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1α在肝脏炎症与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8 21:00

  本文关键词:IL-1α在肝脏炎症与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15年

IL-1α在肝脏炎症与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林丹丹  

【摘要】:第一部分膜型和分泌型的IL-1α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目的:IL-1α主要表达在细胞膜上,但在炎症状态下,IL-1α也可以分泌到细胞外。分泌型和膜型的IL-1α在急性肝脏炎症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我们研究了分泌型和膜型的IL-1α在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中的作用和功能。方法:首先构建了能表达小鼠分泌型和膜型IL-1α的微环质粒,通过高压水流动力学注射的方法将微环质粒注射到小鼠体内,从而使目的基因表达在小鼠的肝脏中,然后使用四氯化碳诱导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体内免疫细胞亚群的比例。CB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在CC1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中,分泌型IL-1α会加重急性肝损伤,而膜型的IL-1α可以减轻肝损伤。进一步的结果表明分泌型IL-1α会促进T细胞的活化,还能促进MDSC的增殖。清除MDSC会加重肝损伤,证明在此过程中MDSC可能起到负反馈调控的作用。此外,IL-1α诱导肝细胞分泌IL-6,在体内中和IL-6会降低MDSC的增殖。分泌IL-1α还会促进肝细胞表达趋化因子CCL2和CXCL5,而且CCL2和CXCL5的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减少MDSC迁移的数量。结论:实验结果证明分泌型和膜型IL-1α在急性肝损伤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分泌型IL-1α不仅可以促进T细胞的活化,还能通过上调IL-6水平来促进MDSC的增殖或通过促进肝细胞产生CCL2和CXCL5来促进MDSC到肝脏的迁移。因此控制IL-1α的分泌可能有助于调控急性肝脏炎症过程。第二部分膜型的IL-1α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肝细胞肝癌是一个治疗方案选择有限、预后不良的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炎症与肝损伤、肝细胞重建密切相关,它会导致肝脏纤维化、肝硬化并最终发展为肝癌。IL-1α属于双功能细胞因子,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炎性因子,参与炎症和肿瘤的发展。IL-1α在体内存在多种形式,包括前体、propiece、膜型和分泌型,不同的形式具有不同的功能。膜型IL-1α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所以我们将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方法:构建hepal-6稳转细胞系(对照和膜型IL-1 α),并建立三种小鼠肝癌模型(皮下肿瘤模型,原位肝癌模型和DEN诱导肝癌模型)。体外实验中,使用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来确定是否表达膜型IL-lα。CCK-8、Ki67和细胞周期实验研究膜型IL-1α对hepal-6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在皮下肿瘤模型和原位肝癌模型中,将hepal-6稳转细胞注射到小鼠体内使其成瘤。在DEN诱导肝癌模型,通过高压水流动力学基因注射方法将微环质粒注射到小鼠体内从而研究膜型IL-1α对小鼠自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小鼠体内免疫细胞亚群的情况。胞内染色确定CD4+T、CD8+T和NK细胞表达TNF-a和IFN-γ的情况。使用非放射性细胞毒实验检测小鼠CTL的杀伤活性,并使用CB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膜型IL-1α的hepal-6稳转细胞系。体外实验中,膜型的IL-1α会促进肿瘤细胞自身的增殖。而在体内实验中,三个肝癌模型中的膜型IL-1α均能有效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膜型IL-1α会以细胞接触的方式促进T细胞的活化。膜型IL-1α增加了肿瘤微环境中的NK. DC和巨噬细胞。此外膜型IL-1α还能促进CD8+T和NK细胞产生IFN-γ,并能提高CTL的杀伤活性。结论:我们的研究证明了膜型IL-1α可以通过活化T细胞和NK细胞来发挥抗肿瘤效应。这可能是膜型IL-1α通过与T细胞、NK细胞表面的IL-1R相作用从而促进了T和NK细胞的活化。我们将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方法:构建hepal-6稳转细胞系(对照和膜型IL-1 α),并建立三种小鼠肝癌模型(皮下肿瘤模型,原位肝癌模型和DEN诱导肝癌模型)。