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与提升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02:06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时代背景下造就的特殊弱势群体,庞大的民工潮造就了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其中绝大部分是隔代监护,因此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由于家庭养育功能的缺乏导致他们比其他儿童需要面对更多的风险压力甚至逆境,随之而来留守儿童问题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随着积极心理学的问世,学者将研究视角从问题视角转向从个体优势和资源利用的角度即优势视角来理解生活,通过挖掘自身潜力,以积极心态面对逆境。学者把儿童战胜不良生活事件等逆境的力量称之为抗逆力,强调对弱势群体中积极因素的作用。正视逆境,唤醒内心深处沉睡的抗逆力,激活生命之潜能,并调动内外资源来积极应对,就有可能得到良好适应结果。总之,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是一个时代背景下造就的特殊弱势群体,他们处于不利的生活环境之中,抗逆力理论提供了帮助他们藉以克服困境、健康成长的介入视角。这也正是本研究的目的和价值所在。研究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借助优势视角的抗逆力理论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终极目标是提出抗逆力的提升方案,服务于留守儿童的健...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外出农民工与留守儿童
1.2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问题
1.3 优势视角与抗逆力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3.1 学术价值
3.2 应用价值
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 理论基础
1.1 抗逆力理论
1.2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2. 文献综述
2.1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2.2 抗逆力研究综述
2.3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研究综述
2.4 现有研究评价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定性研究对象
1.2 定量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思路
3.1 研究思路
3.2 技术路线
4. 研究设计
4.1 方案设计
4.2 定性研究设计
4.3 定量研究设计
4.4 质量控制
5. 研究方法
5.1 定性研究方法
5.2 定量研究方法
5.3 统计分析软件
6. 伦理学考虑
第四章 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定性研究
1. 深入访谈实施
1.1 前期准备
1.2 访谈实施
1.3 资料汇总
2. 访谈资料分析
2.1 编码
2.2 理论抽样理论饱和检验
2.3 可视化文本云分析
3. 建构理论模型
3.1 环境—个体互动模型
3.2 理论模型结构
3.3 理论解释
3.4 理论模型优化
4. 扎根理论研究假设
第五章 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定量研究
1. 抗逆力水平的现状描述
1.1 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现状
1.2 样本留守儿童监护情况
1.3 样本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
2. 抗逆力生成的理论假设的检验
2.1 留守与否的儿童抗逆力水平存在差异
2.2 不同留守状况的儿童抗逆力水平存在差异
2.3 微观系统(个体特质)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2.4 中观系统(家庭支持)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2.5 外部系统(学校支持)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2.6 宏观系统(社区支持)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3. 抗逆力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影响因素的有序回归模型
3.2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第六章 讨论与分析
1. 留守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2. 不同留守状态对儿童抗逆力的影响
3. 个体人口学特征对抗逆力的影响
3.1 城乡差异
3.2 性别差异
3.3 年龄差异
3.4 独生子女差异
3.5 个人期望
3.6 兴趣爱好
4. 抗逆力生成的保护因素
4.1 内在保护因素
4.2 外在保护因素
5. 抗逆力生成的风险因素
5.1 内在风险因素
5.2 外在风险因素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2.1 构建抗逆力提升服务整合传递系统
2.2 个体抗逆力提升策略
2.3 环境抗逆力提升策略
第八章 创新与不足
1. 创新点
2. 不足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抽样实施
附录4: 样本个体权重
附录5: 拓展训练
附录6: 项目调查剪影(部分)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状况及其与心理韧性相关性[J]. 徐礼平,田宗远,邝宏达.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3(07)
[2]养育者行为监控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反社会行为[J]. 赵景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3)
[3]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 全国妇联课题组. 中国妇运. 2013(06)
[4]生命历程视角下童年期迁移经历与成年早期生活机会研究[J]. 刘玉兰. 人口研究. 2013(02)
[5]株洲地区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文湘兰. 中国现代医生. 2012(31)
[6]西方青少年抗逆力研究述评及启示[J]. 陈香君,罗观翠.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7]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胡会丽,陈旭.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05)
[8]农村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J]. 周宏霞.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02)
