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新型温敏性凝胶研制及其在肝热消融术中对周围脏器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4 20:51
【摘要】:背景和目的:经皮热消融治疗已应用于肝脏、肾脏和骨骼系统等,但由于其对周围脏器的热损伤,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目前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措施为使用生理盐水来隔离周围组织,减少热损伤,但因其流动性大,滞留时间极短,其分离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流动性小、滞留时间长并低温快速胶凝的新型温敏性凝胶-泊洛沙姆407(Poloxamer 407,P407),并评价其在肝脏热消融术中对周围组织保护的有效性及生物安全性。方法:1、新型温敏性凝胶制备:选用P407为基础材料,配制浓度为15%、17.5%、20%、22.5%、25%、27.5%和30%温敏性凝胶水溶液。采用转子法测定胶凝温度,并结合其不同温度下的胶凝时间,同时采用R/S+流变仪观察其粘度变化,最终确定新型低温快速胶凝的温敏性凝胶的处方及制备工艺。2、体外隔热作用实验研究:取上述制备的不同厚度(3mm、5mm和10mm)温敏性凝胶置于待消融的猪肝之间,以功率30w微波消融肝脏,作用时间180s,记录凝胶两侧温度变化情况。3、体内隔热作用实验研究-新型温敏性凝胶在经皮微波消融邻近膈肌肝组织的实验研究3.1有效性研究:选取成年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凝胶组、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凝胶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在兔肝脏与膈肌之间注入新型温敏性凝胶水溶液和生理盐水5ml/只;对照组无任何隔离保护措施。微波消融肝脏,功率为30w,消融时间为180s。消融后即刻解剖,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比较三组间膈肌损伤灶的大小、发生率及损伤程度。3.2安全性研究:选取8只新西兰兔,在其肝脏与膈肌之间注入新型温敏性凝胶水溶液5ml/只,以功率30w微波消融肝脏180s,分别于微波消融术前1d,术后3d和7d经耳缘静脉抽血2ml,检测其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t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3.3可吸收/降解性能研究:室温下,用1ml注射器对12只实验用NIH-NU/NU裸鼠背部皮下注射0.5ml新型温敏性凝胶水溶液。分别于15min、1h、3h及6h处死裸鼠,切开裸鼠背部皮肤,观测凝胶大小并拍照。结果:1、新型温敏性凝胶制备:以胶凝温度和胶凝时间为指标参数,对不同浓度的凝胶制剂处方进行筛选,最终确定22.5%P407凝胶为适合临床需要的最佳组分。其胶凝温度为22.3℃,37℃时胶凝时间为90s。其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8℃以下为液态,22.3℃以上胶凝成为半固体。2、体外隔热作用实验研究:体外测温实验显示微波消融肝脏30w/180s,新型温敏性凝胶厚度为3mm、5mm和10mm时,凝胶两侧温差最大值分别为20.0±0.6℃、26.4±0.5℃和30.9±2.2℃,当凝胶一侧温度达60℃时,另一侧温度分别为52.2±1.0℃、41.9±1.1℃和29.1±2.4℃。根据以上结果,厚度为5mm新型温敏性凝胶对周边组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3、体内隔热作用实验研究-新型温敏性凝胶在经皮微波消融邻近膈肌肝组织的实验研究3.1有效性研究:微波消融后,凝胶组未见膈肌损伤(0/8),生理盐水组5例出现膈肌损伤(5/8),对照组8例出现膈肌损伤(8/8)。膈肌损伤灶大小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1)。按照损伤程度四级评分标准(未见损伤,0;轻度损伤,1;中度损伤,2;重度损伤,3),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最重,生理盐水组次之,凝胶组最轻(P=0.001-0.04)。而三组间肝脏消融灶体积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安全性研究:微波消融术前1d,术后3d和7d兔血清中ALT、AST、BUN及SCr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3可吸收/降解性能研究:新型温敏性凝胶水溶液注入裸鼠背部皮下后,即在注射部位形成半固体凝胶,随时间延长,半固体凝胶逐渐缩小,6h后肉眼观察消失。结论:1、本课题研制出一种低温快速胶凝的新型温敏性凝胶,即浓度为22.5%P407凝胶,其胶凝温度为22.3℃,胶凝时间为90s。2、体外隔热作用实验研究显示,厚度为5mm新型温敏性凝胶对周边组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3、体内隔热作用实验研究显示,厚度为5mm新型温敏性凝胶在微波消融兔邻近膈肌肝组织时,可有效保护邻近膈肌。4、新型温敏性凝胶对肝肾功能没有影响。5、新型温敏性凝胶在6h内可吸收、降解。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薇,杨晓英,张庆伟,刘培毅;温敏性高分子材料对药物释放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年11期

