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子宫及瘢痕磁共振多序列研究
本文关键词:剖宫产后子宫及瘢痕磁共振多序列研究 出处:《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 T2加权三维重建MRI 经阴道超声 弥散张量成像
【摘要】:目的:通过T2加权三维重建(T2 weighted 3D space sequence,T2-3D SPACE)序列和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TVUS)评估产后一年瘢痕及子宫形态,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瘢痕三径、相对厚度及子宫三径。探索上述解剖结构测量值与各临床因素的相关性。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产后一年瘢痕及子宫功能,比较相邻子宫结构、子宫瘢痕各项异性分数(anisotropy fraction,FA)、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差异,比较临床因素与功能值的相关性。通过CINE子宫电影序列观察产后一年子宫蠕动方向、频率,及次数。产后两年随访瘢痕及子宫形态、瘢痕及子宫各层FA、ADC值,子宫蠕动情况,比较各变量与产后一年测量值的差异。方法:招募20-45岁剖宫产后1年±1月志愿者,在围排卵期进行盆腔磁共振(MRI)检查,在前后2日内进行经阴道超声(TVUS)检查。盆腔扫描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3.OT Skyra扫描仪,磁共振扫描仪序列包括T2WI、T2-3D SPACE、resolve DTI、CINE。同一批志愿者中,招募产后2年±1月者,在围排卵期进行第二次盆腔磁共振扫描,仪器、序列、参数同第一次扫描。于子宫正中矢状位进行测量子宫瘢痕高度、厚度、前壁正常肌层厚度、瘢痕相对厚度、子宫长径、前后径,于瘢痕水平轴位测量瘢痕横径、于子宫双侧宫角的冠状位测量子宫左右径。瘢痕相对厚度由瘢痕厚度/子宫前壁肌层厚度得到,在DTI tensor序列的b=0图像上勾画瘢痕及子宫结构,FA、ADC图同步生成FA、ADC值。变量符合正太分布,统计方法选用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结果:入组50位,出组4人,平均年龄33.5岁(26-43岁)。T2-3D SPACE MRI测量子宫瘢痕厚度(0.46±0.23cm)、瘢痕相对厚度(0.35±0.16),与TVUS测量瘢痕厚度(0.56±0.24cm)及相对厚度(0.41±0.17)有显着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MRI测量瘢痕高度(0.56±0.27cm)、瘢痕横径(1.29±0.52cm)、子宫前壁肌层厚度(1.28±0.3cm)、子宫长径(5.33±0.64cm)、子宫前后径(4.04±0.67cm)、子宫左右径(5.33±0.78cm),与TVUS测量瘢痕高度(0.56±0.27cm)、瘢痕横径(0.68±0.18cm)、子宫前壁肌层厚度(1.4±0.37cm)、瘢痕相对厚度(0.41±0.17)、子宫长径(4.69±0.66cm)、子宫前后径(3.94±0.59cm)、子宫左右径(4.49±0.60cm)有显着性差异(p0.05)。T2-3D SPACE MRI子宫瘢痕检出率48.9%,TUVS子宫瘢痕检出率21.3%。一次剖宫产后T2-3D SPACE MRI及TVUS测量子宫瘢痕厚度及相对厚度大于两次剖宫产组(P0.05)。产后一年月经恢复者MRI测量子宫瘢痕厚度大于产后一年月经未恢复者(P=0.002),急诊剖宫产手术后一年TVUS测量瘢痕相对厚度小于择期剖宫产手术后一年(p=0.023)。产后一年月经恢复者TVUS子宫长径、左右径,T2-3D SPACE MRI子宫三径均大于产后一年月经未恢复者(P值分别为0.001,0.001,0.015,0.000,0.037)。Resolve DTI序列测量子宫瘢痕及子宫各层结构FA、ADC值,子宫瘢痕FA值588.34±178.90、ADC值687.91±336.13(单位10-8mm2s-1),子宫后壁结合带FA值446.61±120.05、ADC值900.34±222.18,子宫后壁肌层FA值280.76±60.65、ADC值1500.48±262.38,子宫前壁结合带415.65±97.69、ADC值970.99±224.23,子宫前壁肌层FA值304.92±41.57、ADC值1483.80±181.51。前后壁结合带与肌层间的FA、ADC具有显着差异(P=0.000),子宫瘢痕ADC值小于后壁结合带、肌层,前壁结合带、肌层ADC值(P0.001)。剖宫产一次后子宫后壁肌层ADC值大于剖宫产两次后子宫后壁肌层ADC值(P=0.039),产后一年未哺乳时子宫前壁结合带ADC值小于产后一年哺乳状态子宫前壁结合带ADC值(P=0.034),产后一年月经未恢复者子宫后壁肌层结合带FA值小于产后一年月经恢复者(P=0.020)。CINE电影序列评估,剖宫产后一年子宫蠕动发生率83.7%,蠕动方向以宫颈到宫底为主,蠕动次数6.6±2.5次/3min,蠕动与各临床因素及瘢痕形态也无显着相关性。15位志愿者入组参与产后两年MRI随访检查,产后两年瘢痕三径、瘢痕相对厚度与产后一年瘢痕三径、瘢痕相对厚度无显着差异。产后两年子宫前壁肌层厚度大于产后一年子宫前壁肌层厚度,差异具有显着性(P=0.034);产后两年子宫长径大于产后一年子宫长径(P=0.049),子宫左右径无显着差异。子宫前位者产后两年子宫瘢痕厚度及相对厚度大于子宫后位者;产后一年未哺乳时,产后两年较一年瘢痕相对厚度改变量小于产后一年哺乳时瘢痕相对厚度改变量。产后两年子宫后壁结合带FA值大于产后一年子宫后壁结合带FA值,差异具有显着性;余结构FA、ADC值产后两年及一年无显着差异。产后两年子宫蠕动发生率及方向较产后一年均有所改变,蠕动次数小于产后一年,差异具有显着性。各临床因素及瘢痕形态与差异无相关性。结论:T2-3D SPACE序列及TVUS对瘢痕及子宫形态的评价存在差异,其中对于厚度的评价相关性较好,与产后一年瘢痕厚度相关的因素为剖宫产次数和急诊剖宫产,与产后两年瘢痕相关的因素为子宫位置,子宫三径与月经是否恢复相关。产后两年的瘢痕三径与产后一年无显着差异,子宫前壁厚度及长径较一年增大,改变与产后一年时月经恢复情况相关。Resolve DTI序列评估产后一年瘢痕与子宫各层结构FA、ADC值,均有显着差异,与瘢痕及子宫FA、ADC值相关的临床因素有剖宫产次数、是否哺乳与月经是否恢复。产后两年后壁结合带FA值增大,瘢痕及其余子宫结构FA、ADC值大致无差异,产后两年子宫蠕动发生率、子宫蠕动方向均有改变,子宫蠕动次数变少。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19.8;R44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代儒;剖宫产手术病人仰卧低血压综合征12例报告[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王培真,杨惠英;剖宫产增多原因分析与探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桑娟;剖宫产社会指征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6期
