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中药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系统评价及结论偏倚方法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4 15:57
【摘要】: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对全球公众健康带来疾病负担;而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素所导致的肝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严重者发展成肝硬化。对这两类疾病,西医暂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药物,许多患者寻求中药治疗。本研究将从整体上评价中药疗法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更新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实践和指南制定提供依据。同时致力于对上述系统评价中的临床试验进行结论偏倚研究,探讨这两类疾病的临床研究结论中是否有对结果的歪曲报告和解读。研究的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Cochrane系统评价,第四部分为结论偏倚方法学研究。方法:系统检索10个数据库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一纳入的受试者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系统评价二纳入的受试者需经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肝纤维化或临床诊断为肝硬化。干预措施为中药治疗。对照措施为不治疗、安慰剂、非特异性治疗或针对病因或症状的西药治疗。结局指标包含全因死亡率、肝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肝癌、肝硬化等)、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肝脏硬度值、生活质量、血清学应答、病毒学应答、严重不良事件和非严重性不良事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进行数据综合,使用试验序贯分析计算meta分析所需样本量。在方法学研究中,先经过资料提取,再利用结论偏倚评价工具(包含四个方面和15个条目的偏倚类型),对两部分系统评价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结论是否含有偏倚及何种类型的偏倚进行评价。结果:(系统评价一)最终纳入2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3412位受试者。所有研究被评为高偏倚风险。尚无一项研究报道全因死亡率或并发症(肝硬化、肝癌等)。3项研究(174位受试者)报告了中药在提高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度、WHO生存质量量表)方面优于不治疗或非特异性药物,使用的药物为中药复方。14项研究(1712位受试者)报告了使用中药后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而95位使用中药的受试者发生了胃肠道反应等非严重不良事件。meta分析:1.HBsAg清除:2项研究显示中药与不治疗相比无显著性差异(FE,RR=0.96,95%CI[0.91,1.02],200位受试者);6项研究显示中药治疗与安慰剂相比无显著性差异(FE,RR=0.99,95%CI[0.98,1.01],1203位受试者),并且TSA结果支持meta分析结果;2项研究显示联用中药优于单用非特异性药物(FE,RR=0.95,95%CI[0.91,0.98],443位受试者);2项研究显示联用中药优于单用干扰素(FE,RR=0.83,95%CI[0.72,0.96],121位受试者)。2.HBeAg清除:4项研究显示中药优于不治疗(RE,RR=0.72,95%CI[0.60,0.87],453位受试者);6项研究显示中药与安慰剂相比无显著性差异(FE,RR=0.99,95%CI[0.96,1.02],869位受试者);4项研究显示中药优于非特异性药物(FE,RR=0.81,95%CI[0.69,0.94],346位受试者);2项研究显示中药优于干扰素(FE,RR=0.79,95%CI[0.69,0.91],189位受试者);2项研究显示联用中药与单用干扰素无显著差异(RE,RR=0.47,95%CI[0.20,1.12],121位受试者)。3.HBeAg血清学转换:2项研究显示中药优于不治疗(FE,RR=0.93,95%CI[0.87,0.99],218位受试者);3项研究显示中药优于安慰剂(FE,RR=0.97,95%CI[0.94,1.00],490 位受试者)。4.HBV-DNA 清除:4 项研究显示中药优于不治疗(RE,RR=0.74,95%CI[0.62,0.89],438位受试者);4项研究显示中药相比安慰剂无显著性差异(FE,RR=1.00,95%CI[0.98,1.02],796位受试者),TSA结果支持meta分析结果;4项研究显示中药与非特异性治疗相比无显著性差异(FE,RR=0.87,95%CI[0.75,1.02],326位受试者);3项研究显示联用中药优于单用非特异性治疗(FE,RR=0.82,95%CI[0.75,0.90],409位受试者);2项研究显示中药优于干扰素(FE,RR=0.88,95%CI[0.78,0.99],189位受试者);2项研究显示联用中药与单用干扰素相比无显著差异(FE,RR=0.71,95%CI[0.47,1.07],91位受试者)。(系统评价二)最终纳入50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5274名受试者。46项研究被评为高偏倚风险。16项研究(1532位受试者)报告服用中药后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有19位受试者伴有胃肠道反应等非严重不良事件。meta分析:1.全因死亡率:2项研究显示复方中药优于安慰剂(FE,RR=0.40,95%CI[0.16,0.99],236位受试者);4项研究显示联用复方中药优于单用抗病毒药物(FE,RR=0.53,95%CI[0.36,0.77],238位受试者);3项研究显示联用复方中药优于单用西医综合治疗(FE,RR=0.54,95%CI[0.31,0.95],375位受试者)。2.肝癌发生率:3项研究显示联用复方中药与单用抗病毒药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FE,RR=0.56,95%CI[0.12,2.54],178位受试者)。3.生活质量:6项研究(1080位受试者)分别报告了复方中药能提高生活质量得分并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2项研究显示联用复方中药优于单用抗病毒药物(FE,MD=10.11,95%CI[6.81,13.41],234位受试者)。4.并发症发生率:2项研究显示联用复方中药优于西医综合治疗(FE,RR=0.56,95%CI[0.35,0.91],169位受试者)。5.肝脏组织学应答:4项研究定性分析显示复方中药优于安慰剂(FE,RR=0.70,95%CI[0.62,0.80]),475位受试者);2项研究定量分析显示复方中药优于安慰剂(FE,MD=-2.62,95%CI[-4.03,-1.21],205位受试者)。6.肝脏弹性硬度:14项研究显示联用复方中药优于单用抗病毒药物(FE,MD=-3.21,95%CI[-3.57,-2.84],1220 位受试者),TSA 结果支持 meta分析结果。(方法学研究)对77项中药临床试验评价后发现,仅有2项研究完整地报告了研究结论。55项研究没有报告干预措施的安全性,61项研究没有给出临床推荐。出现频率最高的结论偏倚为"使用无数据支持的指标下结论"(62.34%)、"夸张描述"(48.05%)、"不考虑安全性外推"(32.47%)和"将'无不良事件'等同于'无不良反应'"(25.97%)。结论: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目前的研究还不能证实中药在清除HBsAg、HBeAg和HBV-DNA方面具备特异性疗效,综合近5年发表的研究也未体现出特异性疗效。中药治疗本病的作用靶点可能不在于抗病毒。使用复方中药可能具有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治疗本病的中药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该证据由于受到方法学质量、研究数量和样本量的限制,其证据级别较低。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中药可以尝试着作为治疗本病的补充疗法。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从远期疗效来看,加用复方中药与标准的西医治疗联合使用时,可能会降低全因死亡率,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纤维化的病理状况,改善肝脏硬度。中药治疗本病尚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该证据由于受到方法学质量、研究数量和样本量的限制,其证据级别较低。中药可以作为治疗本病的补充替代疗法。两项系统评价纳入的97%的中药临床试验中存在结论偏倚,主要集中在使用无数据支持的指标下结论、夸张描述干预措施的效果、不考虑安全性、泛化外推性等。建议结论报告中需要考虑与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如实描述研究结果而下结论,并且在考虑安全性后再对干预措施进行推荐使用。
【图文】:

