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3.0T MR表观扩散系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03:15

  本文关键词:3.0T MR表观扩散系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48例术前经磁共振DWI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纳入本研究中。患者年龄范围为27~63岁,平均(41.40±8.37)岁。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明确的月经史。所有患者在行磁共振检查之前未行包括激素治疗、放射治疗以及手术等的任何治疗。48例患者中,33例行保乳术,15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腺手术和磁共振检查的间隔时间为4~7天。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3.0T MRI和DWI检查。常规扫描序列包括:1.快速反转恢复磁化准备自旋回波(turbo spin echo with inversion recovery magnetization preparation, TIRM)压脂T2WI序列[TR=3600 ms,TE=617 ms,层厚4.0mm,层间距0.80mm,层数32,翻转角(flip angle,FA) 80°,视野(field of view,FOV) 340mm×340mm,矩阵314x320,激励次数2次,扫描时间2min 47s]; 2快速小角度激发三维成像T1 WI序列(TR=600 ms,TE=13ms,层厚4.0 mm, FA 20°, FOV 340 mm×340 mm,矩阵336×448,激励次数1次,扫描时间1 min 44s);3.轴位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DWI序列(自动匀场和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技术。]R 2900ms, TE 84ms,采集频带1502 Hz/象素,视野230mm×230mm,矩阵80x128,层厚5 mm,层间距1.5mm,扫描时间1 min04s,扩散敏感系数b=0,1000 s/mm2)。DWI成像的层中心、层厚以及FOV均与T2WI一致;4.轴位快速小角度激发三维动态成像脂肪抑制T1WI序列(T1-weighted dynamic three-dimensional fast low-angle shot sequence)(TR=4.67 ms, TE=1.66 ms,层厚1.2 mm, FA 12°, FOV 360mm×360mm,矩阵296×384,激励次数1次,重复扫描8次,每次扫描时间为60s,第一、二次间隔20s,余无间隔,共计扫描时间9min 16 s)。对比剂的注射于前两次扫描间隔进行,选用北陆药业公司生产的钆喷酸葡胺(Gd-DTPA)对比剂,采用高压注射器手背静脉注射,注射速率为2.5 ml/s,剂量0.1 mmol/kg~0.15 mmol/kg,对比剂注射完毕后以同样速度注射15 ml生理盐水。DWI扫描于动态增强扫描前完成。感兴趣区设于术后行病理检查的乳腺癌结节上,以多参数磁共振图像和病理取材记录作为参考,注意避开肿瘤的囊变及坏死区域,感兴趣区的形态和大小依据病变的形态和大小进行描绘。上述过程由2名影像科专家共同商讨后完成。一个病变的平均ADC值为计算所得感兴趣区内所有像素的ADC值的平均值,由以下公式获得:式中,n为一个病变所包含的感兴趣区的个数,ADC为第i个感兴趣区的ADC均值,Si为第i个感兴趣区的面积。本研究共测量3组感兴趣区(n=3)。根据Elston和Ellis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法进行半定量评测分级:根据表现腺体分化的腺管形成、核多形性以及核分裂计数3项肿瘤主要特征进行评判,应用1-3记分系统对每个因素进行独立的评估,3-5分为Ⅰ级,6-7分为Ⅱ级,8-9分为Ⅲ级。清扫的淋巴结内找到肿瘤细胞确定为淋巴结转移。利用Elivision TM plus免疫组化法测定病灶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以及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表达情况。ER、PR、Ki-67均定位于细胞核,HER-2定位于细胞膜。ER、PR、 Ki-67结果判读依据染色阳性细胞数来计算,ER、PR≥1%肿瘤细胞胞核着色判读为阳性。1%肿瘤细胞胞核着色判读为阴性;Ki-67≥14%肿瘤细胞胞核着色判读为阳性,14%肿瘤细胞胞核着色判读为阴性;HER-2结果判读依据2011年修订的乳腺癌诊疗规范进行:0分:无着色;1+:任何比例的癌细胞呈现微弱或不完整胞膜着色;小于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弱至中度完整但不均匀的胞膜着色;2+:大于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弱至中度完整但不均匀的胞膜着色,少于3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强而完整的胞膜着色;3+:大于3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强而完整均匀的胞膜着色。0-1+为阴性,2-3+为阳性。以上结果均由病理专家给出,同时记录患者月经状态。首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及组织学预后因素(月经状态、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级)与ADC值大小之间的关系;用同样的统计学方法对肿瘤生物学预后因子(ER、PR、Ki-67、HER-2)的阳性组及阴性组患者之间的ADC值进行两两比较。然后,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ER、PR与ADC值之间的相关关系。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Ki-67、HER-2与ADC值之间的相关关系。所有统计分析均用SPSS 17.0软件处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8例患者共48个浸润性导管癌病灶中,病灶直径≤2.5 cm者44例,占91.7%,其中最大肿块截面积约为4.0 cm×3.0 cm,最小结节截面积约为1.0cm×0.7 cm。Ⅰ/Ⅱ级(低级别组)肿块31例,占64.6%;Ⅲ级(高级别组)17个,占35.4%。已绝经患者7例,占14.6%;伴有淋巴结转移11例,占22.9%;ER阳性表达31例,阳性率表达为64.6%;PR阳性表达32例,阳性表达率为66.7%;HER-2阳性表达26例,阳性表达率为54.1%;Ki-67阳性表达30例,阳性表达率为62.5%。