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截骨纵向加压短缩致脊髓损伤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椎体 切入点:运动诱发电位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胸腰椎椎体截骨矫形是治疗脊柱侧凸、后凸畸形的主要手术方式,而神经功能损伤是脊柱侧凸、后凸矫形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椎体截骨纵向加压短缩可导致脊髓短缩,由于脊髓由双侧神经根及齿状韧带的固定,脊髓短缩与椎体骨性短缩不同步,脊髓短缩范围受限,导致脊髓机械性受力,可产生脊髓迂曲、变形,从而导致脊髓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截瘫。随着脊柱外科术中电生理监测及脊髓血流监测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一种大型哺乳动物模型,行环脊髓椎体截骨纵向加压短缩,致脊髓短缩,术中监测脊髓运动诱发电位及脊髓血流量,明确截骨短缩距离对脊髓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及脊髓血流量(spinal cord blood flow,SCBF)的影响,从而确定椎体截骨短缩安全范围。方法:选取10只成年山羊做为实验动物,雌雄不限,体重32-36KG,建立椎体截骨纵向加压短缩动物模型。术前行静脉输液及动脉穿刺监测平均动脉压,术中维持循环稳定。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全麻,静脉应用丙泊酚(20-25mg/kg),维持麻醉状态。将山羊固定在手术操作台上,安放脊髓监护电极:针状刺激电极置于动物头顶运动皮质区,针状记录电极分别置于两侧后肢的腓肠肌,参考电极置于相应颈部皮下,记录单次磁刺激所诱发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在手术开始前,测定双后肢腓肠肌MEP,建立基线。手术行T10及T13椎弓根螺钉固定,环脊髓T11/12椎体截骨,然后通过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械纵向加压致椎体短缩(示意图1)。麻醉成功后,在手术开始前,监测双后肢腓肠肌MEP;手术显露脊髓后(截骨前),再次监测脊髓MEP,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测定SCBF,此血流量为脊髓正常血流量(截骨短缩前脊髓血流量);环脊髓椎体截骨术中监测脊髓MEP,防止术中操作导致脊髓损伤,影响实验结果。并于截骨完成后,测量T10/13之间距离,监测脊髓MEP及SCBF。本实验中,将山羊术中椎体截骨纵向短缩分为5期进行,每一期进行实验数据的测量,具体步骤如下:第1期:截骨完成后,通过椎弓根螺钉及双侧连接杆,合抱器械进行纵向-加压短缩,监测MEP,至MEP波幅下降达正常波幅的50%-75%时,测量短缩距离及SCBF。第2期:继续纵向加压短缩,至MEP波幅下降75%时,测量短缩距离及SCBF。第3期:继续纵向加压短缩,至MEP波幅为0时,测量短缩距离及SCBF。第4期:MEP波幅完全消失0.5h内,每隔10分钟,测量一次MEP及SCBF,观察有无变化。第5期:MEP波幅完全消失0.5h后,将短缩距离恢复至短缩前正常值,每隔10min,测量一次MEP及SCBF,观察MEP及SCBF有无变化。手术结束,取胸6水平正常脊髓及短缩处脊髓,固定液固定后,行HE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学变化,并行透射电镜观察脊髓超微结构变化。将上述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明确椎体截骨短缩距离对MEP及SCBF的影响,从而确定椎体截骨短缩距离安全范围。结果:第1期:当椎体截骨短缩使MEP下降至50%-75%时,其短缩距离为T11/12均高的70.1%±5. 8%,为胸腰椎平均高度的84. 2%±4. 3%。可以认为当截骨短缩距离小于截骨节段椎体高度的70%、小于胸腰椎平均高度的85%时,此时不会导致脊髓损伤,此范围是截骨的安全范围。此期监测SCBF轻度升高,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升高幅度为9.33%± 11. 3%。第2期:当椎体截骨短缩使MEP下降75%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短缩距离为T11/12平均高度的82. 8%±5. 4%,为胸腰椎平均高度的99. 5%±6. 5%。即当截骨短缩距离大约相当于截骨处椎体高度的80%及平均胸腰椎高度时,可出现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此期监测SCBF显著下降,下降为正常血流的43. 6%±7.1%。第3期:当椎体截骨短缩使MEP为0时(完全性脊髓损伤),短缩距离为T11/12平均高度的101.7%±2.9%,为胸腰椎平均高度的122.6%±9.3%。即当截骨短缩距离大约相当于截骨处椎体高度及平均胸腰椎高度120%时,可出现完全性脊髓损伤。此期监测SCBF进一步下降,下降为正常血流的58.4%土8.4%。第4期.:当MEP波幅为0后的0.5h内,每10min监测一次MEP, MEP均无变化。此期SCBF持续下降,与正常SCBF及MEP阳性(MEP下降75%,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时SCBF相比,均有显著性下降。在MEP为0的10min、20min及 30minSCBF 分别下降为正常 SCBF 的 66.1%±6.0%、69.0%±6.2%、70.2%±6. 5%。在 MEP 波幅为 0 的 10min 及 20min, SCBF 下降显著;30min 时,SCBF下降不显著。表明在椎体截骨短缩至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的前20min,脊髓血供下降明显,20min后,脊髓血供下降趋于平稳。第5期:当椎体截骨短缩使MEP波幅为0后的0.5h,恢复短缩距离至短缩前正常高度,0.5h内,监测MEP无变化,波幅仍为0。说明在完全性脊髓损伤后0.5h后,即使恢复短缩距离,恢复脊髓正常形态,完全性脊髓损伤仍无法恢复。此期监测SCBF有所恢复,但仍显著低于正常SCBF。恢复短缩后的第10minSCBF与MEP阳性(MEP下降75%,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时SCBF比较,呈显著性下降;但20min及30minSCBF与MEP阳性时的SCBF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在短缩距离恢复至正常距离20min后,SCBF能恢复至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时的脊髓血供。恢复短缩距离后10min、20min及30minSCBF分别下降为正常脊髓血流的50.2%±9.1%、45.1%±7.1%、44.5%±8. 