体外实验中,使用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来确定是否表达膜型IL-lα。CCK-8、Ki67和细胞周期实验研究膜型IL-1α对hepal-6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在皮下肿瘤模型和原位肝癌模型中,将hepal-6稳转细胞注射到小鼠体内使其成瘤。在DEN诱导肝癌模型,通过高压水流动力学基因注射方法将微环质粒注射到小鼠体内从而研究膜型IL-1α对小鼠自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小鼠体内免疫细胞亚群的情况。胞内染色确定CD4+T、CD8+T和NK细胞表达TNF-a和IFN-γ的情况。使用非放射性细胞毒实验检测小鼠CTL的杀伤活性,并使用CB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膜型IL-1α的hepal-6稳转细胞系。体外实验中,膜型的IL-1α会促进肿瘤细胞自身的增殖。而在体内实验中,三个肝癌模型中的膜型IL-1α均能有效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膜型IL-1α会以细胞接触的方式促进T细胞的活化。膜型IL-1α增加了肿瘤微环境中的NK. DC和巨噬细胞。此外膜型IL-1α还能促进CD8+T和NK细胞产生IFN-γ,并能提高CTL的杀伤活性。结论:我们的研究证明了膜型IL-1α可以通过活化T细胞和NK细胞来发挥抗肿瘤效应。这可能是膜型IL-1α通过与T细胞、NK细胞表面的IL-1R相作用从而促进了T和NK细胞的活化。第三部分 分泌型的IL-1α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IL-1α是促炎症细胞因子,能刺激与炎症相关的基因表达。IL-1α在细胞恶变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功能。IL-1α可以被calpain酶切成分泌型的IL-1α。分泌型的IL-1α可以被坏死细胞被动释放,也可以主动分泌到细胞外。分泌型IL-1α与炎症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肿瘤细胞分泌的IL-1α和全身性注射分泌型IL-1α蛋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所以我们将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方法:构建hepal-6稳转细胞系(对照和分泌型IL-1α),并使用了两种小鼠肝癌模型(皮下肿瘤模型和原位肝癌模型)。体外实验中,使用激光共聚焦、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分泌型IL-1α的表达。CCK-8、Ki67和细胞周期实验研究分泌型IL-la对hepal-6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在皮下肿瘤模型和原位肝癌模型中,将hepal-6稳转细胞注射到小鼠体内来研究肿瘤分泌的IL-1α对肿瘤生长的作用。在原位肝癌模型中,将hepal-6细胞通过高压水流动力学的方法注射到小鼠体内,再给小鼠腹腔注射分泌型IL-1α重组蛋白来研究全身性分泌型IL-1α对肝癌发展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小鼠体内免疫细胞亚群的情况。使用非放射性细胞毒实验检测小鼠CTL的杀伤活性,并使用CB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分泌IL-1α的hepal-6稳转细胞系。体外实验中,分泌型IL-1α对肿瘤细胞自身生物学功能几乎无影响。肿瘤分泌的IL-1α会促进肝癌的生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肿瘤分泌的IL-1α会抑制T和NK细胞的活化,还会减弱CTL的杀伤活性。肿瘤分泌的IL-1α还会降低肿瘤微环境中DC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肿瘤分泌的IL-la会增加MDSC的数量,而MDSC剔除后会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相反的是,全身性注射分泌型IL-1α蛋白会抑制肿瘤的生长。分泌型IL-1α蛋白能促进T细胞的活化,增强CTL的杀伤活性。结论:我们的研究证明了肿瘤细胞分泌的IL-1α和全身性注射分泌型IL-1α蛋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肿瘤细胞分泌的IL-1α通过募集MDSC来抑制T细胞的活化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而全身性注射分泌型IL-1α蛋白则通过活化T细胞来发挥抗肿瘤作用。因此分泌型IL-1α的功能取决于它的来源和作用环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Wojciech Blonski;David S Kotlyar;Kimberly A Forde;;Non-viral caus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0年2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linical feature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2年01期