2 杜广增;赵浩如;;Poloxamer 407温敏性即型凝胶的制备和应用进展[J];药学进展;2008年04期

3 陈其铽;田景振;;外用温敏水凝胶基质的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3年10期

4 尹刚;陈汇浩;郭兴锋;魏长征;侯春林;;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的止血作用及体内降解吸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年34期

5 夏芸,邱利焱,金一;温敏性吲哚美辛/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体外评价[J];药学学报;2005年02期

6 李晓卫,刘文广,朱敦皖,姚康德,刘作勤,盛锡忠;可注射温敏性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5年03期

7 申献玲;朱慧娟;;塞克硝唑温敏性水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年23期

8 邹晓燕;吴敬波;;温敏性水凝胶的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14年03期

9 申献玲;胡燕;雷露;徐传新;;美洛昔康温敏性水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中国药房;2008年25期

10 徐建;张睿;何江川;;P(NIPA-co-NVP)温敏性凝胶微粒的药物释放与降解[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也;查俊伟;党智敏;;碳材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温敏性的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2 台秀梅;杜志平;王万绪;;温敏性纳米SiO_2的一步法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3 赵瑾;李彦军;邝清林;成国祥;;温敏性纤维素衍生物基凝胶的性能及模板矿化作用[A];第四届全国高聚物分子表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丽琴;王吉德;;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温敏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功能高分子科学前沿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汤洁莉;黄山石;康晶;刘振爽;张忆华;;温敏性壳核聚合物与菠萝蛋白酶相互作用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鹏;刘小珊;谢鹤楼;张海良;;水溶性甲壳型液晶聚合物温敏性行为的调控研究[A];2012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段潜;杨扬;;温敏性卟啉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在光动力学疗法中的应用[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8 支东彦;徐首红;刘洪来;;温敏性SiO_2-HA/PNIPAM核壳型微粒的合成和体积相变行为[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安;袁伟忠;任天斌;任杰;;卟啉为核的温敏性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组装[A];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的现状与未来——2010年第十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10 陈树森;王亦农;范云鸽;伍国琳;马建标;;聚(己二酸-四甘醇酯)的合成及其胶束温敏性聚集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杨丽佳 姜跃进;内镜下行房颤微波消融[N];健康报;2004年

2 徐机玲 姜跃进;房颤外科治疗大大简化亚太首例心房颤动微波消融术成功实施[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王雪飞 郭静竹;镜下肝癌微波消融术成功[N];健康报;2006年

4 记者 王华锋;北大人民医院实施腹腔镜下肝癌微波消融[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陈红松;腹腔镜下肝癌微波消融手术成功[N];科技日报;2006年

6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超声科主任 经翔;如何运用热消融治疗肝癌[N];健康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王丹 通讯员 苏文慧 罗国金;肿瘤介入治疗技术的“中国原创”[N];健康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丽;新型温敏性凝胶研制及其在肝热消融术中对周围脏器保护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7年

2 陶倩;受限空间中温敏性聚合物对酶的热保护作用[D];南开大学;2013年

3 苗博龙;关节腔注射用温敏性凝胶药物缓释制剂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李海涛;微波消融在早期肾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翟红燕;热休克蛋白90抑制剂Ganetespib预防肝癌微波消融术后局部复发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6 于明安;微波消融联合过继免疫预防肝癌术后复发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7 张大濵;植入式微波消融肾脏肿瘤的实验和初步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8 周佩;肝癌微波消融联合细胞免疫治疗的实验及临床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9 刘士榕;包裹全氟戊烷空心磁性聚合物微球对微波消融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10 曹晓林;超声造影与血清蛋白质谱对肝细胞癌微波消融后复发转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紫明;聚氨基酸材料的制备及其温敏性能的调控[D];河北大学;2015年

2 邓贺颖;温敏性PGAL的设计、合成与PIGA的药物释放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梁赫;具有荧光—温敏性能的含氮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年

4 楚立凯;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药物载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郭萍萍;温敏性磷钨酸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6 朱萌;可生物降解多肽温敏性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朱亚;链柔顺性对温敏性聚合物及水凝胶性能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8 贾姗姗;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与Click反应制备温敏性水凝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9 高媛;温敏性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10 陈寅生;温敏性羟丁基壳聚糖生物安全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92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2292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0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