6%。与正常 SCBF 相比,仍呈显著下降。结果表明在恢复短缩距离前20min内,SCBF恢复显著,后10min,SCBF恢复不明显,趋于平稳。脊髓组织学观察HE组织染色观察:胸6水平正常脊髓光镜下可见脊髓结构正常,神经纤维排列规则,脊髓灰质和白质没有明显的出血、水肿。短缩处脊髓可见灰质及白质明显的出血、水肿,可见灰质内红细胞渗出较多;可见脊髓内微血管破裂,出血,灰质内可见小的出血灶,局部神经细胞出现肿胀;白质后外侧纤维排列混乱,部分区域可见斑点状出血,甚至成片坏死区。电镜观察:胸6水平正常脊髓电镜下可见神经元细胞膜完整,细胞内结构清晰,线粒体、核膜及粗面内质网完整,核染色质颗粒分布均匀,没有染色质的凝集。脊髓轴突髓鞘排列规律,结构完整,未见分层和崩解;神经元结构正常,线粒体结构完整可见。短缩处脊髓可见中央灰质较多的坏死神经元细胞,结构模糊,细胞核溶解,细胞器肿胀,出现核膜和细胞膜崩解,透明空泡。髓鞘板层结构混乱,髓鞘和轴索间隙增大,神经纤维水肿明显。部分轴突内结构消失,可见轴索髓鞘变薄,层次结构不明显,可见脱髓鞘样变。结论:椎体截骨纵向加压短缩可以造成急性脊髓损伤。建立大型哺乳动物环脊椎截骨脊髓短缩模型是可行的,实验结果可靠。椎体截骨短缩距离小于截骨节段椎体高度的70%、小于胸腰椎平均高度的85%时,不会造成脊髓损伤,此范围是截骨的安全范围。此时可导致脊髓血流轻度增加。当短缩距离相当于截骨处椎体高度的80%及平均胸腰椎高度时可导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此时脊髓血流下降显著。当短缩距离相当于截骨处椎体高度、平均胸腰椎高度1.2倍时,可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此时脊髓血流下降更加明显。椎体截骨纵向加压短缩,通过术中监测运动诱发电位及脊髓血流量,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截骨短缩导致的脊髓迂曲变形,脊髓血流的改变是产生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在神经功能的变化中起重要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8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蓉星;脊髓损伤的治疗[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赵瑞峰,才书春,张强,张杰,晋记龙,靳建明;低场强MRI扫描对脊髓损伤的评价[J];山西临床医药;2000年12期
3 关骅,唐和虎;脊髓损伤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0年04期
4 吴文坚;脊髓损伤的心理效应[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2000年02期
5 詹海英;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训练[J];现代康复;2001年06期
6 于笑难,蒋品;脊髓损伤患者偏瘫与血清瘦素的关系[J];现代康复;2001年20期
7 邓宁;脊髓损伤的治疗及研究展望[J];医学文选;2001年06期
8 任少华;脊髓损伤患者的咳嗽阈值[J];中国康复;2001年04期
9 邱卓英 ,施红梅 ,马洪卓;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其康复策略[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年06期
10 ;修复脊髓损伤的新方法[J];河南医学研究;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铁强;冯世庆;;216例外伤性脊髓损伤住院患者分析[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叶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泽华;许以秀;黄小虹;;脊髓损伤早期康复进展[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吕卫军;;脊髓损伤康复的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孙阳;吕政;高敏;李胜活;;脊髓损伤早期康复在我院开展现状及开展早期康复理由[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吴波;任先军;郭树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蔡培强;汤逊;;脊髓损伤的移植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白跃宏;;脊髓损伤的康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老年康复学术大会上海市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暨老年康复诊疗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8年
9 万里;史文博;廖利民;;夜间阴茎勃起测定系统对不同平面脊髓损伤者的观测[A];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男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周谋望;;脊髓损伤康复进展[A];2013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浙江省康复医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于亚军;首届全国脊髓损伤外科治疗与康复研讨会在我市召开[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2 ;北京:脊髓损伤发病率过高[N];健康时报;2003年
3 编译 于娜;早期脊髓损伤有新疗法[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通讯员 陈亚伟 记者 徐丹鹿;我国每年脊髓损伤者数万人[N];光明日报;2003年
5 上海杨浦 朱群邦;脊髓损伤患者的家居环境改进[N];上海中医药报;2012年
6 上海浦东 陆至顺;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特征[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7 ;脊髓损伤康复赶早[N];保健时报;2005年
8 郑颖t,
本文编号:1563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56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