2 叶建新;祝建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J];海南医学;2012年23期

3 钟春生;郑岚;年峰;陈文实;;糖尿病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研究[J];淮海医药;2015年05期

4 耿超;吴力群;;酗酒史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R0根治术预后影响的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年07期

5 陈巧媛;韩代书;;Toll样受体在肝脏疾病中的功能[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年08期

6 Manal A Hamed;Sanaa A Ali;;Non-vir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2013年06期

7 Chia-Chi Hsu;Hsin-Chen Lee;Yau-Huei Wei;;Mitochondrial DNA alterations an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the progress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3年47期

8 刘成海;;对肝硬化认识的改变与部分研究重点[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4年01期

9 Antonella Scalerar;Giovanni Tarantino;;Could metabolic syndrome lead to hepatocarcinoma via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28期

10 刘明勇;周立春;;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卫兵;酒精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2 魏睿;王宪波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总结和临床运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徐晓娅;脂多糖通过PGE2-EP2信号途径介导肺血管生成并促进乳腺癌肺转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刘丽娟;RMP通过维持线粒体的稳态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Masahiro Ito;Makoto Sasaki;Masahiro Nakashima;Toshihito Ueki;Hiromi Ishibashi;Michitami Yano;Masayoshi Kage;Masamichi Kojiro;;Liver cell adenoma with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A case report[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3年10期

2 ;Aflatoxin sufferer and p53 gene muta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世界胃肠病学杂志;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孟超;;肝癌外科治疗的近期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2 张志敏;;肝癌会遗传吗?[J];肝博士;2006年03期

3 徐连根;周晶;雷伟;沈志祥;;瘦素及其受体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年05期

4 魏丽珍;李胜棉;张楠;温登瑰;周烨;王士杰;;688例肝癌患者发病特点及诊疗状况分析[J];肝脏;2010年02期

5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促进肝癌生长和转移的相关基因[J];临床荟萃;2010年10期

6 吴生;;盘点诱发肝癌的7大元凶[J];肝博士;2012年01期

7 邓庆华;一家四例肝癌报道[J];中国厂矿医学;1995年06期

8 王定珠;;觥筹交错 过度疲劳 肝癌乘机而入[J];健康博览;2005年11期

9 笑山,吴蓉蓉;喝咖啡可以减少肝癌发生率[J];健康之路;2005年04期

10 ;远离肝癌 预防在先[J];农民文摘;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顺章;穆丽娜;;饮水中藻类毒素与肝癌关系和控制的研究(摘要)[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杨秉辉;;肝癌预防的新话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肝癌[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丁光伟;杨玉秀;徐秋霞;徐存拴;;肝癌多基因表达异常初步研究[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吴孟超;;肝癌外科治疗的近期进展[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刘耕陶;孙华北;方亚南;;肝癌发生的化学预防[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阮秀花;田葱;张效本;张喜梅;;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分析[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阮秀花;田葱;张效本;张喜梅;;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分析[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吕岩;韩学锋;;肝癌患者需求的评估[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华;魏怀玲;刘耕陶;;双环醇对化学毒物促发肝癌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谢静媛;戴炜;涂爱民;赵文高;符花;胡应龙;;深圳地区53例肝癌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北宜昌 胡献国;[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2 四川成都 孙清廉;[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3 特约撰稿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肝胆外科主任 孙文兵;[N];医药导报;2007年

4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孙理;[N];健康时报;2008年

5 叶建平;[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通讯员 韦夏 本报记者 邓宏鹰 钟少鸿;[N];中国食品报;2009年

7 记者 顾泳;[N];解放日报;2010年

8 解放军302医院 刘士敬;[N];健康时报;2010年

9 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N];光明日报;2012年

10 记者 胡德荣;[N];健康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放;TOPK蛋白和肝癌发生以及相关调控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张怡安;中枢神经特异性RNA结合蛋白NOVA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肿瘤发展的潜在分子机制探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殷杰;E3泛素连接酶Prp19对肝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周宇红;分化抑制因子ID1在调控化疗诱导的肝癌细胞“干性”改变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王盛;FOXA1基因变异和调控异常促逬肝癌发生与转移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6 吴利俊;蛋氨酸腺苷转移酶2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肝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王刚;miR-26介导EZH2调控肝癌细胞増殖及迁移的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林丹丹;IL-1α在肝脏炎症与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崔巍;miR-1188在小鼠胚胎发育和肝癌细胞中的功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10 韩建立;原代肝癌细胞体外培养化疗敏感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小杰;mPGES1下游通路PGE2-EP2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振鑫;肝癌细胞HepG2株线粒体LETM1基因突变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金永帅;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多西他赛耐药的标记并通过抑制P53信号通路而抑制肝癌的生长[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4 强健坤;长链非编码RNA-HTSG在肝癌中的表达和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高爽;miR-98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以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范娟;miR-155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侵袭转能力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7 蒋伟伟;肝硬化、肝癌患者肝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D];贵阳医学院;2015年

8 鲍冬梅;肝靶向肽CSP I-plus修饰的重组人内皮抑素对HepG2肝癌细胞的作用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9 黄小琼;肝星形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CXCL1在肝癌EMT中的作用[D];贵阳医学院;2015年

10 李登科;甘露糖敏感性绿脓杆菌制剂抑制肝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IL-1α在肝脏炎症与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1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81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a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