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2型腓骨肌萎缩症家系新致病基因的筛查及发病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3 05:02

  本文关键词:2型腓骨肌萎缩症家系新致病基因的筛查及发病机制研究 出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腓骨肌萎缩症 CMT2 AFAP-120 转基因小鼠 微丝骨架


【摘要】:腓骨肌萎缩症又称为CMT,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约为1/2500。CMT在幼年及成年都可发病,患者常伴有四肢无力、四肢远端肌肉进行性萎缩、足部骨骼畸形、轻度感觉受累等症状。CMT通常不致命,但由于患者运动功能受损,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根据患者的病理特点及运动神经元传导速率,CMT可分为脱髓鞘型(CMT1,MNCV38 m/s)、轴索型(CMT2,MNCV38 m/s)和中间型(ICMT,25MNCV45 m/s)三种类型。CMT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特点。到目前为止,已发现80多个基因的突变与CMT的发生相关,其中超过半数的致病基因都是在2009年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被应用后发现的。至今,超过90%的CMT1患者通过基因诊查明了致病基因,然而CMT2患者中却仍有25-43%没有得到明确的基因诊断,即使在最新的临床病例中,也仍有很多CMT2患者未能检出致病基因。筛查CMT2新的致病基因,不仅有助于提高CMT2患者的检出率,还有助于CMT2发病机制地阐明,帮助CMT2患者采取更准确、有效的治疗措施。前期,我们实验室在山东省发现了一个遗传病家系,该家系连续三代均有发病患者。遗传系谱图分析,该家系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我们对该家系部分发病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临床检查,检查发现该家系患者四肢远端肌肉萎缩,出现诸如爪形手、鹤形腿、高弓足、槌状趾等CMT病症。电生理检查发现,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运动神经元传导速率轻度减慢(36-47 m/s),而各神经的复合动作电位明显降低;患者腓肠神经病理检查发现,有髓神经纤维轴索发生明显萎缩,出现空泡样病变,少数髓鞘出现分层结构。经临床诊断,该家系患者被确诊为CMT2型。为明确该CMT2家系的发病原因,我们对该家系患者进行了CMT2常见致病基因的筛查,未发现常见致病基因发生突变。为寻找该家系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我们利用外显子组捕获与二代测序技术,对患者基因组进行了突变筛查,筛查获得77个突变基因,共82个突变位点。然后,我们对山东CMT2家系成员基因组内的这些位点一一进行了Sanger测序验证,并进行了基因型与表型共分离分析,结果发现患者基因组中AFAP-120基因的第1621位发生错义突变(c.1621CT),其编码蛋白第541位非极性脯氨酸被极性丝氨酸替代。在正常人群中对AFAP-120基因突变进行筛查,未发现相关突变。为检测AFAP-120c.1621CT突变是否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在其他CMT2患者中也同样存在,我们先后收集了148例CMT2患者基因组样品,这些样品均未发现常见CMT2致病基因的突变。对这些患者AFAP-120基因所有的外显子进行测序分析,遗憾的是并未发现c.1621CT突变,但筛查到一个c.1738AG(p.N580D)SNP位点。人AFAP-120基因定位于4p16.1,其编码蛋白是一个由814个氨基酸构成的微丝结合蛋白。AFAP-120蛋白是AFAP-110的剪接异构体,在结构上仅比AFAP-110多一个富含脯氨酸的NINS结构域。我们在CMT2患者中筛查获得的点突变P541S即位于NINS结构域内。AFAP-110在组织中广泛表达,而AFAP-120仅在神经系统中特异表达。至今,没有关于AFAP-120突变导致CMT2发生的文献报道,对AFAP-120功能,尤其是NINS片段的功能也知之甚少。序列比对分析,人AFAP-120第541位脯氨酸在各物种中高度保守,提示该位点氨基酸在进化中可能发挥不可替代的功能。利用MutationTaster、PolyPhen-2等软件对AFAP-120 c.1621CT(p.P541S)突变位点的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位点突变具有很强的致病性(PolyPhen-2 HumVar model预测得分高达0.996)。为进一步明确AFAP-120错义突变c.1621CT(p.P541S)与CMT2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探索该突变导致CMT2发生的具体机制,我们构建了AFAP-120P542S转基因小鼠模型,将小鼠AFAP-120蛋白对应于患者AFAP-120突变位点的脯氨酸替换为丝氨酸。通过后续繁育与基因型鉴定,成功获得点突变杂合及纯合小鼠,并将杂合小鼠交配,繁殖获得了不同基因型的同窝小鼠,用于后续行为学及神经病理学实验。对转基因小鼠进行滚轴、热板、足迹等行为学评价,发现出生11个月后,雌性纯合AFAP-120 P542S小鼠四肢感觉能力较野生型小鼠减弱;雄性纯合AFAP-120 P542S小鼠出现步态失调。对小鼠外周神经进行了病理学实验,发现AFAP-120发生突变后,部分杂合及纯合小鼠,其腓浅神经有髓神经纤维的轴索萎缩,出现大量空泡样结构,平均横切面积约减少30%;少数轴突伴有髓鞘病变,出现低片层结构。部分杂合及纯合小鼠,其腓浅神经有髓神经纤维畸形,髓鞘增生,增厚或形成多个独立而聚集的“龙卷风状”结构,平均厚度分别增加约0.080μm、0.167μm;有髓神经纤维轴索不规则萎缩,平均横切面积分别减少0.520μm2、4.429μm2;无髓神经纤维轴索萎缩,甚至消失;轴索中部分线粒体膨大,嵴消失,出现空泡状改变。为探索AFAP-120 c.1621CT(p.P541S)导致CMT2发生的机制,研究AFAP-120及NINS结构域的功能,我们在分子和细胞水平进行了实验。利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外源检测了AFAP-120与其结合蛋白相互作用的变化,结果发现AFAP-120(P541S)结合β-actin蛋白的量增加,约为AFAP-120(WT)的1.5倍;利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了AFAP-120(P541S)对细胞微丝骨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SH-SY5Y细胞内AFAP-120(P541S)突变蛋白与微丝缠绕形成斑点状结构。微丝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微丝骨架重塑不仅影响神经元及雪旺氏细胞的形态,而且通过调节髓鞘蛋白的表达影响髓鞘的形成。作为一个微丝结合蛋白,AFAP-120突变后可能通过改变微丝骨架的结构导致CMT2的发生。总结,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CMT2亚型及其致病基因AFAP-120 c.1621CT(p.P541S);构建了AFAP-120P542S转基因小鼠模型,发现转基因小鼠轴索发生了与CMT2患者相同的病变;对AFAP-120(P541S)突变导致CMT2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索,发现AFAP-120蛋白NINS结构域发生P541S点突变后,结合的微丝蛋白增多,微丝骨架结构发生改变。本文研究不仅为山东CMT2家系潜在患者的提前诊断、及时诊治以及该家系成员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而且为相关CMT2患者的基因诊断提供了参考。此外,本文对CMT2新治疗药物的开发以及AFAP-120蛋白功能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数秒鉴别致病基因已非设想[J];世界科学技术;2002年01期