4 胡冰梅,林静吟,袁建环;2104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广东医学;2002年05期
5 闫敏霞,汤淑华;剖宫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2年10期
6 马瑞霞 ,祁玉霞;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J];中原医刊;2002年09期
7 王巧花;162例剖宫产相关因素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赵岩;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4年变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2年10期
9 黄丽君;东阳市1994~2001年剖宫产指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2年10期
10 尉桂华,石淑懿,李文娟;剖宫产3442例临床分析[J];首都医药;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梅;;402例剖宫产指征分析[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田甜;;剖宫产率上升的影响因素探讨[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王小芬;;心理干预对剖宫产手术病人围术期的应用体会[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马翠萍;;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及对策[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春燕;侯章梅;马华兰;吴惠萍;秦永;;一起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调查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6 才玉华;;如何降低剖宫产率的几点体会[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张连琴;;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周郁鹤;;剖宫产指征的正确把握[A];2007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围产医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贺晶;;我们正在品尝高剖宫产苦果[A];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及《围产医学热点追踪》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10 张林;;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A];2013年河南省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研讨班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林林;把剖宫产录像当“感恩教材”应慎重[N];中国妇女报;2008年
2 医生 武洁;规范剖宫产手术不应跌入指标化陷阱[N];健康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王洁;我们该怎样面对如此高的剖宫产率?[N];中国妇女报;2013年
4 伍新华;剖宫产注意事项[N];大众卫生报;2000年
5 刘元旭;我国剖宫产率过高,已成严重公共卫生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李卫芹;剖宫产:危险未被充分认知[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7 记者 赵津;合理制定分娩收费标准 控制剖宫产率[N];天津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耿兴敏;田惠光委员:降低剖宫产率 维护母婴健康[N];中国妇女报;2009年
9 张为远 何松明 毕晓红 (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 张为远);剖宫产会危害母婴勿滥做[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程和平;谁推动了剖宫产的手术刀[N];乐山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戚亚菲;剖宫产后子宫及瘢痕磁共振多序列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明俊;右美托咪定在全麻剖宫产手术中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敬娴;不同比重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对母体循环及新生儿动脉血气的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3 陈燕军;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4 邓超;右美托咪定对全麻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5 解晓玉;聊城市剖宫产率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6 金娟;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影响因素的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7 王竞;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分娩方式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安海霞;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45例临床治疗结局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热艳古丽·达吾提;经阴道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憩室再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10 刘天航;50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316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316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