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相关肝癌的基因组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黄曲霉相关肝癌的基因组特征研究 出处:《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肝癌 发病机制 全基因组测序 突变模式 抗检查点治疗
【摘要】:背景和目的:饮食中的黄曲霉暴露是肝细胞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是对于黄曲霉相关肝癌的基因组特征我们研究甚少。本研究发现了黄曲霉相关肝癌的基因组特征,同时利用该基因组特征我们可以将黄曲霉相关肝癌从普通人群肝癌中鉴别出来。方法:我们从1990年到2016年,在位于黄曲霉暴露区(38.2%的食物被检测有黄曲霉污染)的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启东市人民医院)收集了 49例肝癌病人的肝癌组织和癌旁,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或全外显子组测序。体细胞突变用公认的GATK流程进行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同时用一代测序进行了验证。同时我们还利用非负向量矩阵的算法分析了 TCGA/ICGC的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和日本的1072例普通人群肝癌全外显子组或全基因组数据的突变模式。我们比较了黄曲霉相关肝癌和普通人群肝癌的突变图谱和突变模式的不同,同时鉴别出黄曲霉相关肝癌的基因组特征,这种基因组特征可以较好的将普通人群肝癌中隐匿性的黄曲霉相关肝癌区分出来。我们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了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CD34和CD274(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黄曲霉相关肝癌频繁的发生CA的突变、GCN的序列偏好以及转录链的偏好。除了 TP53 基因的突变外,我们还发现了 ADGRB1(the 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B1 gene)在黄曲霉相关肝癌的高频突变,并且与黄曲霉相关肝癌组织中的新生血管密度相关。我们发现相比于普通人群肝癌,黄曲霉相关肝癌具有较高的水平的突变相关新生抗原肽、丰富的淋巴细胞浸润和PD-L1阳性的肿瘤细胞。在中国人群的普通肝癌中,我们发现了有9.8%的比例与黄曲霉相关,而在美国、法国、日本的普通人群肝癌有0.4%-3.5%。结论:我们鉴别出黄曲霉相关肝癌中的包括ADGRB1基因在内的特征的性的突变图谱和突变模式。同时这些突变与黄曲霉相关肝癌组织中的新生血管形成和PD-L1表达相关。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在普通人群肝癌中去发现这些隐匿性的黄曲霉相关肝癌,并有希望通过anti-PD-1或者anti-PD-L1相关手段进行治疗。
[Abstract]:Background and purpose: dietary aflatoxin exposure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ut the genome characteristics for aflatoxin related liver cancer we studied little. This study showed the ge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Aspergillus flavus related liver cancer, at the same time using the genomic features we can put the aflatoxin related liver cancer identified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from 2016 to 1990 in the US, is located in aflatoxin exposed area (38.2% of the food is detection of aflatoxin contamination) study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Qido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Qidong city) coll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arcinoma in 49 cases of liver cancer patients and by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or whole exome sequencing. Somatic mutations in established GATK process bioinformaticsanalysis acquisi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generation of sequencing was verified.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use non negative matrix vector algorithm analysis TCGA/ICGC from Chinese, America, mutation pattern sub group genome data show in France and Japan in 1072 cases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We compared th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flatoxin related HCC and the general population mutation map and mutation patterns and identify ge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yellow aspergillus 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 genome the better the general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can be related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Aspergillus flavus hide from. We use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o analyze tumor microvessel density, CD34 and CD274 (PD-L1). Result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aflatoxin related HCC frequent occurrence of CA mutations, GCN sequence preference and preference transcription chain. In addition to mutations in the TP53 gene, we found that the ADGRB1 (the 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B1 gene) high frequency in aflatoxin 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mutation, and yellow Microvessel densit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lated Niger. We found that compared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f liver cancer, new mutations associated antigen peptide aflatoxin 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as a higher level, rich infiltration of lymphocytes and PD-L1 positive tumor cells. In China groups of ordinary liver cancer, we found there are 9.8% associated with the proportion of Aspergillus flavus in the United States, France, Japa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f liver cancer with 0.4%-3.5%. conclusion: We identified including ADGRB1 gene characteristics of Aspergillus flavus 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f the mutation spectrum and mutation pattern. At the same time, these mut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angiogene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latoxin formation and PD-L1 expression. These findings help w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o discover these occult aflatoxin 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there is hope for treatment by anti-PD-1 or anti-PD-L1.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益线;肝癌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S1期
