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组和肝硬化非血栓组的临床指标、FCGR2A、SNAP-23相关ELISA验证和代谢组学进行分析,FCGR2A、SNAP-23可能成为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中的潜在标志物,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风险预测。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被诊断为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组和肝硬化非血栓组各178例患者,首先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应用单因素法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组和肝硬化非血栓组的相关危险因素,且对其进行Wald检验,并对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其次通过ELISA验证FCGR2A和SNAP-23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组和肝硬化非血栓组的相关表达,及通过ELISA验证FCGR2A和SNAP-23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组抗凝治疗后的相关表达,对临床相关指标、FCGR2A和SNAP-23进行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最后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组和肝硬化非血栓组血清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检测,用SIMCA-P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PLS-DA)分析,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对门静脉血栓组分析,找出差异性代谢物。结果:对肝硬化合并PVT组(178例)与肝硬化非PVT组(178例)患者完成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民族、病因、吸烟史、高血压史及糖尿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既往有行脾脏切除术史(χ~2=11.237,P=0.001)、口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NSBB)史(χ~2=14.126,P=0.001)、Child-Pugh分级(χ~2=18.28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合并PVT组与肝硬化非PVT组临床症状相比,腹痛(χ~2=4.791,P=0.021)、腹胀(χ~2=3.275,P=0.041)、纳差(χ~2=3.578,P=0.034)、呕血/黑便(χ~2=4.292,P=0.046)、发热(χ~2=7.251,P=0.005)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合并PVT组与肝硬化非PVT组影像学检查相比,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t=3.239,P=0.001)、脾脏长度(t=2.731,P=0.003)、脾脏厚度(t=3.012,P=0.040)腹水量(t=3.15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合并PVT组与肝硬化非PVT组并发症比较,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χ~2=15.261,P=0.000)、上消化道出血(χ~2=13.347,P=0.000)、自发性腹膜炎(χ~2=16.282,P=0.000)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FDP、ALB、PLT、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切除术、Child-Pugh分级是肝硬化合并PVT患者形成的独立的危险因素(OR=1.029,5.321,0.836,1.985,0.514,10.283,1.875),(P=0.040,0.045,0.010,0.002,0.045,0.005,0.008)。通过ELISA验证FCGR2A和SNAP-23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组(72例)和肝硬化非血栓组(72例)患者的变化,FCGR2A、SNAP-23是肝硬化合并PVT患者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83,1.015),(P=0.001,0.000)。对FCGR2A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7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06和0.806。对SNAP-23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86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667和0.958。对FCGR2A、SNAP-23联合D-dimer、FDP、PLT对PVT进行ROC曲线分析,可直观看到曲线下面积更大,提示FCGR2A或SNAP-23联合D-dimer、FDP、PLT对PVT诊断较单个检测提高。两种统计方法比较,FCGR2A约登指数法敏感度(Se)高,但黄金分割优选法(0.618法)特异度(Sp)高。SNAP-23则相反。并通过两种方法计算出FCGR2A和SNAP-23临界值。通过约登指数法计算,人数均高于黄金分割优选法(0.618法)所计算的人数,假阳性(FP)较高,而黄金分割优选法(0.618法)真阴性(TN)较高,如果通过约登指数法计算,则可能发生因误诊而导致的无效费用,故黄金分割优选法(0.618法)临床价值更高。肝硬化合并PVT组患者治疗前后辅助检查相比,血小板计数、白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CGR2A、SNAP-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合并PVT组(72例)与肝硬化非PVT组(72例)患者、肝硬化合并PVT组中FCG2A升高明显组和升高不明显组、肝硬化合并PVT组中SNAP-23升高明显组和升高不明显组相比较后分别进行~1H-NMR检测后,根据各组数据进行多元分析结果发现各组件均存在显著差异,随机排列模型产生的解释率等发现模型文件存在显著差异,并通过差异找寻各组件存在的差异性代谢物,根据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找到含量明显升高的代谢物。结论: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是13.05%,临床症状增加明显且更严重,并发症发生程度更严重。肝硬化合并PVT组患者血栓的多发生在门静脉主干,FCGR2A、SNAP-23、D-dimer、FDP、ALB、PLT、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切除术、Child-Pugh分级均是肝硬化合并PVT患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FCGR2A、SNAP-23联合D-dimer、FDP、PLT对PVT诊断较单个检测提高,肝硬化患者FCGR2A明显上调、SNAP-23明显下调可能提示门静脉血栓,FCGR2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升高。SNAP-23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特异性升高更明显,提示SNAP-23是一个高度特异性的参数。通过约登指数法和黄金分割优选法(0.618法)计算出FCGR2A、SNAP-23临界值,并期望应用于临床。约登指数法计算后人数均高于黄金分割优选法(0.618法),假阳性(FP)较高,而黄金分割优选法真阴性(TN)较高,故黄金分割优选法(0.618法)更优化,临床实用价值更高。使用代谢组学的检测分析肝硬化合并PVT存在的差异性代谢物,国内外目前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中尚缺乏关于FCGR2A或SNAP-23研究,则为FCGR2A或SNAP-23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提供了研究基础。这些均表明FCGR2A、SNAP-23可能成为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的独立的潜在标志物。
