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赛普血药浓度和抗药抗体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的影响以及早期疗效的预测
发布时间:2021-01-19 06:03
背景:近年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尤其是这些药物的生物类似物不断问世,丰富了临床用药,同时对生物类似物疗效的科学评估也十分重要。研究表明血药浓度和抗药抗体可对TNF拮抗剂的临床疗效产生影响,血药浓度水平低或抗药抗体的产生是治疗无反应或临床疗效较差的重要原因。此外,判定TNF拮抗剂治疗是否有效至少需要3个月的足量治疗,如能在用药前预测患者用药3个月的疗效,则能更为科学合理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但是,TNF拮抗剂生物类似物的有效血药浓度特别是抗药抗体的产生规律以及对其临床疗效的预测少有文献报道,而这些问题的研究结论有利于优化生物类似物的临床应用,对指导医生的临床工作具有一定意义。益赛普(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依那西普的生物类似物,与依那西普相比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免疫原性、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在中国应用于AS患者的治疗,并且其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益赛普的有效血药浓度,患者血清中抗益赛普抗体的产生是否会对临床疗效产生影响,以及对益赛普...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各时间点ASDAS-CRP<2.1和ASDAS-CRP≥2.1的患者血清中益赛普血药浓度的比较
应用ROC曲线计算了在各时间点患者达到ASDAS-CRP<2.1时,益赛普有效血药浓度的临界值及其敏感性、特异性。各时间点ROC曲线分别见图3.2、图3.3和图3.4。图3.3治疗第12周患者达到ASDAS-CRP<2.1时益赛普有效血药浓度临界值的ROC曲线图
图3.2治疗第4周患者达到ASDAS-CRP<2.1时益赛普有效血药浓度临界值的ROC曲线图图3.4治疗第24周患者达到ASDAS-CRP<2.1时益赛普有效血药浓度临界值的ROC曲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11例川东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断延误分析[J]. 易婷,王霞,王聃,唐子猗,彭春梅,青玉凤,周京国.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8(04)
[2]依那西普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前期治疗66例及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J]. 胡海锦. 中国药业. 2014(23)
[3]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J]. 林新云.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01)
[4]强直性脊柱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吴珊珊,段振华,潘发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08)
[5]强直性脊柱炎遗传病因机制研究进展[J]. 戚晓军,陈立群,崔凤俊,綦瑞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3(04)
[6]强直性脊柱炎622例相关因素分析[J]. 冯静,朱平,冯媛,韩青. 陕西医学杂志. 2012(02)
[7]强直性脊柱炎的目标治疗[J]. 邓小虎,黄烽. 中华医学杂志. 2011 (11)
[8]中国南北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附807例报告[J]. 宋慧,胡载颖,吴沪生,杨明灿,古洁若. 新医学. 2011(03)
[9]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45例流行特征分析[J]. 段振华,潘发明,梅杨,葛锐,高静,沈蓓蓓,张天琛,张立,曾臻,徐胜前. 中国公共卫生. 2011(03)
[10]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临床和影像学表现[J]. 孟庆学,王世礼. 中国现代医生. 2009(15)
本文编号:2986471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各时间点ASDAS-CRP<2.1和ASDAS-CRP≥2.1的患者血清中益赛普血药浓度的比较
应用ROC曲线计算了在各时间点患者达到ASDAS-CRP<2.1时,益赛普有效血药浓度的临界值及其敏感性、特异性。各时间点ROC曲线分别见图3.2、图3.3和图3.4。图3.3治疗第12周患者达到ASDAS-CRP<2.1时益赛普有效血药浓度临界值的ROC曲线图
图3.2治疗第4周患者达到ASDAS-CRP<2.1时益赛普有效血药浓度临界值的ROC曲线图图3.4治疗第24周患者达到ASDAS-CRP<2.1时益赛普有效血药浓度临界值的ROC曲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11例川东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断延误分析[J]. 易婷,王霞,王聃,唐子猗,彭春梅,青玉凤,周京国.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8(04)
[2]依那西普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前期治疗66例及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J]. 胡海锦. 中国药业. 2014(23)
[3]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J]. 林新云.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01)
[4]强直性脊柱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吴珊珊,段振华,潘发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08)
[5]强直性脊柱炎遗传病因机制研究进展[J]. 戚晓军,陈立群,崔凤俊,綦瑞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3(04)
[6]强直性脊柱炎622例相关因素分析[J]. 冯静,朱平,冯媛,韩青. 陕西医学杂志. 2012(02)
[7]强直性脊柱炎的目标治疗[J]. 邓小虎,黄烽. 中华医学杂志. 2011 (11)
[8]中国南北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附807例报告[J]. 宋慧,胡载颖,吴沪生,杨明灿,古洁若. 新医学. 2011(03)
[9]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45例流行特征分析[J]. 段振华,潘发明,梅杨,葛锐,高静,沈蓓蓓,张天琛,张立,曾臻,徐胜前. 中国公共卫生. 2011(03)
[10]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临床和影像学表现[J]. 孟庆学,王世礼. 中国现代医生. 2009(15)
本文编号:2986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298647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