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他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多药耐药及免疫调控的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ITP中IL-27抑制血小板破坏和地西他滨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5年
地西他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多药耐药及免疫调控的机制研究
丁洁
【摘要】:目的:白血病为全球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发病率为2.1-6.9/10万,死亡率高,在35岁以下的恶性肿瘤患者中高居首位。肿瘤相关抗原表达沉默从而形成免疫逃逸,这与白血病的发生、复发密切相关。地西他滨(Decitabine, DAC)是DNA去甲基化酶抑制剂,能够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强化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与自身或过继性输注免疫细胞发挥协同作用。我们据此设计临床试验(NCT01690507),应用地西他滨与CAG方案化疗联合HLA半相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 DLI)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缓解率达到目前治疗手段中的较高水平。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地西他滨的化疗方案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是否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首先,探索不含地西他滨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是否有效。我们在第0天给予Balb/c小鼠(7-8W,♀)腹腔接种白血病细胞WEHI-3共1×105/只,分为四组PBS组、DLI组、DAC组、DAC+DLI组,后两组第1-5天予第一周期DAC腹腔注射,DLI组和DAC+DLI组在第7天和第17天分别予以两次尾静脉输注C57×Balb/c F1(CB6F1)小鼠MHC半相合脾脏单个核细胞,模拟临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第19天开始第二周期的治疗,方法同第一周期,每隔两天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小鼠濒死状态下实施安乐死;其次,证实基于地西他滨的化疗方案联合DLI能够延长生存时间。我们根据用药情况分为三组,分别是PBS组、DAC+Ara-C组和DAC+Ara-C+DLI组,第0天处理方式同前,后两组均于第1-5天连续腹腔注射DAC和Ara-C, DAC+Ara-C+DLI组于第7天进行小鼠脾脏细胞输注,观察小鼠生存时间;最后,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对参与DCAG+DLI方案受试者的外周血嵌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DLI组与PBS组小鼠生存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相对于PBS组,DAC能够明显延长AML小鼠生存时间(P0.0001),联合DLI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延长AML小鼠生存期(P=0.01)。受试者外周血嵌合分析表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第3-4天,受试者体内检测到的供者细胞数量最多,后逐渐降低,第20天未检测到供者细胞。结论:在本研究所采用的小鼠AML模型中,与地西他滨联合阿糖胞苷化疗相比,供者脾脏单个核细胞输注联合地西他滨及阿糖胞苷化疗可显著延长AML荷瘤小鼠生存时间,其中,含地西他滨的联合化疗是MHC半相合脾脏单个核细胞输注发挥抗白血病效应所必须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增强患者自身抗白血病免疫应答可能是供者单个核细胞输注的抗白血病作用机制之一,但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目的:白血病是全球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在35岁以下恶性肿瘤患者中,死亡率高居首位,其中难治复发白血病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难治复发白血病的根本原因则是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的产生。多药耐药的产生往往导致化疗疗效减低甚至化疗失败,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焦点之一。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地西他滨(Decitabine, DAC)可能逆转部分实体瘤及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耐药性,但仍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对比观察地西他滨对慢粒急变白血病细胞系K562及其多药耐药株K562/A02增殖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机制的研究,为地西他滨在逆转耐药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我们用CCK-8法和ATP法(Microplate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ssay, ATP)检测K562和K562/A02细胞株的IC50,用qPCR法验证K562/A02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水平,从而证明K562/A02为多药耐药细胞性;采用Illumina Human HT-12 BeadChip技术检测K562与耐药株K562/A02的基因表达差异,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功能、信号通路和共表达分析,构建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及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网络;通过PharmMapper Server分析地西他滨可能作用靶点,结合芯片分析结果寻找差异基因中的关键基因,并检测关键基因在地西他滨处理前后的变化情况,明确地西他滨对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增值抑制的作用机制。结果:K562/A02细胞具有多药耐药性,其对地西他滨的敏感性较K562更强。这一现象与地西他滨下调FAM64A基因表达有关,但与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和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 DNMTs)表达水平无关,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周期、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和VEGF信号通路等。结论:地西他滨能够通过显著下调细胞增殖相关基因FAM64A的表达水平,抑制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的细胞增殖(P0.05)。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3.7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地西他滨将在中国上市[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15期
