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录因子RUNX1与KLF4相互作用及转录调控对t(8;21)白血病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2.新型LSD1抑制剂JL
本文关键词:1.转录因子RUNX1与KLF4相互作用及转录调控对t(8;21)白血病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2.新型LSD1抑制剂JL1037的抗白血病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出处:《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KLF4 转录调控 蛋白质相互作用 白血病 生物学功能 LSD1抑制剂 白血病 增殖抑制 凋亡 细胞自噬
【摘要】:研究目的:实验室前期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苯丁酸钠(PB)诱导t(8;21)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分化、凋亡时发现,RUNX1、KLF4和P57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三者之间可能存在转录调控关系及蛋白质相互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RUNX1、KLF4和P57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体外、体内实验探讨RUNX1、KLF4和P57在t(8;21)白血病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方法:实时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B处理Kasumi-1细胞后RUNX1、KLF4和P57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构建包含RUNX1结合位点的KLF4启动子/增强子报告质粒和包含KLF4结合位点的P57启动子/增强子报告质粒,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分析RUNX1、RUNX1-ETO对KLF4的转录调控作用以及KLF4对P57的转录调控作用,并应用WesternBlot技术在蛋白水平进行验证。免疫荧光共聚焦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转录因子RUNX1、RUNX1-ETO与KLF4的共定位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明确具体的结合结构域,并进一步探讨PB能否抑制RUNX1、RUNX1-ETO与KLF4的结合。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分析RUNX1、RUNX1-ETO与KLF4结合对KLF4转录调控功能的影响。构建RUNX1、KLF4和P57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病毒,感染Kasumi-1细胞,研究上述基因过表达对t(8;21)白血病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和分化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构建KLF4和P57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包装病毒,感染t(8;21)白血病小鼠的骨髓白血病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阳性细胞,移植受体小鼠,研究KLF4和P57过表达对t(8;21)白血病小鼠发病率和生存期的影响。研究结果:PB处理Kasumi-1细胞后,RUNX1、KLF4和P5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RUNX1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激活KLF4启动子/增强子报告质粒,而RUNX1-ETO对KLF4启动子/增强子报告质粒的转录激活作用明显减弱。KLF4对P57启动子/增强子报告质粒亦存在剂量依赖性的激活作用。在细胞系中过表达RUNX1可以上调KLF4和P57的蛋白表达;而过表达RUNX1-ETO对KLF4和P57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过表达KLF4,P57的蛋白表达升高。RUNX1、RUNX1-ETO与KLF4均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且共定位于细胞核内。RUNX1通过RUNT同源结构域(Runt homology domain,RHD)与 KLF4 结合,RUNX1-ETO 除 了通过 RHD 还通过ETO部分与KLF4结合。RUNX1-ETO竞争性地抑制野生型RUNX1与KLF4的结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PB不影响RUNX1、RUNX1-ETO与KLF4的结合。RUNX1与KLF4结合促进KLF4对下游靶基因的转录激活,而RUNX1-ETO与KLF4结合对下游靶基因转录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在t(8;21)白血病细胞中过表达RUNX1、KLF4和P57均能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此外,KLF4还具有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生物学功能。体内实验结果表明,KLF4和P57过表达可以降低t(8;21)白血病小鼠的发病率。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了(8;21)白血病细胞系中RUNX1 → KLF4-P57新的调控信号通路,RUNX1通过转录激活KLF4进而激活P57抑制t(8;21)白血病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而当RUNX1发生染色体易位形成RUNX1-ETO融合蛋白时,上述作用消失。此外,RUNX1还通过与KLF4发生蛋白质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强KLF4对下游靶基因的转录激活,上述作用可以被RUNX1-ETO竞争性地抑制。本研究阐明了转录因子RUNX1与KLF4之间的作用关系以及RUNX1-ETO融合蛋白对这种作用关系的影响。研究目的: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在白血病中高水平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敲降LSD1的表达或药物抑制LSD1的活性可以显著降低白血病干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延长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时间。因此,设计并合成高效低毒的LSD1抑制剂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新策略。JL1037是一个高效、高选择性、可逆性的新型LSD1抑制剂,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化合物在体外和体内对于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实时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LSD1在白血病细胞系和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筛选高表达LSD1的细胞系用于后续细胞功能实验;Western blot检测JL1037对LSD1底物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水平以及对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的影响;MTS法检测JL1037对白血病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SPSS软件计算半数抑制剂量(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JL1037对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凋亡的影响,瑞氏染色观察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JL1037处理后细胞周期蛋白(P21、P27、P57)、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PARP)和BCL-2 家族蛋白(BCL-2、BCL-XL、BAX)表达变化。构建LSD1 shRNA慢病毒载体,包装病毒,感染THP-1和Kasumi-1细胞,敲降LSD1的表达,进一步验证JL1037是否通过特异性作用于LSD1这一靶点发挥生物学功能。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JL1037对自噬相关蛋白LC-3 II表达和分布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JL1037处理后细胞内自噬小体、自噬溶酶体的形成情况;将JL1037和自噬抑制剂氯喹(CQ)单独及联合应用,检测细胞凋亡情况;Ficoll法分离正常供者和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法分选脐带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JL1037对上述细胞凋亡的影响,将JL1037与氯喹(CQ)单独及联合应用,进一步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体内治疗实验使用共表达AML1-ETO和C-KITD816V的白血病小鼠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JL1037(2.5mg/kg.d、5mg/kg.d)和PBS进行治疗,动态监测小鼠体重及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比例的变化,记录并比较各组小鼠的生存期有无差异。药物毒性实验使用正常的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PBS和JL1037(5mg/kg.d),连续10天,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比较两组小鼠器官重量和器官组织学形态有无差异。研究结果:LSD1 mRNA和蛋白在白血病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以Kasumi-1、K562和THP-1细胞最为显著。