与时俱进,探索针具、针法的创新。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他逐渐形成了相对完整和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田从豁教授临证将中西医知识有机地结合,强调诊疗方法的多样性,尤其擅长应用不同刺激量针法调整局部形态、不同穴组及刺灸法结合调理整体神机治疗临床疾病。本文正文主要包含“形神并调”学术思想研究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内容。1田从豁教授“形神并调”学术思想以研究田师学术思想,继承其学术经验为目的。通过研习论著、医理学习、跟诊带教、验案分析、主题讲座及专题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整理了田师学术传承道路,总结了田师“形神并调”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并着重分析田师“形神并调”学术思想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应用特点,提炼田师“形神并调”学术思想的针刺方法经验及临床选穴,阐述其应用规律。在此基础上,探索性提出田师“形神并调五部八法”的观点,并在临床中验证应用。1.1田从豁教授学术成长道路田师在学术思想形成过程中,深入学习了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前辈朱琏教授、高凤桐教授的经验,同时又融汇有中南地区及北京名医家的针灸技法,精研中医典籍,结合自身多年实践,遵循针灸理论和针刺方法并进之路,将调整直观获得的局部病变与调整机体的整体功能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形神并调”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1.2田从豁教授“形神并调”学术思想基本内容形神的含义争议很多,田师认为“形”是指中医四诊所获得的脏腑经脉形体孔窍的形态结构资料,主要是指眼睛能够看到,手可以触摸到的肉体,具体到针灸操作上指针尖到达的部位,包括有皮、肉、脉、筋、骨。认为“神”在针灸临床中含义广泛,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需将其分成若干部分,才能有的放矢。比如“五藏神”之神专指五脏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安神”之神则是指精神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等。田师强调形、神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生理状态下形神俱存、协调一致,病理状态时产生不同形变或神变,二者可相互影响;另外对人体而言,神可御形,强调精神因素对健康有巨大的影响。田师在针灸临床治疗时,通过调形,修复局部组织的病变;通过调神恢复脏腑经脉气血的协调。二法共用,形神并调,达到“形与神俱、高度协调”,以保持健康。针灸调形的原则为不破不立,调神的原则为调治求衡,这个理论是田师多年积累形成的针灸学术精华。田师临床“调形”先要审查形病的特点,再在局部施以治疗。即针对不同部位的病症,首先要看或扪循,找到具体的病变所在,视其位置、大小、深浅、软硬,寒热情况,采用不同的针具和刺灸法。一般皮肤表面的病变选用毫针围刺或火针点刺,粘膜的病变选用钩针挑刺,皮下包块的病变选用毫针齐刺或旁针刺,血脉的病变选用三棱针点刺或火针点刺,筋病选用毫针恢刺,骨病选用毫针短刺。取穴的部位在病变所在及周围组织,不拘泥于腧穴。在临床治疗中,田师第一步强调“守神”,认为这是针灸取得疗效的关键。“守神”既包括守医者之神,也包括守患者之神。他强调针灸医生不仅要有过硬的医疗技艺,旺盛的工作精力,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日常应锻炼“心力”,达到临床时能够灵活有效地控制针刺手。接诊患者时,心态平和,耐心和蔼。在针灸操作过程中,平心静气,专心致志,轻柔敏捷,一丝不苟。施针时要求医者精神专注,随着针入人体,医生之神也随之而入,方可细致体查针下感觉,同时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田师同时强调,患者要配合医生,有效互动。田师临床“调神”,强调精神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因此重视“安神”、“畅神”、“益神”等法的选用,选穴上多取头部腧穴。另外田师还强调五脏神的特殊作用,重视背俞穴的使用。同时田师重视督脉、任脉对神的调整作用,重视腹部、背部腧穴的使用。在“调神”时重视操作手法和针感,要求尽量气致病所,但总体针感要舒适。1.3田从豁教授“形神并调”学术思想临床应用田师治疗过敏性鼻炎时以形神并调为针灸治疗特色。局部形变治疗以泻法驱邪为主,针对鼻粘膜肿胀,选用鼻通穴;针对鼻周围的肿胀范围,选取不同组穴。全身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的神变治疗以通经固本为法,经脉以调理督脉、手太阴和手阳明经气血为主,加用调理脏腑及培补元气之法。方法有针刺、艾灸、贴敷治疗。同时强调治疗时守神安神,并且重视医生和患者的日常调养。调形主张针至病所,作用点在鼻粘膜和周围的皮下组织,手法以合谷刺为主,行捻转泻法。调神方面先要确定病变涉及的经脉或脏腑,同时重视调整脏腑功能和元气的功能。在治疗的主次安排上,急性期先调形,后调神,缓解期以调神为主,兼以调形。医者在平时需要练习用针的协调性。田师在咳喘症的治疗中认为中医药的优势在于缓解临床症状,该病的病位考虑在肺经、任脉为主,病变影响的部位在咽喉及胸部。针刺调形以局部腧穴天突,定喘为主,调神以安神定志、宽胸理气、疏肝解郁为法。在咳喘的急性期一般针药罐并治,病情稳定后可针刺、艾灸及贴敷治疗一段时间,发挥各自特色,共治顽疾。田师针灸治疗皮肤病特点鲜明,强调医患互动,形神并调,针对皮肤局部病损,不破不立,选用火针、皮肤针或毫针围刺以调形;调理全身,重视气血通畅以调神;同时顾护脾胃,扶正固本。田师针灸治疗痹症,针对疼痛的局部,采用关节三针以调形治疗,即取疼痛关节的头部及颈部两侧的部位进行针刺,针尖到达的部位为骨膜或筋骨之间。