从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方面分析,Ⅰ/Ⅱ级、Ⅲ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分别为(1.105±0.229)×10-3mm2/s、(0.925±0.150) ×10-3mm2/s,两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Ⅰ/Ⅱ级患者的ADC值高于Ⅲ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6)。已绝经组和未绝经组的ADC值分别为(1.039±0.196)×10-3 mm2/s和(1.042±0.227)×10-3mm2/s,两组之间的ADC值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696)。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的ADC值分别为(0.991±0.112)×10-3mm2/s和(1.057±0.243)×10-3mm2/s,有淋巴结转移组的ADC值略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但是这种差异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215)。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肿瘤预后因子ER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DC值分别为(0.988±0.184)×10-3mm2/s和(1.140±0.253)×10-3mm2/s,两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ER阳性组的ADC值显著低于阴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1)。PR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DC值分别为(0.960±0.155)×10-3mm2/s和(1.204±0.246)×10-3mm2/s,同样的方法显示PR阳性组的ADC值显著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Ki-67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DC值分别为(0.987±0.222)×10-3 mm2/s和(1.148±0.196)×10-3 mm2/s,阳性组低于阴性组,两组之间的ADC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9).HER.2阴性组和阳性组的ADC值分别为(1.096±0.260)×10-3mm2/s和(1.000±0.260)×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ER、PR与ADC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ER,r=-0.335,P=0.020;PR,r=-0.495,P=0.000).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Ki-67与ADC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r=-0.299,P=0.043);而HER-2与ADC值之间的相关关系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r=-0.146,P=0.321)。结论:从组织学方面,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Ⅰ/Ⅱ级患者的ADC值高于Ⅲ级患者的ADC值;也就是说级别越高,恶性程度越大的病变,ADC值越小。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方面,ADC值与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肿瘤预后因子ER、PR以及Ki-67之间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关系,并且ER、PR以及Ki-67阳性组患者的ADC值均显著小于阴性组患者的。尽管DWI序列在评价临床月经状态、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HER-2的表达水平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月经状态及淋巴结转移可以通过临床体检或者MRI常规序列发现。因此,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技术,乳腺磁共振检查,尤其是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不仅可以从组织学水平上、更可以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乳腺癌患者术前的评价、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随访预后提供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为乳腺病变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更为简便、易行以及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浸润性导管癌 免疫组化 预后因子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R445.2
【目录】:
  • 中文摘要6-10
  • 英文摘要10-15
  • 符号说明15-16
  • 引言16-17
  • 材料和方法17-20
  • 结果20-21
  • 讨论21-26
  • 附图(表)26-33
  • 参考文献33-38
  • 综述38-51
  • 参考文献46-51
  • 致谢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2-53
  • 外文论文53-86
  • 附件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斌,蔡世峰,高佩虹,彭洪娟;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05期


  本文关键词:3.0T MR表观扩散系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02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a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