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质学说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有实用价值的学术体系,在理论研究、基础研究、人群体质类型调查、体病相关研究、临床干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五运六气学说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发展,从干支时空的角度认识宇宙、自然和生命现象,用阴阳五行作为说理工具,探索时空运行的规律性,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随着两种学说的发展和文献研究的积累,为系统开展五运六气学说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可能。现代研究表明,不同体质的形成既源于父母先天遗传因素,又与后天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出生时间亦是重要的生命参数,是构成体质分型的时空要素。本文正是在这一假说的基础上,开展五运六气与人体体质的相关性研究,探索出生时间五运六气对人体体质形成影响的规律性,对于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丰富发展中医理论,进一步验证五运六气学说的科学性有着重要意义。1研究目的根据体质中心团队收集的含有准确阳历出生时间的体质量表数据,探索出生时间五运六气与人体体质的相关性,发掘出生时间五运六气对人体体质形成的规律性,为体质辨识展开一个新的维度,更好的运用体质理论和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临床。具体包括:①探求体质与出生时间五运六气各要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②探求影响体质形成的出生时间五运六气的关键因素。2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数据资料来源于体质中心团队2014年-2016年所收集的含有准确阳历出生时间的体质调查量表。资料的归类:提取、录入体质中心团队收集的2014年到2016年之间所有记录完整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体质量表数据(包括姓名,性别,阳历出生的年、月、日,以及体质原始分资料),根据五运六气理论将出生时间的年干支、年天干、年地支、大运、主运、客运、司天、在泉、主气、客气、客主加临、运气同化等及其转化数录入表格,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设计Excel表格公式,逐一判定体质类型,并将体质类型录入最终统计的Excel表格。分别按照九种体质类型和五运六气的各因素进行数据归类,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五运六气要素下九种体质分布情况对比:为观察五运六气各要素下人体体质的分布特点,对样本数据按照大运、主运、客运、司天、在泉、主气、客气、客主加临、运气同化(包括岁会、天符、太乙天符、同岁会、同天符)、平气之年进行分类,观察每种情况下体质分布情况,并与样本九种体质整体分布情况做比较,观察各五运六气各要素对体质分布的影响。出生时间五运六气要素与人体体质相关性的单因素分析:①按照天干的阴阳属性将天干分为土太过、金不及、水太过、木不及、火太过、土不及、金太过、水不及、木太过、火不及等十组,比较组间的差异性,并分别观察每一个因素与体质的相关性,按照此方法依次研究主运、客运与体质的相关性,结合五运六气理论分析差异性组间分布规律的理论意义。②分别研究六气司天、在泉、主气、客气的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六气要素的组间差异及与体质的相关性,结合五运六气理论分析差异性组间分布规律的意义。③研究六气客主加临,即客生主,主生客、客克主、主克客、客主相同等五种情况对体质分布的影响,探讨其规律性。④运气同化年、平气之年与体质的相关性研究:分析运气同化年与非同化年、平气之年与非平气之年之间的差异性,观察各体质在运气同化年与非同化年、平气之年与非平气之年年的分布差异。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样本量分布不均,两两组间比较,为减少一类错误的发生,调整α =0.05/两两组间比较数量。决策树分析:体质类型为多分类离散变量,共有9种分类,采用决策树分析体质类型的影响因素,纳入的自变量有:主气,客气,大运,司天,在泉,六气客主加临,主运,客运。生成决策树的参数设定为:最小叶节点样本量30,最小子节点样本量为50,cp=0.01,最大生长深度=5。决策树采用cart算法。Logistic回归分析:·将体质类型进行哑变量化,如对于气虚质的分析,将体质类型处理为1=气虚质,0=非气虚质,其他各模型均相同。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各体质类型的影响因素,纳入:主气,客气,大运,司天,在泉,六气客主加临,大运与司天交互项,大运与在泉交互项。利用逐步法进行自变量的筛选,以AIC作为理论最优模型的判断条件,最终形成各模型。统计学方法: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决策树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3结果从不同五运六气要素下九种体质分布情况对比可以得出:某些五运六气要素对体质分布有明显的影响,且符合五运六气理论的推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生时间五运六气格局对人体体质倾向性的影响。从单因素与体质类型间的分布分析结果可以得出:(1)主气与体质类型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主气是影响体质形成更为重要的因素;(2)同天符年体质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和质在同天符年形成的几率更大。(3)此外,其他各单因素对体质类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从决策树模型可以得出:按决策树步骤先判断主气,根据不同分支依次判断,其中平和、气虚、阳虚、气郁质出现几率较多,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28.1%,判定的效果较差。从体质类型与五运六气的logistic分析可以得出:(1)对于气郁质而言,客气,客运,六气客主加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客气,客运,六气客主加临是其形成的影响因素。(2)对于湿热质而言,六气客主加临客生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六气客主加临是其形成的影响因素。