【学位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R575.2
【部分图文】: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40图2-3肝硬化并PVT组与非PVT组FCGR2A浓度水平Fig.2-3FCGR2AlevelofPVTgroupandnonPVTgroupincirrhosis图2-4肝硬化并PVT组与非PVT组的SNAP-23浓度水平Fig.2-4SNAP-23levelofPVTgroupandnonPVTgroupincirrhosis2.2.2肝硬化合并PVT组与肝硬化非PVT组患者辅助检查分析肝硬化合并PVT组与肝硬化非PVT组患者检验指标相比,血小板数值(plateletcount,PLT)、白蛋白数值(albumin,ALB)、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degradationproducts,FDP)、PV内径、FCGR2A、SNAP-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6),表明肝硬化合并PVT组患者及肝硬化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40图2-3肝硬化并PVT组与非PVT组FCGR2A浓度水平Fig.2-3FCGR2AlevelofPVTgroupandnonPVTgroupincirrhosis图2-4肝硬化并PVT组与非PVT组的SNAP-23浓度水平Fig.2-4SNAP-23levelofPVTgroupandnonPVTgroupincirrhosis2.2.2肝硬化合并PVT组与肝硬化非PVT组患者辅助检查分析肝硬化合并PVT组与肝硬化非PVT组患者检验指标相比,血小板数值(plateletcount,PLT)、白蛋白数值(albumin,ALB)、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degradationproducts,FDP)、PV内径、FCGR2A、SNAP-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6),表明肝硬化合并PVT组患者及肝硬化
第二部分·结果43图2-5FCGR2A、D-dimer和FDP的ROC曲线Fig.2-5ROCcurveofFCGR2A,D-dimerandFDP图2-6SNAP-23和PLT的ROC曲线Fig.2-6ROCcurveofSNAP-23andPLT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秀莲;王晓敏;朱廷芳;杜雯雯;;照顾者同步教育在肝硬化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年46期
2 洪智海;;分析生化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年35期
3 郑萌;;中医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心理月刊;2020年01期
4 李培敏;霍丽娟;;肝硬化患者营养筛查与评估研究进展[J];肝脏;2020年01期
5 王玉虹;郑瑞丹;;肝硬化患者不应忽视“手卫生”[J];肝博士;2018年06期
6 伊桂燕;;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年49期
7 王晓岚;;肝硬化患者的健康教育[J];心理月刊;2018年08期
8 黄才发;吴丽婷;林凤;庄文芳;;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含量与肝硬化关系[J];肝脏;2019年02期
9 韩芳;韩涛;梁静;;肝硬化患者肌少症的评估与临床管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年04期
10 赵文姗;谢雯;;肝硬化逆转的临床评价[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利萍;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与FCGR2A、SNAP23相关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20年
2 刘强晖;IL-33在肝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6年
3 邓鑫;中医治疗肝硬化疗效评价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焦国慧;PD-1调节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脾切除后免疫耐受功能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5 齐素文;HBV肝硬化不同阶段血清代谢物组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6 陈学新;肝硬化大鼠发展不同阶段静注丙泊酚的药效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7 任智慧;肝癌患者糖脂代谢基因突变及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8 汤敏;128-MSCT全肝灌注功能成像在肝硬化及肝癌定量分析中的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9 赵丽红;肝炎肝硬化“肝藏血”功能异常表现与微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于斌;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和SNAP23基因多态性与腰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关联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鑫彤;静脉血栓栓塞、脑梗塞在肝硬化中的价值[D];第四军医大学;2017年
3 李媛;肝硬化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D];南昌大学;2017年
4 程正宇;吲哚菁绿排泄试验在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相关性[D];南昌大学;2012年
5 夏丁昌;焦虑抑郁状态与肝硬化进展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7年
6 刘保文;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7 孙昊;肝硬化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7年
8 盛利平;肝硬化失代偿门静脉血栓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9 段明;过氧化氢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丁晓玲;不同病因肝硬化临床特征对比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
28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