2 ;我国科学家发现房颤致病基因[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09期

3 ;上海科学家发现一智障致病基因[J];生物学教学;2012年12期

4 王丹;周敬华;曹学兵;;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致病基因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7年03期

5 ;华裔博士杨平发现肺癌致病基因[J];养生大世界;2010年05期

6 刘文玲,胡大一;家族性预激综合征致病基因的发现[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年06期

7 余家驹;智力为何与某些疾病伴生?——德系犹太人的高智商可能与他们带有的某些致病基因有关[J];世界科学;2005年07期

8 任翔,梁直厚,姚淇,刘木根;肢带型肌营养不良一家系致病基因排除性定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9 沈轶;曹国凡;蒋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三个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J];眼视光学杂志;2008年02期

10 丁华新,杨晓苏;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晓静;唐小辉;;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一维吾尔家系致病基因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卓业鸿;李秀梅;段山;侯飞;王梅;李亮;葛坚;;广东普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候选致病基因和临床特征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何君;王培光;杨春俊;杨森;张学军;;原发性红斑肢痛症致病基因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郑多;潘乾;刘征;席兴华;刘小平;胡正茂;夏昆;夏家辉;;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与鉴定[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崔勇;杨森;高敏;陈建军;严开林;肖风丽;王培光;张学军;;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王玉萍;杨康鹃;;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致病基因研究现状[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张向阳;温景敏;杨威;王程;高鲁娜;郑良宏;周专;姚镜;张学;刘静宇;;一个新的疼痛致病基因鉴定与分子致病机制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8 翟猛;林鹏飞;毛飞;孙文杰;刘奇迹;焉传祝;龚瑶琴;;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致病基因突变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9 杜鹃;沈璐;唐北沙;;新的AD-HSP致病基因初步定位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夏忆;柯铁;吴小艳;金润铭;;先天性长QT综合征治病基因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唐先武;我科学家发现三个反常性痤疮致病基因[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叶又红;中外携手寻找致病基因[N];文汇报;2000年

3 通讯员 万霞 张雯怡 记者 刘志伟;我科学家发现特发性基底节钙化致病基因[N];科技日报;2012年

4 黄敏;非烟民为何患肺癌?致病基因已找到[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卢苏燕;中法科学家发现房颤致病基因——KCNQ1[N];经济参考报;2003年

6 蔚然;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房颤致病基因[N];山东科技报;2003年

7 记者褚宁;首次发现:房颤致病基因[N];解放日报;2003年

8 冯立中 朱梅福;“花手花脸”致病基因藏身染色体[N];健康报;2003年

9 记者 高翔;我国专家克隆出颅内钙化致病基因[N];健康报;2012年

10 记者田泓;我科学家发现家族性心房颤动致病基因[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礼猛;先天性并指(趾)畸形和先天性厚甲症家系致病基因鉴定及功能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邸亚男;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RP致病基因EYS新突变及PCG候选致病基因功能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3 陈玉剑;2型腓骨肌萎缩症家系新致病基因的筛查及发病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年

4 吴舜尧;基于复杂网络的致病基因检测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5 谷峰;遗传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的定位及其突变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刘奇迹;Smith-Fineman-Myers综合征致病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7 姜yN群;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致病基因的定位和突变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8 张天晓;两种遗传性眼病致病基因的定位与突变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9 刘嘉利;三例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10 柳青;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致病基因的突变鉴定和功能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明宏;基于热扩散模型的致病基因预测方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周元珂;基于人类基因连接组的视网膜色素变异致病基因预测[D];青岛大学;2015年

3 曾磊;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搜寻一例家族性进行性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家系的致病基因[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4 张攀;肝癌重测序数据整合以及肝癌关键致病基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韦贞乐;基于基因网络的致病基因预测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鲁磊;基于网络结构推理和拓扑相似性的致病基因预测算法[D];安徽大学;2017年

7 刘笑逸;基于异构网络模型的致病基因预测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刘青;基于相互作用网络的致病基因预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高次子;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的筛查[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10 郑甄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大家系致病基因筛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22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322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8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