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数字技术在个性化膝关节置换中下肢力线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18:41

  本文关键词:数字技术在个性化膝关节置换中下肢力线的研究 出处:《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数字技术 膝关节置换术 个性化 下肢力线 股骨外科上髁轴


【摘要】: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虽然对解除终末期骨性关节病患者的疼痛及功能恢复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有效方法,90%的假体生存率达到10年以上,但患者术后的“不满意度”却仍高达15%-30%。下肢轴向力线的恢复和股骨远端假体旋转定位的恢复与准确性,被公认为是减少假体失败和改善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而在传统手术方法中通过参照术前下肢全长X片来设计轴向力线以及在手术中依靠个人经验和感官感受来判断和辨认骨性标志,均会导致主观性误差增大,而最后运用固定角度设计的截骨器械进行膝关节置换,由于人种以及个体的不同更是会导致术后疗效的偏差。近年来随着数字骨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Mimics、Geomagic等软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开发,弥补了传统手术定位的不足,通过术前的数字化测量、模拟手术以及截骨导板的设计,使获得精准的下肢轴向力线和股骨远端假体旋转力线成为可能,但如何充分的发挥数字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如何应用三维的方法定位股骨远端各骨性标志点、如何精确定位下肢轴向力线以及定位最可信赖的旋转轴线—股骨外科上髁轴(Surg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STEA),实现个体化精确截骨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1、利用股骨全长计算机断层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应用色谱法精确定位股骨远端各骨性标示点,并以此建立世界坐标系。通过世界坐标系,建立一个精确和统一化的三维测量平台。2、应用色谱法(color map)精确定位股骨外科上髁轴,通过3D打印STEA导板、全站仪以及三维CT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进一步应用色谱法精确定义股骨远端旋转力线,分析各旋转轴的角度关系,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准确定位旋转力线提供方法学基础。3、应用质心法(Centroid)精确定位股骨轴向力线,探寻股骨入髓点与髁间窝顶点的关系,以及股骨外翻角与“术中股骨外翻角”关系,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准确定位轴向力线提供方法学基础。4、设计个性化股骨切骨导向器,以提高股骨远端切骨和旋转切骨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6例股骨标本和80例股骨CT扫描数据并在Mimics软件中三维重建,并导入Geomagic Studio中:1:应用色谱法来定位股骨远端各骨性标示点;2:精确定位股骨外科上髁轴线(STEA),通过3D打印STEA导板、全站仪以及三维CT验证其准确性。并收集既往80例股骨远端CT数据,对比色谱法和传统测量定位股骨内上髁最凹点和STEA的识别率。3:精确定位股骨后髁线(PCL)和Whiteside线(WL),并测量股骨后髁角(PCA),Whiteside线(WL)与外科髁上轴(STEA)的夹角(WSTEA)进行统计学分析。4:应用质心法精确定位股骨轴向力线,探寻股骨入髓点与髁间窝顶点的关系,以及股骨外翻角与“术中股骨外翻角”关系,分别测量这些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Mimics能准确重建股骨三维股骨模型,色谱技术精确定位股骨远端各骨性标示点,2:色谱法能准确定位股骨内上髁最凹点和股骨外上髁最高点,即股骨外科上髁轴(STEA)。26例股骨标本重建后通过3D打印STEA导板、全站仪以及三维CT验证,所定位股骨标本上的股骨内上髁最凹点和股骨外上髁最高点均一致。色谱法(三维)在内上髁最凹点的识别率从传统断层截面(二维)定位的68.87%提升到96.23%,而且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更高。3:色谱法能准确定位股骨远端旋转轴线。PCA平均为3.98°±1.49°,范围从0.15°到6.95°;WSTEA平均为86.89°±4.09°,范围从76.42°到99.27°,此两个角度均有较大的变异性。不同侧别的PCA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质心法能准确定位股骨解剖轴线。股骨外翻角平均为4.53°±0.74°,范围2.84°到6.35°;术中股骨外翻角平均为4.65°±0.75°,范围从3.10°到6.37°;两者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针点相对髁间窝顶点偏前平均6.71mm±2.38mm,范围0.86mm到13.59mm,偏内平均3.11mm±1.72mm,范围0.14mm到9.19mm;入针点相对髁间窝顶点偏前、偏内的变异性均较大,其中偏前的标准差接近均值的40%,偏内的标准差甚至超过均值的50%。结论1:色谱法能准确的定位股骨远端各骨性标志点,STEA,PCL、WL。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PCL、WL进行旋转力线的定位会导致截骨不准确,色谱法能精确定位STEA,应用这一方法能更有效的进行术前规划和术中旋转中心的定位以及假体安放,为术后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提供保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可靠的旋转力线。2:质心法能够准确定位股骨解剖轴线,进而准确定位髓内定位杆进针点和术中股骨外翻角,为进行精确化和个性化股骨远端截骨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学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8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强,卫小春,任步芳;股骨髁间窝宽度的放射学测量[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年12期

2 许维亚,吴海山;股骨髁间窝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年01期

3 刘浩江,刘安庆,张世权,鄢宏,陈慕芬;股骨髁间窝狭窄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年05期

4 朱云峰;郝烨;唐欣;何京生;;股骨髁间窝非骨性撞击综合征临床诊治15例报告[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5 辛志强,唐志宁;外伤性髌骨股骨髁间脱位一例[J];中华创伤杂志;2000年10期

6 李健,董大翠,余世勇,吴昌清,桂俊,徐敏,张加创;股骨髁间窝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1年02期

7 李勇;李伟;;非血友病性骨关节病致股骨髁间窝扩大1例[J];西部医学;2010年04期

8 李洪波;杨春丽;胡国风;;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股骨髁间窝撞击症[J];山东医药;2007年33期

9 王浩;徐斌;宣涛;;经关节镜治疗股骨髁间窝狭窄[J];山东医药;2009年06期

10 马勇;敖英芳;;前交叉韧带断裂后股骨髁间窝变化的影像学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董伊隆;蔡春元;姜刚毅;蔡文辉;陈文良;黄益奖;杨国敬;;前交叉韧带股骨侧移植物的止点和角度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董伊隆;蔡春元;姜文辉;姜刚毅;赵章伟;杨国敬;;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股骨隧道应用解剖学研究[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刘敏;张力成;杨国敬;林瑞新;蔡春元;张雷;李琪;高源统;曹大成;;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股骨止点的X线测量与分析[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徐毅;杨红航;李恒;;手术治疗Hoffa骨折的新方法[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李伟;;退行性膝关节髁间撞击症的临床研究[A];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杰;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的解剖学与影像学定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2 向柄彦;数字技术在个性化膝关节置换中下肢力线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武晔;股骨逆行髓内针开口位置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2 吴迪;前交叉韧带断裂后股骨髁间窝的MRI测量及其相关性[D];承德医学院;2015年

3 邓永忠;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的临床解剖学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4 王一海;股骨髁间窝的解剖形态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5 顾军;股骨髁间窝的MRI测量及其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05年

6 谢诗涓;采用二维及三维图像测量股骨髁旋转力线的临床应用研究[D];广州医学院;2009年

7 许鹏;MRI影像下股骨髁间窝的三维可视化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8 花雷;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侧止点定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9 韩先伟;关节镜下ACL股骨止点定位方法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29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329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f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