偏倚,刻度尺,结论,讨论部分


结论偏倚的程度越高。如,四个部分均没有提及不良事件,评为7分。仅在结果逡逑部分提及则评为6分。仅结果和讨论部分有提及记为日分。依次类推,,如果结果、讨论逡逑及结论和摘要中都有关于不良事件的描述则记为1分。(见图1-1)逡逑Scale逡逑一sEtint技山邮恤(枈巧逦困逦P邋7逡逑I逦^巧ot'i打邋dbcuitsionfNot邋口)逦R^Not邋A;叫Mot邋巧逦6逡逑I逦>邋Wot邋in邋abstract邋(iSJot邋A)逡逑Adverse^逦'逦?化邋discussion邋阿逦WNotA)+D逦S逡逑j逦^邋Not邋in邋discussion邋换ot邋巧逦R+A+{Not邋(I)+{Not.巧!逦4逡逑Not邋in邋conclusion逦B逡逑—3-'!n邋re功jltstaWe邋牌逦j逦>■邋statement邋:Not邋口逦1逡逑!逦>邋In邋discussion邋尚逦R+A+识otC)+D逦画邋3逡逑逦>■邋In邋abstract邋(A)逡逑j逦Mot邋in邋discussion.(巧胖巧逦R+A+C+|Mot邋巧逦2逡逑逦邋化邋conduslo邋打逡逑statement邋(C)逡逑J逦^邋Indiscu邋巧邋ion邋巧!逦R+A+C+D逦玉逡逑图1-1邋Vera-Badillo等人研究中所使用的不良事件相关结论偏倚刻度尺逡逑(Not邋R:结果部分没有关于是否发生不良事件的报告。Not邋D:不良事件没有在讨论部分提及。逡逑化tA:不良事件没有在摘要中提及。Note:不良事件没有在结论部分提及。R:结果部分有关于是逡逑22逡逑

