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继发坐骨神经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继发坐骨神经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出处:《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电针 中频电疗 随机对照 疗效比较 坐骨神经痛
【摘要】:背景坐骨神经痛是一种神经性疼痛,也称为腰骶神经根病,是指沿受累的坐骨神经分布的根性腿部疼痛,可伴有腿痛、麻木、腰痛、无力和下肢神经功能障碍,反复发作,很难治愈,对病人身心造成巨大的痛苦。坐骨神经痛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又称干性坐骨神经痛,病变部位主要位于椎管外,坐骨神经干及其分支受到各种刺激或压迫而引起的疼痛,多与受凉、病灶感染有关;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又称根性坐骨神经痛,为椎管内及神经根管内病变引起的,神经根在椎间孔区受到压迫而引起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和椎管狭窄是根性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病因。腰椎间盘突出的年发病率5%,90%的腰椎间盘突出继发坐骨神经痛发生在腰4-5,腰5-骶1椎体水平,根性坐骨神经痛约占腰腿痛门诊病人的20%。祖国医学认为:坐骨神经痛属“痛痹”、“伤筋”、“腰腿痛”、“腰膝酸痛”范畴。因本病的发病部位有定处,局部疼痛甚剧,有寒热感,得温暖则痛稍减,又名痛痹;病因血脉凝泣而痛,又称脉痹;痹痛凛凛有寒感,又称皮痹。《灵枢》中也名周痹。坐骨神经痛的病因病机一般认为是由于正气亏虚,腠理不固,导致风寒湿三气杂至乘虚侵袭而致。不通则痛,不荣亦痛。目前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硬膜外注射和手术疗法。腰椎硬膜外类固醇注射可减少短期疼痛和改善功能。但是,当椎间孔狭窄、骨赘形成时,.导致神经根、血管移位和椎间孔脂肪丢失,进行硬膜外注射时发生并发症的机会增加。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发生脑脊液漏出致严重头痛,或引起马尾神经受压。过度麻醉作用以及药物的神经毒性,也可导致感觉功能丧失、下肢运动障碍,小肠和膀胱功能紊乱,性功能障碍,以及鞍区感觉丧失等马尾综合症。手术疗法最常见的是腰椎间盘摘除术和神经根减压术。对于严重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椎间盘摘除术是治疗严重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最有效的措施。但是,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不建议初始就采用手术治疗,因为手术可能会降低脊柱稳定性,带来广泛的硬膜外纤维化和需要高昂的手术费用。保守治疗分为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药物治疗虽然止痛快,但是作用不能持久,而且副作用多。非药物疗法虽然副作用小,花费较少,但是疗效不确切。所以,提高非药物疗法的疗效,探索新的有效的非药物疗法成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有效手段。针对非药物疗法存在的问题,有的研究者提出可以采用阶梯法使用多种保守疗法综合治疗,这不失为更好地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办法。但是,多种疗法叠加后疗效并不是成倍增加,但是花费却是成倍增加了,而且有些保守疗法的综合使用可能对人体造成潜在的不利影响。综上所述,评价现有保守疗法的有效性、接受性、安全性,找出疗效更佳的保守疗法,有积极的意义。针灸治疗痹证,历史悠久,《内经》最早提出痹证“以针治之”。很多古籍中都有针灸治疗痹证的知识,为后世治疗痹证积累了经验。现代科学对针刺机理的研究表明:针刺可通过提高机体痛阂、改善微循环、消除神经炎症反应、影响镇痛传导通路及神经递质的释放等多种方式缓解疼痛,治疗坐骨神经痛。电针作为传统的医疗手段,在缓解根性坐骨神经痛和残障方面被认为是一个有用的补充和替代医学方式,具备其他保守疗法不具备的优点,现代临床上已经在一定范围内用于该病的治疗。虽然针刺疗效早已得到经验医学的肯定,但是尚缺少足够的、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所以在临床医学诊疗指南中的证据级别很低。以往针刺治疗坐骨神经前系统评价的结果是针刺有效,但是因为临床研究的质量偏低,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证明针刺的有效性。中频电疗属于现代康复医学中电刺激疗法的一种,是一种疗效肯定的可以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物理方法,因其无痛苦及明显副作用,在我国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电针和中频电疗都是通过对穴位点电刺激产生镇痛作用。不同的是,电针运用传统中医针灸理论,通过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相结合,通过经络联系、循经感传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扶正祛邪、通络止痛的目的。中频电疗是应用现代电学原理,结合局部取穴,对穴位的体表反应点产生电刺激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电针和中频电疗的疗效比较,来揭示电针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目的比较电针和中频电疗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继发坐骨神经痛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找出对该病有较好治疗意义的保守疗法,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和统计者盲的临床试验设计,将广安门医院南区100例自愿参与试验研究的腰椎间盘突出继发坐骨神经痛的受试者,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电针组50例和中频电疗组50例。电针和中频电疗组分别接受4周共16次的电针或中频电疗治疗,前2周每周5次,后2周每周3次,两组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16周和28周的随访。试验共进行29周,包括基线评价1周,治疗4周,随访24周。评价指标包括反映疼痛症状、全身症状、心理因素等以患者自己评价结局为主的,国际公认的多项指标。具体包括:①腿痛数字模拟评分(1、2、3、4、16、28周)②腰痛数字模拟评分NRS(2、4、16、28周)③ODI功能障碍指数量表(2、4、16、28周)④总体症状改善自评(2、4周)⑤服用止痛药的种类和频率(2、4周)⑥病人满意度问卷(4周)⑦接受性评价(4周)⑧针灸疗法心理预期调查问卷(基线期)。结果1.主要结局指标:第4周腿痛数字模拟评分(NRS)平均值较基线减少值。电针组数值是2.30(1.86-2.75),中频电疗组数值是1.06(0.62-1.51)。组间比较显示电针组第4周腿痛NRS平均值较基线减少值显著大于电疗组(P0.05)。电针组在第1、2、3、16、28周的评价时点的腿痛NRS较基线减分值分别是-0.57(-0.39-0.75),1.71(1.28-2.13),1.99(1.60-2.37),2.20(1.76-2.63),2.12(1.70-2.53),电疗组相应数据分别是 0.23(0.05-0.41),0.90(0.47-1.32),1.02(0.63-1.41),0.42(-0.01-0.86),0.36(-0.05-0.78)。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多个时间点腿痛NRS较基线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组显著大于电疗组(P0.05)。