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正畸学科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近十年来种植支抗的广泛应用,让更多轻中度的成人骨性畸形可以尝试通过正畸取得满意的效果。针对不同的垂直骨面型患者在形成机制和临床表现各异,因此要求医生采用不同的矫治设计和治疗措施来获得最终的治疗结果。拔牙矫治内收前牙的研究大多以牙槽骨吸收变薄为主,因而对患者牙槽骨初始状况和根骨关系的全面分析很重要。本研究通过测量AngleⅡ~1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牙槽骨厚度、高度以及牙体长度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在拔牙矫治前后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矫治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第一部分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AngleⅡ~1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牙槽骨厚度的研究目的:通过测量AngleⅡ~1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槽骨厚度的变化,分析患者在正畸治疗前是否已存在牙槽骨厚度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分析拔牙矫治对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影响是否一致,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矫治方法的选择以及治疗中监控和治疗后的疗效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6-2019年间的正畸完成病例中选择60例成人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9-34岁),所有病例均是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低角组20人(男12人,女8人),高角组20人(男5人,女15人),均角组20人(男10人,女10人)。将矫治前后所有病例的CBCT数据导入Dolphin-Imaging 11.95软件后,测量双侧上下颌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颊侧距釉牙骨质界(CEJ)3mm、6mm、9mm和根尖点共四个位置的颊舌侧牙槽骨厚度和总牙槽骨厚度;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采用CBCT重建的头颅侧位片与传统头颅侧位定位片在头影测量的结果上无统计差异(p0.05)。2.牙槽骨厚度测量结果:(1)治疗前左右两侧同名牙对比,发现相同位点牙槽骨厚度不一致。(2)治疗前不同垂直骨面型三组之间的牙槽骨厚度的对比:1)上颌中切牙根尖1/3区腭侧牙槽骨厚度在低角组显著大于高角组;2)低角组患者唇侧牙槽骨厚度显著大于高角和均角组;3)上颌尖牙腭侧牙槽骨厚度在距CEJ6mm和9mm处牙槽骨厚度低角组大于高角和均角组;4)下颌尖牙距CEJ 6mm处舌侧牙槽骨厚度高角组大于低角组,唇侧距CEJ9mm处低角组牙槽骨厚度显著大于高角组;5)上颌第一磨牙近远中颊根牙槽骨的厚度低角组显著大于高角组;6)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根颊侧牙槽骨的厚度低角组大于高角组,但舌侧高角组大于低角组。(3)治疗后不同垂直骨面型三组之间牙槽骨厚度变化量的对比:1)上中切牙矫治后距CEJ6mm,9mm和根尖点总厚度和唇侧牙槽骨厚度减少量高角组显著大于低角组;2)下中切牙低角组唇侧牙槽骨总厚度矫治后无显著变化,而舌侧牙槽骨厚度显著减小,唇侧出现少量增加;高角组牙槽骨总厚度和舌侧厚度治疗后显著减小,唇侧厚度在距CEJ3mm处有显著减小;高角组牙槽骨总厚度和唇侧牙槽骨厚度的减少显著大于低角和均角组;3)上颌尖牙矫治后在距CEJ6mm牙槽骨总厚度和腭侧牙槽骨厚度高角组显著减小;4)下颌尖牙矫治后牙槽骨总厚度高角组减小量显著大于低角组;5)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颊侧牙槽骨厚度治疗后三组均显著减小,但组间无差异;6)下颌第一磨牙治疗后近远中根牙槽骨总厚度除根尖点外高低角组有显著减少,且高角组减小量大于低角组.结论:1.基于CBCT数据生成的头颅侧位片可以用于临床头影测量硬组织分析,结合辅助测量软件,提高定点的准确性及测量效率。2.高角患者所有牙齿牙槽骨厚度偏薄,拔牙矫治后厚度减少,提示对高角患者要慎重选择拔牙矫治,一定要采取拔牙治疗时做好复诊监控,必要时行软硬组织增量,同时成人高角患者的扩弓要关注颊侧牙槽骨状况。第二部分三种不同垂直骨面型AngleⅡ~1成人类错(牙合)患者矫治前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目的:通过测量三种不同垂直骨面型AngleⅡ~1类错(牙合)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槽骨的高度,分析患者矫治前牙槽高度的差异和拔牙矫治对牙槽骨高度的影响,为正畸临床矫治方案设计和治疗后的疗效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6-2019年间的正畸完成病例中选择60例成人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9-34岁),所有病例均是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低角组20人(男12人,女8人),高角组20人(男5人,女15人),均角组20人(男10人,女10人)。将矫治前后所有病例的CBCT数据导入Dolphin-Imaging 11.95软件后,根据以往研究测量如下内容:(1)双侧上下颌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颊、舌侧牙槽嵴顶到CEJ的距离(2)上颌中切牙、尖牙、第一磨牙颊舌侧CEJ到腭平面的距离,下颌牙位颊舌侧牙槽嵴顶到下颌平面的距离。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左右两侧同名牙牙槽骨附着高度和牙槽骨高度无统计学意义(p0.5);2.上颌中切牙、尖牙腭侧、上颌第一磨牙颊侧的附着高度、上下颌中切牙和下颌尖牙舌侧牙槽骨高度的测量值治疗前高角组均显著大于低角组;3.三组治疗后附着高度均有增加,而牙槽骨高度以减小为主,上颌尖牙和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舌侧的附着高度治疗后均有显著增加(p0.01),其中低角组增加最多(p0.05),下颌尖牙舌侧牙槽骨高度治疗后三组均有显著减小(p0.01)高角组减小的最多(p0.01),下尖牙和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唇侧牙槽高度均有显著减小(p0.01),其中低角组减小的最多(p0.05)。结论:拔牙矫治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牙槽嵴的降低,即牙槽骨吸收,不同骨面型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不同牙位牙槽嵴的降低量不同,提示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磨牙区应做个性化的垂直向控制。