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金匮要略》(下简称作"《金匮》")为杂病辨证论治之经典。书中以病证为纲,分篇论述。然而杂病之病因牵涉外感、内伤、七情等多种因素,病机涉及气、血、痰、饮、寒、热、虚、实之别,病位有心、肝、脾、肺、肾之分,较之《伤寒论》六经辨证为复杂。加之《金匮要略》未经王叔和整理,宋代王洙从馆阁中所得之《金匮玉函要略方》乃虫蛀之节略本,文多残缺,使后之学者对《金匮》条文难以理解,更遑论在理论研究上有新之突破。《伤寒论》中麻黄汤类方及桂枝汤类方,简称麻桂剂类方,今人皆以为辛温解表之剂,然置诸《金匮》,则理多杆格。今笔者试从麻桂剂类方研究入手,探讨张仲景如何化裁方剂,以适应于杂病中病因、病机、病位之复杂性,进而探讨张仲景对麻桂剂之认知及对杂病发生、发展、变化、转归的疾病观及其治疗策略,与今世有何异同。研究方法①搜寻古今文献,有关《金匮要略》桂枝汤类方及麻黄汤类方的近代研究成果;其中之主药,如麻黄、桂枝、芍药之药性研究;历节、中风、气分之病理及方药研究;及一些特殊之方剂,如《古今录验》续命汤、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汤之临床应用之报道等。②关于桂枝汤类方,本文将分作四部分讨论。第一部分,探讨《内经》中的营卫理论,与桂枝汤组方及用药配伍之关系,作为杂病用桂枝汤的理论背景。第二部分,针对《伤寒论》使用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及营卫不和之自汗证,解释桂枝汤之方义。第三部分,从《神农本草经》论述桂枝及芍药之性味及功效,探讨前者如何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之方药中得到印证,以期深化对桂枝汤中二味主药之认识。而桂枝属《神农本草经》中牡桂或菌桂,和芍药属补益或破泄之药物等关键学术问题,亦将在此部分详细讨论。第四部分,集中讨论《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共二十方,分别为栝蒌桂枝汤、桂枝附子汤、黄蓍桂枝五物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蓍建中汤、当归建中汤、炙甘草汤、生姜甘草汤、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厚朴七物汤、乌头桂枝汤、柴胡桂枝汤、黄蓍芍药桂枝苦酒汤、桂枝汤、桂枝加黄蓍汤、温经汤及竹叶汤。文中从该方所属之病证出发,以条文为核心,参考历代注家,结合训诂、版本学等知识,及个人心得体会,分析其病因、病机、治法,就其方药,分析其加减之理,及为何使用该方之义理。最后总结张仲景于杂病运用桂枝汤类方的规律。③关于麻黄汤类方,《金匮要略》中麻黄汤类方主要分为由麻黄汤、小青龙汤及越婢汤衍化之三类方剂。涉及方剂为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葛根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古今录验》续命汤、《千金》三黄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加半夏汤、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麻黄醇酒汤、半夏麻黄丸、牡蛎汤及还魂汤,共二十方。本文以病证为纲领,如湿病、痉病、水气、中风、历节、心悸、卒死、黄疸、咳嗽上气等证,针对其所属之条文,一如桂枝汤类方中之研究方法,讨论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从方与方之间的剂量及药物组成,比较方剂间之异同,探讨仲景使用该方之义理所在,最后总结出仲景于杂病运用麻黄汤类方的规律。而本文将着力讨论中风及气分病之病机,与今世之观念之异同何在。在中风一节,本文将讨论唐以前中风理论与后世的理论之区别;在水气病一节中,本文亦将讨论气分、水分、血分之别,及风水、皮水、里水之病机及如何可用麻黄汤类方治之之理何在。而在麻桂剂类方总结中,本文将比较张仲景使用该类方与伤寒之异同之处。④对全文作出简要总结,针对文中或产生之疑问作出必要之解释及说明,最后展望本文后续之研究之可行性及方向。结果①《内经》的营卫功能为:经络藏府之濡养,为营之职能;肌肤分肉之温煦,则是卫之功用,营属阴而卫属阳,营有常道而卫不循于经,行于脉外,昼行于表,夜入于里,实为中医意义上人体之循环系统。桂枝汤以辛甘为主,苦甘为次,立足于脾胃,以通为补,以恢复营卫运行之常为其主要功能。以其扶正,所以成其祛邪之功也,所谓"安内攘外,燮理阴阳"也。②《神农本草经》中分牡桂和菌桂,桂枝当为牡桂。桂枝有通阳、补中之效。以其味辛甘而温,补中有通,寓补于通,故营卫不和,以桂枝振奋卫阳;痰饮内阻,桂枝温阳化气;冲气上逆,桂枝能温心阳,摄肾气,俾不上犯;心阳不振,直用桂枝辛甘以补之;瘀血内阻,桂枝温则行之,以活血化瘀。以上为仲景用桂枝之心法。③根据《神农本草经》及仲景《伤寒论》,芍药并无收敛的功用。相反,它更以破泄为其所长,桂枝味辛,补益,主升散,芍药味酸苦,涌泄,主破泄,二者阴阳相对。以其苦降破泄,它主疗腹中气血不和之疾,胸中之疾则弃用之。治"邪气腹痛"者,有桂枝加芍药汤、麻子仁丸、黄芩汤等,"除血痹"者,有黄蓍桂枝五物汤、桂枝新加汤、乌头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当归芍药散、胶艾汤等;"破坚积"者,有甘遂半夏汤、桂枝茯苓丸、大黄庶虫丸等;"寒热"者,有桂枝汤、葛根汤之属;"利小便"者,有真武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益气"者,有小建中汤、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等。谓其补阴,乃以芍药之味苦配以甘药,通过苦甘合化,阳气得以入里而安靖,则阴气得以补充,如芍药甘草汤、黄连阿胶汤、桂枝新加汤等,非真有补益之作用。④本文论述了十九个桂枝汤的类方。以散邪作用为主的有:栝蒌桂枝汤、桂枝附子汤、黄蓍桂枝五物汤、厚朴七物汤、桂枝加桂汤、乌头桂枝汤、柴胡桂枝汤、黄蓍芍药桂枝苦酒汤、桂枝加黄蓍汤及竹叶汤。而以补益作用为主的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蓍建中汤、当归建中汤、炙甘草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汤、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及温经汤。散邪占十方,补益占九方。仲景使用桂枝汤类方,一着眼于营卫。营卫是人身阴阳的具体体现,其不仅循行于体表,亦随十二经络运行全身,表里相贯,如环无端。