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浊毒证量化诊断标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5 21:19
本文关键词:慢性胃炎浊毒证量化诊断标准的研究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慢性胃炎 浊毒证 量化诊断标准 胃镜像及病理特点 生物标志物
【摘要】:浊毒学说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重要学说,其源于临床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发展。慢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运用浊毒理论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研究主要在论述浊毒理论的基础上,建立慢性胃炎浊毒证的量化诊断标准,把胃镜像、病理改变、Hp感染以及相关理化指标等微观依据直接纳入慢性胃炎浊毒证的诊断标准中,为慢性胃炎浊毒证与现代胃镜粘膜相、病理改变及相关理化指标的微观辨证找到切入点和融合点,能弥补慢性胃炎浊毒证宏观辨证的不足。第一部分浊毒理论目的:以历史文献记载及临床经验为依据探讨浊毒学说渊源及理法方药,进而提出新的学术观点及理论体系。方法:梳理历代医家中对浊毒的记载,探讨浊毒学说渊源及理法方药,完善浊毒理论体系,为浊毒理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结果:浊毒的形成及提出既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也有近年来各家学者的研究探讨,浊毒理论的形成既有历史渊源,又符合现代的临床实际,浊毒理论在逐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可指导并应用于临床。第二部分慢性胃炎浊毒证量化诊断标准的探讨性研究目的:建立慢性胃炎浊毒证量化诊断标准。方法:1临床回顾调查加专家问卷调查法,初步筛选慢性胃炎浊毒证量化诊断的相关因素,制定慢性胃炎浊毒证量化诊断调查表。2对222例经胃镜和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统一填写慢性浊毒证量化诊断表,采用统计比较学方法和OR值再次筛选慢性胃炎浊毒证量化诊断的相关因素。3用条件概率法为慢性胃炎浊毒证量化诊断的相关因素赋分,用最大似然法确定慢性胃炎浊毒证的诊断阈值。4慢性胃炎浊毒证诊断标准的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结果:1慢性胃炎浊毒证量化诊断标准如下:胃脘胀满(5分)、食少纳呆(8分)、口干(6分)、口苦(7分)、口粘腻(7分)、大便粘腻不爽(8分)、神疲乏力(6分)、肢体困重(9分)、面色晦浊(7分)、舌暗红(10分)、苔黄腻(15分)、脉滑(13分)。2慢性胃炎浊毒证量化诊断标准的诊断阈值为46分,并可分轻度浊毒证(46-53分)、中度浊毒证(54-61分)、重度浊毒证(61分)。3经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证实了制订的慢性胃炎浊毒证量化诊断标准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似然比都较高,而阴性似然比很小,因此,这是一个较好的量化诊断标准。第三部分慢性胃炎浊毒证胃镜像及病理改变的研究目的:研究慢性胃炎浊毒证的胃镜像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1 346例经胃镜和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患者统一填写调查表。2经统计比较法发现慢性胃炎浊毒证相关的胃镜像、病理特点。3分析慢性胃炎浊毒证胃镜像和病理特点的相关性。结果:1慢性胃炎浊毒证的胃镜像表现为:粘膜糜烂、出血点、粗糙不平、颗粒或结节状。2慢性胃炎浊毒证病理表现为Hp感染、异型增生。3慢性胃炎浊毒证病理诊断为Hp感染时胃镜像以糜烂为主要表现,病理诊断为肠上皮化生时胃镜像以粘膜粗糙不平为主要表现,病理诊断为异型增生时以粘膜颗粒或结节状为主要表现,病理诊断为萎缩时以血管显露为主要表现,病理诊断为活动性时以充血水肿为主要表现。第四部分慢性胃炎浊毒证生物标志物筛选的研究目的:研究慢性胃炎浊毒证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方法:经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和慢性胃炎浊毒证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结果:筛选出对慢性胃炎浊毒证有关的指标为Hp阳性、PGⅠ、PGⅡ、GS、Free acid、Lactic acid、nitrite、WB Visc、HCT、Se、CEA、CD3+。
[Abstract]:Objective : To establish a quantitative diagnosis standard for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gastritis due to chronic gastritis . Objective : To study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gastritis with turbid toxin syndrome . Methods : 1 346 cases of chronic gastritis with turbid toxin syndrome were classified as Hp positive ,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 Result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 1 346 cases of chronic gastritis had the symptoms of turbid toxin , an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as follows : Hp positive , PG 鈪,
本文编号:1430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43007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