具体项目,方法学研究,汤剂,自拟


纳入研究ROB具体项目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卓然,冯静,尹万英,雷裕日;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衡阳医学院学报(医学版);2000年06期

2 刘士敬;认真区别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者[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年05期

3 陈敏,陈薇;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检验分析[J];临床中老年保健医学;2001年01期

4 田庚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年07期

5 闻言;如何与乙肝病毒携带者相处[J];河南科技;2002年02期

6 玉华;;怎样与乙肝病毒携带者相处[J];新农村;2003年12期

7 谭琼;中青年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健康需求及护理[J];安徽医药;2004年04期

8 林淑娟,尉欣玲;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05年05期

9 鲍忠根;9681名海岛职工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结果[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10 倪艳;;乙肝病毒携带者小心被忽悠[J];肝博士;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秀芝;王璞洁;李玉玲;;门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健康教育[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陈贱平;;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保健[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3 周大桥;童光东;贺劲松;陈英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中西医诊治概况述评[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肝病组、传染病组)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4 向秀华;徐文波;;乙肝病毒携带者与血脂六项结果分析[A];玉溪市第十届检验医学学术年会暨科技成果推广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谢新生;邓敏;;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结果分析[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谢新生;邓敏;;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结果分析[A];2012年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感染科医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周大桥;;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证候规律及中医药治疗研究[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刘波;贾翠兰;陈航;夏梅;胡静华;姜温蕾;付连学;;对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人群的检测分析[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雷其山;吕京利;;中西医结合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61例[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高广甫;张岩红;胡淑爱;;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母婴间乙肝血清学和病毒动力学分析[A];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不要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N];人民日报;2003年

2 本报特约通讯员  黄显斌;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等于乙肝病人[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吴静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家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注意什么?[N];大众科技报;2007年

4 席锋宇;单位不得拒聘乙肝病毒携带者[N];法制日报;2007年

5 主任医师 方雪;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结婚[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6 福建省长泰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饶志农 安徽省怀宁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陈金杰 四川省眉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邓代江 安徽省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郭明飞 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徐绣文 (赵宗祥 辑 整理);依法保障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记者 刘巍巍;苏州:被辞乙肝病毒携带者讨到说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黄显斌;唐明山;让乙肝病毒携带者像正常人那样生活 [N];中国医药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杨红;“乙肝作弊药”:乙肝病毒携带者求职的护身符?[N];广西法治日报;2011年

10 黄显斌 唐明山;乙肝病毒携带者渴望正常人的生活[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硕;中药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系统评价及结论偏倚方法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贺劲松;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证候规律及补肾健脾法治疗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成果;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抗病毒治疗近期疗效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嘉豪;基于社区队列研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体质及心理状态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龙琴;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抗病毒治疗必要性的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4 邹艳波;湘雅医院门诊男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饮酒行为的调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雷世岳;长沙市大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认知和相关态度的变化[D];中南大学;2013年

6 高翔;乙肝病毒携带者健康歧视的法律规制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7 南豪峰;乙肝病毒携带者歧视问题的理论探索及个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倪丽莉;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外受精结局及母子健康状况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9 范晓鹏;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吴国斌;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血清HBV DNA水平的关系[D];昆明医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555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2555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a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