调神注重调五藏神强壮脏腑功能,或者取脐周四穴以培元壮骨。同时考虑加用灸法或贴敷治疗以壮阳气,除寒湿。田师治疗月经病时,认为该病病位在小腹部,冲任失调是基本的病机,针刺调形以局部腧穴关元、归来为主,调神强调调理脏腑功能,培元固本,理气解郁。再根据兼症不同加减腧穴。田师临床常见脑病主要有中风、痫症、发育迟缓。田师强调这三类疾病的病位在髓海,病变与督脉任脉功能失调或失养相关,同时涉及到不同的相关经脉,临床症状多样,治疗复杂棘手。根据症状的具体部位而调形,如有肢体运动障碍的选取局部阳明经的腧穴,有吞咽困难的选用咽喉部的腧穴,有语言障碍的选用舌下针刺或廉泉穴。调神则注重调整督脉功能和治疗脏腑功能虚损,一般取督脉、任脉、脏腑俞穴,同时重视头部腧穴的应用。1.4田从豁教授“形神并调”学术思想临床探索通过对田师临床诊疗思路、取穴特点、针刺手法的深入思考,提出“田氏针灸形神并调五部八法”学术观点,并在临床中加以运用,逐步有了自己的实践体会。在跟诊过程中,逐步领悟到,田师运用调形、调神的针灸思路,广泛治疗临床各科疾病。针对不同疾病,诊治思路上病症结合,并辨清病变部位,使用一些针对局部作用很强的针灸疗法和组方,包括针对皮、肉、脉、筋、骨的调形,常用针具为毫针、火针、皮肤针、三棱针,常用术式为围刺,点刺等;也经常应用一些固定的组穴进行调神的治疗,将其归纳为八种方法,即“通督益神法”、“调五藏神法”、“培元固神法”、“阴阳平神法”、“理气畅神法”、“镇静安神法”、“益智宁神法”、“开窍醒神法”。这些是田老临床的基础针灸方案,掌握这些要点,运用得当,则理法清晰,以简御繁,事半功倍。因此提出“调形五部”和“调神八法”组成的“田氏针灸形神并调五部八法”的学术观点,阐述其腧穴组方、针灸操作及应用范围。并将“田氏针灸形神并调五部八法”应用到自己的临床中,治疗湿疹、乳腺增生,获得良好的疗效。总之,田从豁教授“形神并调”学术思想内容丰富,针灸临床应用特色鲜明,值得推广学习。2形神并调法治疗持续性过敏性鼻炎临床研究2.1目的将田从豁教授“形神并调”学术思想应用于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采用常用具有局部调形,同时加具有通督理气等调神作用的腧穴,明确形神并调法治疗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2.2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单盲法(盲评价者)、对照的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门诊,以及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内一科门诊的患者96例。时间自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按照SAS软件所产生的随机方案进行分组,针灸治疗组48例,西药对照组48例。诊断标准按照“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ion asthma,ARIA)”诊疗指南2008年修订本(WHO编写)对于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治疗组穴方:上迎香(双侧)、迎香(双侧)、四白(双侧)、印堂、上星、尺泽(双侧)、列缺(双侧)、合谷(双侧)、大椎。针刺得气后,将3*1cm的艾段点燃,放置于大椎穴的针柄上,点燃端距皮肤表面的垂直距离为2-2.5cm。20分钟后起针。隔日治疗1次,一周3次。共计12次,时间4周。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每天1片,时间4周。疗效评价:在疗前、疗后2周、疗后4周、随访3个月、6个月时进行鼻部症状总分(Total Nasal Symptoms Scores,TNSS)和鼻炎伴随症状总分(Total Non Nasal Symptoms Scores,TNNSS)评价。在疗前、疗后4周、随访3个月、6个月时进行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价。数据处理及统计应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有专人核查数据并录库。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基线的可比性、疗效评价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比较。计量资料数据,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者用组间t检验,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相齐者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用校正t检验(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用非参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2.3结果治疗组41例,对照组45例完成实验。2.3.1主要疗效指标评价:鼻部症状总分(TNSS)评价两组治疗后在不同观察时点TNSS评分及单项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灸和氯雷他定片均能够缓解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鼻部症状。并且随着疗程增加,TNSS评分逐渐降低。随访结果说明在治疗结束后,两组治疗均有一定的后续效应。组间比较:疗程和随访结束后,两组改善TNSS及单项评分方面疗效相当。治疗2周时,针灸改善患者TNSS的疗效优于氯雷他定片(P0.05)。结束治疗后3个月内,针灸改善患者TNSS的后续疗效优于氯雷他定片(P0.05);治疗2周时,针灸改善患者鼻塞、流涕、鼻痒症状评分优于氯雷他定片(P0.05)。结束治疗后3个月内,针灸改善患者鼻塞症状评分疗效优于氯雷他定片(P0.05)。2.3.2次要疗效指标评价:鼻炎伴随症状总分(TNNSS)评价两组治疗后在不同观察时点TNNS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灸和氯雷他定片均能够缓解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伴随症状。