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苷通过调节卵巢颗粒细胞增殖与分泌功能改善DOR患者IVF助孕结局的临床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8 18:02
目的:临床方面探讨影响DOR肾阳虚证患者IVF助孕妊娠结局的因素和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基础研究从细胞及分子通路方面阐明淫羊藿苷调节卵巢颗粒细胞增殖与分泌功能改善卵巢功能的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部分选择接受IVF-ET治疗的DOR肾阳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为对照组;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采用常规短效长方案促排卵,DOR肾阳虚证患者采用微刺激方案促排卵;观察指标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卵巢储备功能指标、IVF治疗周期中关键指标、卵母细胞质量指标、卵母细胞发育潜能指标:分析影响DOR肾阳虚证患者IVF助孕临床结局的因素。DOR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温肾补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自进入IVF促排治疗周期前一个月的经期开始口服复方玄驹胶囊,一次3粒,一日3次,服用至取卵扳机日,其余促排卵方案和IVF相关治疗同前;观察上述指标和治疗前后DOR肾阳虚证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基础研究部分,对人类颗粒细胞样肿瘤细胞(KGNcells)进行培养,加入药物处理细胞并分为6组:①对照组(PBS处理);②ICA处理组(5ug/L);③ICA处理组(10ug/L);④ICA处理组(25...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DOR中西医研究进展
1.1 DOR概述
1.2 DOR中医学研究概况
1.2.1 DOR的中医病因病机
1.2.2 DOR的辨证分型
1.2.3 DOR的中医治疗
1.3 DOR西医学研究进展
1.3.1 DOR的病因
1.3.2 DOR的临床表现
1.3.3 DOR的西医治疗
1.4 前期工作基础
1.5 淫羊藿苷对生殖的影响
1.5.1 淫羊藿苷的药理特性
1.5.2 淫羊蕾苷改善雌性生殖的研究
临床研究
2.1 DOR肾阳虚证患者IVF治疗的临床观察
2.1.1 研究对象
2.1.2 治疗方案
2.1.3 观察指标
2.1.4 统计分析
2.1.5 结果
2.2 温肾补阳治疗改善DOR肾阳虚证患者IVF助孕结局的临床观察
2.2.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2.2.2 分组
2.2.3 治疗方案
2.2.4 观察指标
2.2.5 统计分析
2.2.6 结果
2.3 小结
2.3.1 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指标
2.3.2 卵巢储备功能与IVF治疗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2.3.3 肾主生殖,肾阳虚致生殖功能障碍而不孕
2.3.4 温肾补阳治疗调节HPOA轴改善妊娠结局
基础研究
3.1 实验目的
3.2 材料和设备
3.3 技术路线
3.4 检测指标
3.5 统计分析
3.6 实验步骤
3.6.1 KGN细胞培养和药物处理
3.6.2 激素水平分析
3.6.3 EdU分析
3.6.4 Western Blot检测CREB表达
3.7 实验结果
3.8 小结
讨论
结论
特色与创新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编书籍、获得基金情况
致谢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2944163
【文章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DOR中西医研究进展
1.1 DOR概述
1.2 DOR中医学研究概况
1.2.1 DOR的中医病因病机
1.2.2 DOR的辨证分型
1.2.3 DOR的中医治疗
1.3 DOR西医学研究进展
1.3.1 DOR的病因
1.3.2 DOR的临床表现
1.3.3 DOR的西医治疗
1.4 前期工作基础
1.5 淫羊藿苷对生殖的影响
1.5.1 淫羊藿苷的药理特性
1.5.2 淫羊蕾苷改善雌性生殖的研究
临床研究
2.1 DOR肾阳虚证患者IVF治疗的临床观察
2.1.1 研究对象
2.1.2 治疗方案
2.1.3 观察指标
2.1.4 统计分析
2.1.5 结果
2.2 温肾补阳治疗改善DOR肾阳虚证患者IVF助孕结局的临床观察
2.2.1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2.2.2 分组
2.2.3 治疗方案
2.2.4 观察指标
2.2.5 统计分析
2.2.6 结果
2.3 小结
2.3.1 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指标
2.3.2 卵巢储备功能与IVF治疗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2.3.3 肾主生殖,肾阳虚致生殖功能障碍而不孕
2.3.4 温肾补阳治疗调节HPOA轴改善妊娠结局
基础研究
3.1 实验目的
3.2 材料和设备
3.3 技术路线
3.4 检测指标
3.5 统计分析
3.6 实验步骤
3.6.1 KGN细胞培养和药物处理
3.6.2 激素水平分析
3.6.3 EdU分析
3.6.4 Western Blot检测CREB表达
3.7 实验结果
3.8 小结
讨论
结论
特色与创新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编书籍、获得基金情况
致谢
个人简介
本文编号:2944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294416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