2 彭清英,卢平,宋彩云;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1年01期
3 ;目前治疗肝癌有哪些方法?怎样选择?[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11期
4 丁亚香;中晚期肝癌病人疼痛的护理体会[J];右江医学;2002年05期
5 刘永智,刘庆华;10对同胞兄妹死于肝癌的报告[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3年06期
6 赵海艳;1例肝癌病人临终关怀的护理[J];蛇志;2005年01期
7 高建梅;贾国庆;陈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年08期
8 杨桂华;王奉宝;张馨丹;;肝癌病人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11期
9 谢月琛;;68例肝癌病人的临终关怀[J];家庭护士;2008年02期
10 王秀丽;;晚期肝癌病人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8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伟玲;陈泽红;;在肝癌病人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A];全国护理临床研究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会编[C];2001年
2 汤钊猷;;提高肝癌疗效的探讨[A];2008年浙江省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郑树森;;肝癌的诊治进展[A];2009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曾文铤;谢青山;朱科伦;马佩球;刘衍民;;射频毁损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初步研究(附12例临床报告)[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宋恕平;盛立军;刘波;;肝癌药物治疗的新探索[A];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2001)——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陆益钱;;肝癌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A];第一届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杨秉辉;;肝癌综合治疗的选择[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8 谈菊萍;;肝癌病人的心理表现及护理对策[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曾带娣;岳建荣;王翠霞;田月月;;肝癌病人心理变化的护理对策[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林云萍;;肝癌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沙文茹 本期专家 李基业;肝癌术后如何康复[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2 记者 唐先武邋通讯员 黄显斌;我科学家在肝癌发病机制研究中获新进展[N];科技日报;2007年
3 副主任医师 周德瑞;肝癌病人能生育喂奶吗[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4 通讯员 程守勤;五类危险人群尤需警惕肝癌[N];家庭医生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娜;肝癌高发真相探源[N];吉林日报;2013年
6 黄静 李媛媛;丙肝发展成肝癌速度或更快[N];人民政协报;2013年
7 记者 黄才刚;肝癌宜因人施治[N];健康报;2000年
8 钟肖协;肝癌“偏爱”哪些人[N];陕西日报;2000年
9 黄显斌邋唐明山;我科学家在肝癌发病机制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N];光明日报;2007年
10 福星;肝癌如何早发现[N];民族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海;Musashi-2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进展的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周少来;CXCL5促进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其在肝癌微环境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刘艳丰;PROX1通过上调HIF-1α的表达及蛋白稳定性促进肝癌的转移[D];复旦大学;2014年
4 景莹;拷贝数变异基因SERPINA5和SMARCA4在肝癌细胞中功能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赵琪;Ftx IncRNA编码的miR-545/374a在HBV相关的肝癌中的变化及其意义[D];山东大学;2015年
6 上官辉;肝癌易感相关基因及组织基因表达谱生物信息学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7 袁星;釫酮类天然产物异巴西红厚壳素的抗肝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8 卢杉;长链非编码RNA:HOXD-AS1在肝癌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9 冀彤;IL6、TNFα和TNFR1在卵圆细胞增殖和炎症诱发肝癌中作用和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潘永福;阻断细胞自噬应答增强neddylation抑制剂MLN4924抗肝癌效果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曼;Ki67、VEGF、P53在移植后肝癌复发中的预测价值及化疗对移植后复发肝癌患者的预后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杨帅;ZNF545在肝癌中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及功能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齐冰;肝癌患者肝脏中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性变化[D];郑州大学;2015年
4 杨文;RNF2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其与MANF相互作用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显腾;A20抑制TNF-α诱导的肝癌细胞的迁移[D];山东大学;2015年
6 卢乐乐;NG2在肝癌中的表达以及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7 杨西胜;MiR-200a/ZEB2调控肝癌干性样细胞恶性表型转化的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8 禹鸿鸣;醛缩酶B在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耐药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9 张春忙;肝螺杆菌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10 杜敏;微脉管浸润对小肝癌病人预后的影响及MicroRNA对微脉管浸润的预测作用[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63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363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