JL1037处理THP-1和Kasumi-1细胞后,组蛋白H3K4的单、双甲基化水平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性,组蛋白H3K9的甲基化水平和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无明显变化。JL1037对THP-1和Kasumi-1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8h的IC50分别为(30.3±2.22)μM和(19.42±3.02)μM。JL1037激活caspase依赖的细胞凋亡,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同时激活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表现为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以及抗凋亡蛋白Bcl-2、Bcl-XL表达下调。低剂量的JL1037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相关机制研究表明JL1037上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1和P57表达。LSD1敲降实验证实,JL1037通过作用于LSD1这一靶点发挥生物学作用。细胞自噬实验结果显示,JL1037处理后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细胞内出现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自噬抑制剂氯喹(CQ)与JL1037联合使用将进一步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同时,JL1037显著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原代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的造血细胞作用相对较弱。在体内实验中,JL1037抑制t(8;21)白血病的进展,显著延长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期,同时显示出了一定程度的毒性作用。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体外体内实验,证实了新型LSD1抑制剂JL1037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和激活细胞自噬反应等生物学效应,是白血病治疗的潜在有效药物。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大明,刘革修,颜家运;t(10;11)白血病5例报告[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4年05期
2 ;附属瑞金医院中法联合实验室探究白血病发生机制新思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8期
3 王凤文;;国内白血病研究概况[J];广西卫生;1979年04期
4 陆华中;;白血病治愈的可能性与前景[J];医学与哲学;1990年03期
5 梁实;雷国学;;对白血病发生发展及其治疗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1992年11期
6 褚建新;白血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5年03期
7 ;白血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7年05期
8 赵成会;;白血病最爱袭击儿童[J];医药与保健;2009年03期
9 萍蓉;关于白血病的话题——访北京协和医院血液专家李蓉生教授[J];百科知识;1997年06期
10 宁兆民;;白血病的地域分布[J];祝您健康;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秀敏;郇天笑;白增亮;;基因多态性对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影响[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郑春荣;彭映;徐东升;孙铭阳;;青少年白血病流行病学分析[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张晶;施旭光;蓝绍颖;;南通市成人白血病危险因素的1:2病例对照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4 罗静;曾东风;梁雪;孔佩艳;;供者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马军;;白血病的治疗进展[A];第15届全国肿瘤内科治疗学习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段峗;开金龙;夏小军;李雪松;姚金华;;庆阳市中医院10年276例白血病发病情况分析[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李冬云;陈信义;田劭丹;;难治性急性白血病诊断与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苏伟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颅内浸犯一例报导[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陈开澜;刘新月;杨海燕;;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初步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高力;陈幸华;张曦;高蕾;刘耀;张诚;彭贤贵;司英健;王庆余;;肝细胞生长因子在白血病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及其临床意义[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褚建新;白血病并不偏爱儿童[N];大众卫生报;2004年
2 褚建新;白血病不偏爱儿童[N];健康报;2003年
3 武汉协和医院 石威 (医学博士);白血病和装修房子的关系[N];家庭医生报;2009年
4 童春容 北京市道培医院血液科主任;三种因素或致白血病[N];大众科技报;2011年
5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银春林 肖杨(专家指导);哪些因素可致白血病[N];家庭医生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陈飒 崔伟历;白血病面面观[N];广东科技报;2006年
7 岳阳;我国科学家在白血病 研究领域获突破性进展[N];中国医药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峰;让孩子远离白血病的阴影[N];中国消费者报;2002年
9 记者 胡德荣;我国学者发现白血病新致病基因[N];健康报;2011年
10 河北省秦皇岛市肿瘤医院放疗科 赵成会;谨防“血癌”袭击儿童[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明;转录调控分子RBP2和YAP1在成人白血病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李寿芸;1.APL新融合基因TBLR1-RARα的致白血病作用及其治疗策略的研究 2.西达本胺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耿珊;当归多糖调控CML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抑制白血病干细胞增殖的机理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4 李昱瑛;MLL重排白血病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系别转换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5 刘爽;1.转录因子RUNX1与KLF4相互作用及转录调控对t(8;21)白血病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2.新型LSD1抑制剂JL1037的抗白血病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6 张国基;微波在白血病无损探测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9年
7 张伶;VEGF反义寡核苷酸抗白血病血管新生和增强白血病源性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8 胡晓霞;白血病环境对正常造血干/祖细胞功能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赵月莹;白血病NASCT患者CTL克隆细胞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10 刘新月;白藜芦醇抗白血病效应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材;白血病危险因素及住院费用变化趋势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连雪琪;多壁碳纳米管体内应用对小鼠免疫应答和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3 安瑞;Nras突变引起小鼠白血病的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敏;造血调控分子PPP2Cβ参与红系分化及EDAG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5 谢晓丽;多壁碳纳米管对白血病进程的影响及其与慢性炎症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6年
6 耿律;药物发现新策略的发展及在白血病靶标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田金满;社会心理因素对女性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8 王亚萍;一个白血病相关的肿瘤易患家系的调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6年
9 王莉萍;EREG在肾癌和白血病患者临床样本中表达水平的比较分析及其对人肾癌786-O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7年
10 靳容;某核设施周围人群白血病发病调查[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00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400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