并且随着疗程增加,TNNSS评分逐渐降低。随访结果说明在治疗结束后,两组治疗均有一定的后续效应。组间比较:2周和疗程后,针灸改善患者TNNSS评分的疗效优于氯雷他定片(P0.05)。结束治疗后6个月内,针灸改善患者TNNSS评分的后续疗效优于氯雷他定片(P0.05)。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价两组治疗后在不同观察时点RQLQ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灸和氯雷他定片均能够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随着疗程增加,RQLQ评分逐渐降低。随访结果说明在治疗结束后,两组治疗均有一定的后续效应。组间比较:2周和疗程后,针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优于氯雷他定片(P0.05)。结束治疗后6个月内,针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分的后续疗效优于氯雷他定片(P0.05)。2.3.3安全性评价:本研究共纳入的96例病例均未出现晕针、晕灸、局部疼痛、皮肤灼伤等不良反应。2.4结论(1)治疗4周时及6个月随访的疗效证实:针灸形神并调法可以改善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鼻部症状,表现出与一线推荐药物氯雷他定片的疗效等效性。(2)治疗2周时及3个月随访的疗效证实:针灸形神并调法可以改善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鼻部症状,表现出较氯雷他定片的疗效优势。(3)针灸形神并调法可以改善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鼻部伴随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表现出较氯雷他定片的全面优效性。(4)治疗2周疗效证实,针灸形神并调法治疗持续性过敏性鼻炎起效迅速。(5)针灸形神并调法治疗持续性过敏性鼻炎安全性好,无副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46.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盼碧;宣锦;史林威;李俊君;程聪;康_8泽;林子钰;杨孝芳;;热敏灸对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IgE、IL-4含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年04期
2 胡珍;孙永东;孙千尧;杨朝纲;;和中止鼽汤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7年02期
3 沈菲;彭拥军;史军;;宣肺通窍针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7年01期
4 张丽艳;孙海波;;补气助阳汤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TNF-α、NF-kB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年12期
5 王英;张春雨;;三伏贴结合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6年12期
6 王培育;陈晨;张君;秦小永;冯罡;任重;邵素菊;;邵氏“五针法”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34例[J];中医研究;2016年12期
7 扶德香;;腹针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6年11期
8 张丽丽;;穴位埋线联合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年10期
9 张岑;叶林峰;;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Meta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年01期
10 杨玉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脾气虚型常年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玲;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系统评价与选穴配伍规律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李双;温和灸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赖威志;隔姜灸结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刘r;薄氏腹针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鲁栋;耳穴贴压配合电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司慧芳;温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年
7 高斯敏;隔姜灸神阙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陈艳;名老中医田从豁教授针药并用治疗湿疹病临床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158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315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