(3)对于痰湿质而言,大运、六气客主加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大运、六气客主加临是其形成的影响因素。(4)对阳虚质而言,主运、大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主运、大运是其形成的影响因素。(5)对平和质而言,主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主气是其形成的影响因素。(6)其他体质与五运六气的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统计学意义,具体分析结果见正文。4结论五运六气与人体体质有一定的相关性,主气对体质的影响程度更明显,运气同化中的同天符在统计学上与体质相关,同天符之年形成平和体质的概率更大。决策树分析是研究多因素叠加后对体质产生影响倾向的方法,在本研究中决策树分析可以对某些体质做出判断,但预测效果较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发现五运六气某些要素是影响人体体质形成的因素,对进一步研究五运六气与体质的相关性提供了参考。五运六气与体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该开展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对于五运六气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比如根据物候、气象分析五运六气的太过不及,做出最佳判断,更好的指导临床。今后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行大数据研究及分析,解决数据量不足及分布不均的问题,更全面系统的认识五运六气作用于人体体质的规律性,验证五运六气学说的科学性,使古老的中医理论在现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威;刘寨华;于峥;张宇鹏;;五运六气理论概念体系与当代研究概述[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年06期
2 傅景华;;时空之道与五运六气[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3 侯永祥;侯高;;“五运六气”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21期
4 胡海乐;古继红;梁鸿富;;五运六气与体质关系浅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朱良春;;《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及疫病预测》培训班开课[J];中医文献杂志;2011年04期
6 付帮泽;汤巧玲;黄羚;刘微英;贺娟;;五运六气学说中的周期思想[J];吉林中医药;2012年12期
7 陈东光;刘敏;;癸巳年一之气异常气候与流行疾病的五运六气分析及全年疾病防治规律初探[J];新中医;2013年10期
8 傅再希;;对五运六气的看法[J];江西医药;1961年Z3期
9 ;中医学院讨论“五运六气”存废问题[J];江西医药;1961年09期
10 林朗晖;;运用“五运六气”学说浅证流年病种[J];福建医药杂志;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光裕;;五运六气之本源[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迟华基;;相信五运六气,研究五运六气[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运气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顾植山;;五运六气导论[A];中医五运六气学术研讨班讲稿汇编[C];2008年
4 孟庆云;;五运六气在中医学术史上的地位[A];中医五运六气学术研讨班讲稿汇编[C];2008年
5 陈曦;;五运六气基本内容(提纲)[A];中医五运六气学术研讨班讲稿汇编[C];2008年
6 杨威;;金元时期——五运六气理论的创新发展[A];中医五运六气学术研讨班讲稿汇编[C];2008年
7 顾植山;;五运六气——中国医学的伟大发现[A];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孟庆云;;五运六气在中医学术史上的地位[A];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傅景华;;时空之道与五运六气[A];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以坚;;五运六气与健康管理——群体实验报告[A];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凡想;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在澄举行[N];江阴日报;2008年
2 秦秋;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中医医院 田合禄;五运六气将中医标准化[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4 刘宇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一名西医对五运六气的认识和应用[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5 秦秋;五运六气学说研讨会召开[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6 顾植山 安徽中医学院 孟庆云 中国中医科学院 柯资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运六气预测不是机械推算[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记者 高新军;五运六气预测疫病要持科学态度[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8 安徽中医学院教授 顾植山 本报记者 吴刚 整理;五运六气 不该遗忘的“绝学”[N];健康报;2011年
9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主任中医师 王强;五运六气应辩证看待[N];健康报;2011年
10 记者 海霞;五运六气理论价值凸显 研究进展显著[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昊,
本文编号:2449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