第三部分成人不同垂直骨面型AngleⅡ~1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牙体长度的测量分析目的:通过测量AngleⅡ~1类错(牙合)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牙体长度的变化,间接获取正畸治疗前是否已存在牙根吸收差异,进一步分析拔牙矫治后牙移动量与牙根吸收的相关性,拟为矫治设计、术中的监控及疗效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6-2019年间的正畸完成病例中选择60例成人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9-34岁),所有病例均是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低角组20人(男12人,女8人),高角组20人(男5人,女15人),均角组20人(男10人,女10人)。将矫治前后所有病例的CBCT数据导入Dolphin-Imaging 11.95软件后,测量双侧上下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牙体长度和上下切牙切缘和根尖的矢状向移动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体长度和前牙内收的测量:1.治疗前左右两侧同名牙牙体长度无差异,治疗后发现三组牙根长度均减小(p0.01),上颌中切牙牙体长度高角组减小的最大,依次为均角和低角组(p0.01)。上下切牙切缘和根尖内收量三组间无差异(p0.05),左侧上颌中切牙根尖移动量与牙体长度的减少成正相关,三组相关系分别为:低角组0.663,高角组0.618,均角组0.635(p0.01)。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AngleⅡ~1类错(牙合)患者拔牙矫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牙根吸收。
【学位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R783.5
【部分图文】: 头位校正
测量标记点及测量参考平面
C.进一步精调冠状面(a)和矢状面(b)上牙体长轴与竖轴的重叠,以矢状面(b)为测量界面。通过切缘点作牙长轴的垂线命名为Line0,然后过唇侧釉牙骨质界点作牙体长轴的垂线Line1,将Line1沿牙长轴向根尖方向平移3mm、6mm、9mm以及根尖点处获得Line2、Line3、Line4、Line5,它们在牙槽骨上截得的线段长度即为所测位置的牙槽骨总厚度。如图所示线段中还包括唇侧牙槽骨的厚度(红色线段)和腭侧牙槽骨厚度(蓝色线段)。如图1-3b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晶晶;张端强;;正常?青少年不同垂直骨面型切牙区牙槽骨宽度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2 何科;任嫒姝;戴红卫;;不同垂直面型AngleⅡ~1错?切牙区颌骨形态结构比较研究[J];重庆医学;2012年14期
3 冯凯悦;梁永强;方俊;;不同垂直骨面型上切牙牙槽骨密度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年03期
4 史建陆;陈燕青;檀巧林;;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牙槽骨面积的CBCT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3年10期
5 常新;贵林;赵阳;赵震锦;关士焕;;一种新型治疗AngleⅡ类错?畸形的矫治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6 孙莉莉;陈敏;王建国;;肌激动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前后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Effects of Incident Wave Angle and Seabed on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Buoy[J];Engineering Sciences;2005年02期
8 ;Joint Angle and Delay Estimation (JADE) in Antenna Array CDMA Systems[J];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02年02期
9 ;Optimum Design of Highway Excavation Slope Angle: Evidence from Dawu Section of Jingzhu Highway[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01年03期
10 金雪岩,王夏秋;Influence of Angle of Attack and Lateral Force between Wheel and Rail on Wear of Rail ——a Laboratory Study[J];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0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宋丽娟;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AngleⅡ~1类错(牙合)治疗前后牙槽骨厚度与高度变化的对比研究[D];南昌大学;2020年
2 白阳;镁合金膜引导骨再生修复重度萎缩下颌牙槽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3 尚姝环;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下颌切牙牙槽骨吸收与应力分析的相关关系[D];武汉大学;2004年
4 李祥伟;缓释辛伐他汀明胶软膏促进牙槽骨再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段瑶;单/双颌手术对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上气道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荣阳;成人双颌前突患者垂直骨面型与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陈建;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不同垂直骨面型尖牙区牙槽骨的测量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7年
3 许净雯;骨性Ⅲ类错合畸形下中切牙区牙槽骨形态与垂直骨面型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4 王之瑜;AngleⅡ~1下颌后缩患者舌体形态及位置与腭部形态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年
5 席理;骨性Angle Ⅲ类错(牙合)畸形分类及手术优先模式治疗前后硬组织变化测量分析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6 郭慧;上前牙唇侧牙龈厚度与牙槽骨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8年
7 顾旷;拉布拉多犬牙槽骨干细胞与髂骨骨髓干细胞成骨能力的体内实验比较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8 周奇颖;不同拔牙模式对生长发育期AngleⅡ~1错?软组织侧貌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9 李鹏;青少年正畸内收上切牙后牙槽骨形态变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9年
10 杨茜;成人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咀嚼效能的变化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
2874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287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