2 李娟;严鲁萍;许亚梅;;地西他滨配合中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高冲;陈宝安;刘苒;徐昕;丁家华;王骏;程坚;赵刚;余正平;宋慧慧;鲍文;;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报告[J];现代医学;2010年02期
4 宋慧慧;陈宝安;刘苒;高冲;丁家华;孙耘玉;王骏;程坚;赵刚;余正平;鲍文;;地西他滨3d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讨论附两例病例报道[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5 谭振清;罗自勉;周新伏;;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2年08期
6 李倩;郑智茵;;地西他滨治疗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并文献复习[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12期
7 朱小勤;邱仲川;陈珮;赵琳;黄中迪;胡晓莹;;中药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高危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年05期
8 胡艳玲;傅得兴;胡欣;;地西他滨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价[J];中国药学杂志;2008年02期
9 谭昀杜熙;杨薇;李玉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新药——地西他滨[J];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02期
10 贾庆瑞;葛祥花;徐彧;李长龙;刘志胜;;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梅;刘锋;;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吴功强;傅祝能;;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5例报道[A];2013年国家级“恶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暨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3年
3 李素霞;朱宏丽;卢学春;郭搏;林洁;杨波;冉海红;翟冰;刘洋;杨洋;范辉;;地西他滨在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初步应用[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4 周振环;杨淑莲;郎立新;侯伟;王茂生;孙长勇;周玉才;;参芪清热颗粒联合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杨力;徐瑞容;;地西他滨联合曲古抑菌素A对SKM-1 MDS细胞株的体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红细胞疾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6 边祥海;王宙政;韩艳霞;胡蓓莉;黄菊;陈丽花;;地西他滨联合三氧化二砷对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MUTZ-1细胞株的体外研究[A];2012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波;汪海涛;蔡力力;朱宏丽;卢学春;;超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输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高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8 王信峰;徐瑞容;;地西他滨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SKM-1 MDS细胞株的体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红细胞疾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9 胡永仙;顾嫣君;傅华瑞;盛立霞;吴康妮;付珊;张丽飞;刘丽珍;徐玉林;肖浩文;于晓虹;黄河;;地西他滨联合细胞因子协同诱导调节性γδT细胞的生成及其对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调控作用[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10 王梅芳;杨林花;董春霞;张睿娟;张建华;陈剑芳;郭志萍;张耀方;;地西他滨对MM U266细胞株肝癌缺失基因-1甲基化的影响[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王雪敏;[N];医药经济报;2010年
2 本报特约撰稿人 蔡德山;[N];医药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步青;地西他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治疗中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周海;ITP中IL-27抑制血小板破坏和地西他滨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又夕;口服地西他滨拟肽类前药的设计与评价[D];沈阳药科大学;2013年
4 郭昊;白介素35基因治疗协同地西他滨抑制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5 邵琳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层诊断及去甲基化分段治疗[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娟;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郝勇;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王婷;地西他滨对MDS患者JAK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D];泰山医学院;2014年
4 焉兆玥;地西他滨联合细胞因子活化的DLI治疗急性白血病移植后复发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作用机制的探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吴璇;地西他滨联合顺铂对结直肠癌化疗增敏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6 刘进;地西他滨与硼替佐米联合治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7 丁洁;地西他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多药耐药及免疫调控的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8 胡玉苓;地西他滨为主的方案治疗髓系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苏州大学;2014年
9 吴珮琳;含地西他滨的化疗方案与传统化疗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10 李宗磊;地西他滨的合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ITP中IL-27抑制血小板破坏和地西他滨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6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23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