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甘草定与转甲状腺素蛋白野生型及V30A突变体相互作用的多种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本文关键词:光甘草定与转甲状腺素蛋白野生型及V30A突变体相互作用的多种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转甲状腺素蛋白 光甘草定 V30A突变体转甲状腺素蛋白 四聚体稳定性 结合自由能 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 恒定p H分子动力学模拟 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
【摘要】:在人体的组织和器官中,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TTR)由于基因突变或环境因素,四聚体结构稳定性下降,解离成单体,进而聚集形成沉积物,引发多种淀粉样疾病。包括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变(Familial Amyloidotic Polyneuropathy,FAP),家族性淀粉样心肌病(Familial Amyloidtic Cardiomyopathy,FAC),老年性全身性淀粉样变性病(Senile Systemic Amyloidosis,SSA)。寻找能稳定TTR四聚体的小分子抑制剂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淀粉样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课题组报道过一个携带V30A TTR突变体的家族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的五代家系。在寻找能稳定V30A TTR突变体的小分子化合物时,发现带有异戊烯基的光甘草定可以通过结合TTR蛋白的T4结合口袋稳定TTR四聚体。为了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本论文应用分子生物学实验与多种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的方法研究野生型和V30A突变型TTR四聚体稳定性的差别,及其导致的亚基之间的构象变化。在研究中,为了比较野生型和突变型蛋白的空间构象,我们在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常规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MD),恒定p H分子动力学模拟(Constant p H Molecular Dynamic,Cp HMD),拉伸动力学模拟(Steered Molecualr Dynamics,SMD)。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首先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了光甘草定(Glabridin,Glab)对体外重组的野生型及主要突变型TTR和血清中的TTR蛋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Glab不仅能明显地抑制野生型和突变型TTR淀粉样纤维的形成,而且能稳定野生型TTR蛋白四聚体。同时Glab可以选择性地结合人血清中的TTR蛋白,稳定其四聚体结构。2为了进一步探究Glab对V30A突变体四聚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动力学模拟来验证上述实验方面的推断。(1)分别对Glab与野生型(wild type,WT)TTR和V30A TTR结合的复合物进行常规动力学模拟和分析来探究其结合模式,结果表明Glab与V30A突变体结合后导致AC亚基和BD亚基的接触面移动更加靠拢,Glab的结合对V30A四聚体起到了稳定作用。(2)为探究野生型和突变型四聚体的最适p H,也就是说在什么p H值下四聚体的结构是最稳定的,我们进行可恒定p H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析。结果发现,C亚基的His88在野生型中的p Ka是4.92,在突变体是5.36,这导致EF的螺旋运动到EF环区上,并且通过结合自由能的计算发现V30A TTR中AC亚基之间的结合自由能较低,这说明V30A TTR两个亚基的结合更加紧致,四聚体结构更加稳定。(3)进一步通过拉伸动力学模拟研究了Glab经WT TTR和V30A TTR离去通道的解离途径和主要离去通道。结果发现V30A的通道半径更小,且Glab经通道离去时所受的阻力更大,进一步验证了Glab和V30A TTR有更加紧密的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对未来TTR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对治疗淀粉样化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Q51;R59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玉明;萨本豪;C.Ngo;L.De Paula;;热核稳定性的动力学模拟[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0年00期
2 王丽,边秀房,李辉;金属Cu液固转变及晶体生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化学学报;2000年09期
3 滕智津,韩振为;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蛋白质固体表面吸附构象转变中的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年03期
4 郑博恺;罗施中;;粗粒化动力学模拟在膜蛋白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1年12期
5 潘龙强;耿存亮;慕宇光;刘鑫;胡毅;潘景山;周亚滨;龚斌;王禄山;;生物大分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在百万亿次集群上的部署优化[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年07期
6 滕怡群;马力;任东俊;易希璋;;蛋白质合成与调控过程的动力学模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7 熊大曦,李志信,过增元;氩气热力学参数和输运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11期
8 吴超;马路遥;黄牛;;高性能分子动力学模拟在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研究中的应用[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0年04期
9 赵立岭,王吉华,窦相华,苏希玉;小蛋白天然结构与折叠速度关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4期
10 王慧娟;陈成;邓联文;江建军;;硅晶体中点缺陷结合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庆生;吴洪明;吴建华;;用纳米孔道测定蛋白质序列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岳红伟;王艳;陈光巨;;不同的识别剂、剪切剂对接到DNA上的动力学模拟比较[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言天英;高学平;Gregory A.Voth;;分子动力学模拟离子液体的结构与动力学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黄世萍;;分子筛中烷烃的甲基旋转动力学: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田国才;华一新;;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离子液体中水分子的光谱和动力学[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王后芳;雷鸣;;小分子抑制剂与甲状腺结合前清蛋白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结合自由能计算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张辉;李全伟;李英;李志强;;泡沫液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泡沫析液机制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徐爱进;周哲玮;胡国辉;;固体平板上超薄水膜润湿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9 张继伟;卞富永;施国军;徐四川;;多巴胺在细胞膜中扩散和透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赵克杰;陈常青;;铜单晶中纳米孔洞生长尺度效应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曙光超级计算机缩短病毒研究时间[N];中国电子报;2006年
2 记者 耿挺;铝如何对人体造成伤害[N];上海科技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安;微尺度下单晶硅疲劳失效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于华;蛋白质—肽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张仕通;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理论模拟分子力场的建立及其结构拓扑转变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冯婷婷;几种重要疾病蛋白和抑制剂相互作用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郑耀庭;金属表面初期氧化行为的原位拉曼实验及分子动力学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金峰;发展和应用分块的量子化学方法进行生物大分子性质计算和动力学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马义丁;拥挤环境下的高分子扩散动力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8 杨光;微纳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9 张艳军;埃博拉病毒VP35与抑制剂、碳纳米管和dsRNA作用模式及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10 邹丽云;光甘草定与转甲状腺素蛋白野生型及V30A突变体相互作用的多种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春月;白细胞介素IL-8及受体CXCR1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正;RO/R_2O-Al_2O_3-SiO_2熔体粘度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钟建峰;抑杂剂与离子型稀土矿中铝杂质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4 相敏;金属熔体特征温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5 胡立梅;蛋白质在材料表面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山东大学;2015年
6 赵智博;两种与癌症相关的酶的结构与活性的分子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黎迪晖;水碱浸泡条件下环氧树脂的性能演化与分子动力学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郭子凤;碲基材料热导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广西大学;2015年
9 李晶晶;服饰皮革材料热稳定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年
10 侯银菊;铝熔化各向异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山西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34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334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