γ-羟基炔酸酯类衍生物抗肿瘤及抗炎活性研究
本文选题:γ-羟基炔酸酯 切入点:靛红 出处:《兰州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从远古以来人们就使用天然药物来治疗病痛。天然产物来源的药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化学分子形式,其中聚炔酯类的结构是一类常见的具有活性的药物分子。广泛存在于各种各样的植物及海洋生物中。随着化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进步,近几十年来,人们从传统药用植物或其它有活性的生物中分离出了上千种含炔类的活性成分。这些含有炔基的活性成分,表现出了丰富的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为了探讨炔酯类结构对药物活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此前的γ-羟基炔酸酯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基础上,我们合成了一系列的化合物,把含有丙炔酸酯的基团引入到不同的具有药效活性的小分子基团上,并且检测了所得到的化合物的抗肿瘤以及抗炎的活性。我们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γ-炔酸酯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1)通过条件优化,在靛红(2,3-二酮二氢吲哚)3-位上引入丙炔酸甲酯基团,得到一系列的3-羟基氧化吲哚类似物,在对吲哚环上不同取代基进行替换同时,,亦对1位氨基的取代基也进行了筛选,(2)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靛红衍生的3-亚胺的加成得到一系列3-氨基氧化吲哚类似化合物;(3)此外,利用类似方法还制备了其他杂环衍生的γ-炔酸酯类化合物。二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评价。(1)首先利用Hela和MDA两种细胞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筛选。结合所测得的IC50对化合物进行了构效分析,并且根据构效关系进一步对化合物进行了基团改造。实验发现在靛红衍生的3-位羟基γ-炔酸酯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对1-位进行基团替换即引入较大基团能显著改善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L-37表现出最优的抗肿瘤活性。(2)对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L-37,L-39的抗肿瘤机制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合成的化合物作用是通过凋亡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随后的实验发现,该类化合物通过PI3K/AKT通路对凋亡蛋白caspase-9进行了激活,从而由caspase-3/9的通路诱导了肿瘤细胞的凋亡(3)另外根据罗丹明123和ROS含量检测实验发现,所合成化合物促进了肿瘤细胞内ROS的显著提高,表明所此类化合物物也引起了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势的改变,从而促使了细胞凋亡。因此,本论文所涉及的化合物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有效的抑制了肿瘤细胞增殖。三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评价。鉴于此类化合物具有与抗炎成药吲哚美辛类似的结构特点,因此在进行抗肿瘤活性实验的基础上,对其抗炎活性进行了作用评价。(1)选取在抗肿瘤活性中表现良好的L-37,L-39,L-18等化合物,利用RAW264.7细胞进行了NO释放抑制作用的检测。结果发现该类化合物表现了出色的抗炎活性,1μM浓度的L-37下即对LPS刺激RAW的NO释放抑制率达到50%;(2)酶学水平实验表明此类化合物对PGE2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并发现所合成的化合物对COX-1,COX-2,5-LOX酶的表达亦有一定的影响,这可能是此类化合物抗炎作用的另一作用途径。(3)小鼠抗炎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L-37具有和成药塞来昔布相当的体内抗炎作用,表明此类化合物在抗炎活性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我们合成的靛红炔酸酯类化合物,明显的表现出抗肿瘤和抗炎的双重活性,因炎症和肿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双重抑制剂,该类化合物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914;R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敖桂珍,张奕华,季晖,邓钢;α-取代的对甲磺酰基苯丙烯酰胺的合成及抗炎活性[J];药学学报;2003年09期
2 曹丽,罗崇念,卞庆亚,肖培根;小檗胺抗炎活性的实验研究(英)[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1999年02期
3 孙国权;李玲;易杨华;胡宏岗;游亮;;海洋抗炎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8年02期
4 李大喜;传统抗风湿剂Culcasia scandens的抗炎活性的初步评价[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年04期
5 杨真威,姜瑞芝,陈英红,高其品;耙齿菌糖蛋白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及抗炎活性[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年03期
6 戚繁;周金培;丁一为;黄文龙;钱海;戴岳;;咪唑并[1,2-a]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抗炎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敖桂珍,张奕华,季晖,邓钢,吴艳俊,彭司勋;α-取代的对甲磺酰基苯丙烯酸的合成及抗炎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8 齐传民,李玉兰,计志忠;二环吡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7年02期
9 吴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炎活性[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2期
10 敖桂珍,张奕华,季晖,邓钢;对甲磺酰基苯乙烯环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J];药学学报;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侯华;;白皮杉醇的抗炎活性[A];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于黎鑫;梁冬冬;赵烽;刘珂;关玉昆;;奇壬醇缩醛缩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江泽斌;陈一村;石刚刚;;海滩牵牛有效部位抗炎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4 刘旭;王立升;王松青;杨华;;新型苦参碱衍生物的合成,抗炎活性评价以及分子对接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来路皓;γ-羟基炔酸酯类衍生物抗肿瘤及抗炎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2 敖桂珍;α-取代的对甲磺酰基苯丙烯酸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抗炎活性研究[D];中国药科大学;2002年
3 杨柳;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小分子传感、磁性、导电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4 李嘉恒;偕二氟烯烃与醛/酮的反应及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5 谢琳;化合物GA对肺腺癌的实验性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7年
6 张鸽;碳碳双键的胺化及硼化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7 张攀;几种含铕化合物中超导电性与磁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8 孙蒙;多酸基复合材料构建及其催化等功能特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翔;喹啉并杂环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顾琼;两种海南海洋生物抗炎活性物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孙韬;新型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4 弓亚国;含钴一氧化碳释放分子的合成、毒理、抗炎活性、分布及代谢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5 李东;查尔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6 程丽媛;菥劼黄酮类成分分离、分析及抗炎活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7 江海龙;海蛇蛇毒抗炎活性肽Hydrostatin-SN1的结构优化和抗炎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8 宋小英;菝葜抗炎活性成分的谱效关系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年
9 胡川;3-氨基-6-烃氧基[1,2,4]三唑[3,,4,α]酞嗪的合成和抗炎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10 金天;查尔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炎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05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60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