营卫又来源于脾胃,运行于一身,桂枝汤用之,外可振奋营卫,散解外邪,内可补益脾胃,滋阴和阳,其补通兼行之性,随其证而加减之,而成"可发汗,可止汗,可祛邪,可扶正"之剂。由上可知,充分理解营卫气血的含义及桂枝汤中各药的药性及其配伍关系,和全方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我们大大扩充桂枝汤的应用范围。⑤本文讨论了《金匮要略》中十九个麻黄汤类方。与桂枝不同的是,麻黄并无补益之功,而只以宣通见长。应用于杂病之中,如证见关节疼痛之湿病、历节,四肢不用之中风,腹满水肿之水气,咳逆上气之咳嗽等,通过配伍,能宣通表里之气,使气机通利,则病证得愈,如徐大椿谓"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凡药力所不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其中《古今录验》续命汤及桂枝去芍药麻辛附汤,是仲景运用麻黄汤类方于杂证之最具代表性、最为精妙之名方。结论麻黄汤类方及桂枝汤类方,通过针对性之加减,而被广泛应用于《金匮要略》诸杂病中,以其能宣通营卫之气,其作用或在体表四肢,或在胸腹,或补益,或宣泄,不能被外感风寒的概念所囿。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世军,代渊,田卫;桂枝汤类方在儿科急重证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01年06期
2 王小蓉;小议仲景桂枝汤及其加味类方的应用[J];中国药业;2002年06期
3 张伟;林再政;;桂枝汤类方临床运用[J];新中医;2006年01期
4 龙建新;姚广兴;;仲景桂枝汤类方及临床运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5 冷治文;;桂枝汤类方中桂芍用量变化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徐志勇;杨军;;桂枝汤类方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2012年12期
7 李晓红;张书军;张晓菊;;桂枝汤及其类方治疗荨麻疹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20期
8 陈瑞春;;桂枝汤类方探讨[J];江西医药;1980年05期
9 关庆增;;试论桂枝汤的归属[J];辽宁中医杂志;1983年06期
10 顾武军;;桂枝汤类方的证治[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新亚;;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理探讨[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常名空;贾波;;桂枝汤类方治疗痛证组方用药规律浅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林;许文忠;;张仲景治疗疼痛的桂枝类方剂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 冯世纶;经方解表识未了(下)[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郑浩迪;《金匮要略》运用麻桂剂类方的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廖月香;《临证指南医案》桂枝运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陈明;桂枝汤及其加减方方证数据挖掘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郭文娟;从桂枝汤药物规律性组合与其证机相关性探讨证概念内涵[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刘新亚;桂枝汤证治规律及桂枝汤对大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干预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徐风瑞;基于哲学原理对桂枝汤的解读以及李赛美教授应用经验整理[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袁世清;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1035例桂枝汤医案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谨枫;基于病案研究探讨郭立中教授桂枝方“因势利导”治疗思想[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朱寒阳;桂枝汤及其类方临床应用规律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3 苏战豹;经方桂枝汤及其类方治疗皮肤病的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徐姗姗;从数据挖掘探析桂枝汤临床运用规律[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梅刚;桂枝汤证治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邓欣怡;从桂枝汤的加减方变化探讨伤寒方的族类关系[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李凡娥;《伤寒杂病论》中桂枝的配伍及证治规律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5年
8 卢育明;桂枝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可行性研究及研究方案[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孙雪莲;附子与桂枝配伍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10 史竞羽;基于数据挖掘的郭立中运用桂枝方的病案回顾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
本文编号:
2279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