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托盘法使用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本质再矿化及髓腔渗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22 17:16

  本文关键词:托盘法使用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本质再矿化及髓腔渗透的影响 出处:《南京医科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封闭效果 牙本质小管 透明托盘 生物活性玻璃 透明托盘 脱敏 漂白剂 髓腔渗透性


【摘要】:牙本质敏感(Dentine hypersensitivity,DH)主要是指牙齿在受到温度(冷、热)、化学物质(酸、甜)以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外界刺激时所引起的酸痛症状。牙本质敏感临床很常见,8%~30%的成年人以及84%的牙周手术后的病患受其影响,而漂白性敏感(Bleaching hypersensitivity,BH)通常发生在牙齿漂白治疗中或治疗后,多达66%的漂白患者会在产生敏感或疼痛。对牙本质敏感(DH)和漂白性敏感(BH)的发病机制众说不一,其中流体动力学说被广为接受。根据这一理论,临床上封闭牙本质小管、减少或避免牙本质内液体流动,可避免疼痛产生,这也是治疗敏感的有效方法。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es,BGs)是一种安全无害的生物活性材料,它在唾液环境里会释放钙、磷离子,在牙体硬组织表面形成羟基碳酸盐磷灰石再矿化物,堵塞牙本质小管,减少牙本质敏感。目前临床多采用局部涂抹法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脱敏剂接触牙面的量少、时间短,并且涂抹操作的过程缺乏医生的监控,脱敏疗效依赖于患者的依从性。本研究将个性化透明托盘和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结合使用,利用透明托盘与牙齿良好的贴合性以及对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的承托性,使脱敏剂与患牙有足够的作用时间并能维持一定浓度,增强生物活性玻璃的脱敏疗效、方便医生的监管,辅助治疗牙本质敏感和漂白性敏感。本研究采用体外实验,模拟临床条件分别用涂抹法和透明托盘方法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对牙本质敏感模型试样和漂白治疗前的离体牙表面进行预处理,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X),比较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本质敏感模型试样的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及再矿化物的组成,并比较了两种处理方法对离体牙过氧化氢渗透量的影响,为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的临床应用新方向和新方法提供参考。第一部分托盘法使用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本质再矿化的实验研究目的:体外比较涂抹法和透明压膜托盘法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在短时间内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为增强生物活性玻璃的脱敏疗效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制取56颗离体牙的牙本质片,6%柠檬酸脱矿后按处理方法和处理时间不同随机分为7组,涂抹法1天、3天、7天组(A1、A2、A3),压膜法1、3、7天组(B1、B2、B3),空白对照组(C)。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比较各组牙本质小管封闭效果及再矿化物深度,X射线能谱分析(EDX)两种方法处理后牙本质表面再矿化物成分。结果: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显示涂抹法和透明托盘法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后均能很好的封闭牙本质小管,牙本质小管内均可见明显矿化物沉积,牙本质小管的暴露率分别为 A1(6.29±1.18)%、A2(3.40±0.84)%、A3(1.23±0.43)%、B1(5.31±0.97)%、B2(1.4±0.30)%、B3(0.36±0.15)%,牙本质小管暴露率 A1 组和B1组间无显著差异(P=0.42),A2组B2组,A3组B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C组牙本质小管口开放,周界清晰,牙本质小管暴露率为(19.11±1.27)%。牙本质片纵剖面观察AB组小管内均有再矿化沉积物,沉积物的深度随时间延长而加深。X射线能谱分析(EDX)分析,各组间牙本质表面钙/磷比无显著性差异(P=0.77)。结论:透明托盘法在短时间内可以显著提高生物活性玻璃对敏感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与涂抹法相比,作用3、7天透明托盘组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为(1.4±0.30)%、(0.36±0.15)%,显著低于作用3天、7天涂抹组的牙本质小管暴露率(3.40±0.84)%、(1.23±0.43)%,表明透明托盘可以使封闭效果有显著性提高。第二部分托盘法使用生物活性玻璃对牙髓腔渗透性的影响目的:将纳米级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用于漂白治疗前的离体牙,观察比较未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和分别用涂抹法及透明托盘法使用脱敏剂后牙髓腔内过氧化氢含量的多少。方法:60颗离体第一前磨牙分成6组,A组不做脱敏处理,牙冠倒置,冠部分浸泡于去离子水中30min,B组表面不做脱敏处理,牙冠倒置与30%过氧化氢溶液中30min,C组生物活性玻璃涂抹涂抹2min,2次/d,浸没于人工唾液24小时后,牙冠倒置于30%过氧化氢溶液中,D组使用透明托盘+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1h,浸没于人工唾液24小时后,牙冠倒置于30%过氧化氢溶液30min,E组生物活性玻璃涂抹2min,2次/d,浸没于人工唾液24小时后,牙冠倒置浸泡于去离子水中30min,F组使用透明托盘+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1h,浸没于人工唾液24小时后,牙冠倒置浸泡于去离子水中30min,提取各组髓腔内液体,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和无色结晶紫反应后,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广度计检测各组的吸光度,并换算成过氧化氢的总量。结果:6组髓腔内液过氧化氢含量分别为A组0μg,B组21.149μg±0.489μg,C组9.813μg±0.426μg,D组4.065μg±0.268μg,E组0μg,F组0μg,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B、C、D组髓腔内的过氧化氢含量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9.748,P0.05),B组过氧化氢含量C组过氧化氢含量D组过氧化氢含量,组间比较,B和C组的髓腔内过氧化氢含量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和D组的髓腔内过氧化氢含量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和D组的髓腔内过氧化氢含量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过氧化氢渗透进牙髓腔的总量,降低过氧化氢对牙髓组织产生的有害影响,从而减少漂白治疗引起的牙齿敏感,并且透明托盘结合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增强其脱敏疗效。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舒雅;陈亚明;;生物活性玻璃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J];口腔生物医学;2013年01期

2 洪重荣;张垠;王定改;邹雯;;骨修复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3年08期

3 刘探;;生物活性玻璃熔块及生物搪瓷[J];中国搪瓷;1994年03期

4 魏奉才,张凤河,徐欣,王克涛;生物活性玻璃修复颌骨骨腔缺损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1999年15期

5 王欣,杨丕山,戚向敏;倍骼生生物活性玻璃在牙槽骨缺损治疗中的初步应用[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0年04期

6 张学广;生物活性玻璃微粒治疗口腔溃疡疗效初步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7 李霞,陈令富;生物活性玻璃及生物活性陶瓷研究进展[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张玉梅,蔡玉荣,王勤涛,赵铱民,Monchau F,Lefevre A,Hildebrand H.F;不同晶相成分及结晶态的生物活性玻璃体外降解性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5年05期

9 唐倩;梁焕友;;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生物活性玻璃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10 姚爱华;王德平;Qiang Fu;黄文e,

本文编号:13203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3203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7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