2.腰痛NRS较基线变化值:在第2、4、16、28周的评价时点,电针组较基线的减少值分别是2.12(1.59-2.66),2.23(1.68-2.78),2.00(1.54-2.46),2.00(1.55-2.45),电疗组较基线减少值分别是1.47(0.89-2.05),1.65(1.05-2.25),0.40(-0.09-0.89),0.40(-0.08-0.88),在第2周和4周时,两组间腰痛NRS较基线减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P=0.158);在16周和28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组优于电疗组(P0.001)。3.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电针组在治疗2周、4周、16周和28 周后,ODI评分较基线变化值分别是 6.79(4.35-9.23),12.34(9.39-15.30),12.34(9.39-15.31),12.34(9.39-15.32);电疗组分别是 6.49(3.85-9.13),6.65(3.44-9.85),3.63(0.66-6.60),1.87(-0.86-4.61),在第 2 周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8),其他评价时点两组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针组减分数值显著大于电疗组(P0.05)。4.全身症状改善(PGIC):在治疗2周后,电针组症状得到①非常大的改善②中等改善③轻度改善④没有改善的比例分别是(6.4%),(31.9%),(51.1%),(10.6%),电疗组依次是(5%),(22.5%),(55.0%),(17.5%)。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5)。治疗4周后,电针组评分所占比例依次是14.9%,48.9%,23.4%,12.8%,中频电疗组评分所占比例依次是5%,32.5%,45.0%,17.5%,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5.药物使用频率:在治疗2周时,电针组有10.6%的受试者服用了止痛药,电疗组有17.5%服用了止痛药;在治疗4周时,电针组有6.4%的受试者服用了止痛药,电疗组有10%服用了止痛药。两组止痛药物使用频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 0.28,0.749)。6.治疗方式接受性评价:治疗4周后,电针组70.2%的受试者选择易于接受或非常易于接受,电疗组72.5%的受试者选择易于接受或非常易于接受,两组疗法的接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满意度:治疗4周后,电针组满意度平均评分为4.14,电疗组平均评分为3.90。两组疗后满意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6),电针组的满意度高于电疗组。8.疗前心理预期调查:我们分别对受试者疗前期望接受的治疗方式、结果的心理预期和针刺印象与结局指标的关系进行线性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在电针组,患者期望接受的治疗方式与主要结局(第4周腿痛NRS较基线减少值)呈线性相关,结果的心理预期与4周后的功能障碍、全身症状改善情况等次要结局指标相关。9.安全性分析: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电针组为2%,电疗组为4%,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且所有不良事件均自行消失。结论电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继发坐骨神经痛有效,疗效优于中频电疗。电针不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效应。在停止治疗后,疗效可持续至28周。电针也易于接受,患者满意程度较高。患者的疗前心理预期、疼痛程度和年龄都与电针疗效有一定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46.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艳甫;;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36期
2 郑铮铮;;电针配合干涉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16期
3 张倩;史忠和;;针灸结合低能量激光照射治疗腰腿痛49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年15期
4 李爱萍;夏华;;电脑中频合并超短波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短期疗效观察[J];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20期
5 张雪;刘志顺;;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诊疗特点的文献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年20期
6 张宁佳;胡天琳;;瑜伽在慢性腰痛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年10期
7 张雪;刘志顺;;浅谈针灸“病-症-位”结合取穴与辨证论治[J];中国针灸;2016年05期
8 郭秀婷;马铁明;;辨经取穴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7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年04期
9 白亚楠;周丹;;腰椎间盘突出症古今针灸用穴规律初探[J];辽宁中医杂志;2016年02期
10 严卉睿;;穴位注射加中频治疗血瘀型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人人健康;2015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琪琦;环跳穴及坐骨点埋线结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刘科佑;穴位埋线与针刺结合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胡小丽;针刺坐骨神经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丛琳;头针配合体针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3 陈绮;耳穴埋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的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苏李;基于针刺治疗腰痛的临床期刊(中文)文献质量评价分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5 何善为;刺血配合针刺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曲晓亮;深刺大肠俞、关元俞不同针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姚若祥;夹脊穴文献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8 宋桦;二十四式太极拳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34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33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