[9]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学思考[J]. 郭晓霞. 教育探索. 2012(02)
[10]不同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雷芳,贾艳杰,徐黎玲,周林霞.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09(12)
博士论文
[1]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研究[D]. 同雪莉.南京大学 2016
[2]留守儿童安全感研究[D]. 廖传景.西南大学 2015
[3]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 范方.中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西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研究[D]. 程慧娟.西南科技大学 2018
[2]留守儿童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D]. 朱晓丽.南京师范大学 2017
[3]农村留守儿童升学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阮征.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心理弹性、师生互动风格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 王俊涵.华中师范大学 2017
[5]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 常亚琼.华东理工大学 2017
[6]青年志愿者组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成效及问题研究[D]. 赵莹.华中师范大学 2016
[7]5-6岁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叙事能力的比较研究[D]. 杨月.上海师范大学 2015
[8]河南省农村留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现状研究[D]. 孙锐丽.河南大学 2015
[9]云南农村留守女童教育问题研究[D]. 张婷.云南大学 2014
[10]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何丹.江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60521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外出农民工与留守儿童
1.2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问题
1.3 优势视角与抗逆力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3.1 学术价值
3.2 应用价值
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 理论基础
1.1 抗逆力理论
1.2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2. 文献综述
2.1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2.2 抗逆力研究综述
2.3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研究综述
2.4 现有研究评价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定性研究对象
1.2 定量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思路
3.1 研究思路
3.2 技术路线
4. 研究设计
4.1 方案设计
4.2 定性研究设计
4.3 定量研究设计
4.4 质量控制
5. 研究方法
5.1 定性研究方法
5.2 定量研究方法
5.3 统计分析软件
6. 伦理学考虑
第四章 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定性研究
1. 深入访谈实施
1.1 前期准备
1.2 访谈实施
1.3 资料汇总
2. 访谈资料分析
2.1 编码
2.2 理论抽样理论饱和检验
2.3 可视化文本云分析
3. 建构理论模型
3.1 环境—个体互动模型
3.2 理论模型结构
3.3 理论解释
3.4 理论模型优化
4. 扎根理论研究假设
第五章 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定量研究
1. 抗逆力水平的现状描述
1.1 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现状
1.2 样本留守儿童监护情况
1.3 样本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
2. 抗逆力生成的理论假设的检验
2.1 留守与否的儿童抗逆力水平存在差异
2.2 不同留守状况的儿童抗逆力水平存在差异
2.3 微观系统(个体特质)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2.4 中观系统(家庭支持)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2.5 外部系统(学校支持)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2.6 宏观系统(社区支持)抗逆力作用的假设检验
3. 抗逆力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影响因素的有序回归模型
3.2 隔代抚养留守儿童抗逆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第六章 讨论与分析
1. 留守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2. 不同留守状态对儿童抗逆力的影响
3. 个体人口学特征对抗逆力的影响
3.1 城乡差异
3.2 性别差异
3.3 年龄差异
3.4 独生子女差异
3.5 个人期望
3.6 兴趣爱好
4. 抗逆力生成的保护因素
4.1 内在保护因素
4.2 外在保护因素
5. 抗逆力生成的风险因素
5.1 内在风险因素
5.2 外在风险因素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2.1 构建抗逆力提升服务整合传递系统
2.2 个体抗逆力提升策略
2.3 环境抗逆力提升策略
第八章 创新与不足
1. 创新点
2. 不足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抽样实施
附录4: 样本个体权重
附录5: 拓展训练
附录6: 项目调查剪影(部分)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状况及其与心理韧性相关性[J]. 徐礼平,田宗远,邝宏达.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3(07)
[2]养育者行为监控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反社会行为[J]. 赵景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3)
[3]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 全国妇联课题组. 中国妇运. 2013(06)
[4]生命历程视角下童年期迁移经历与成年早期生活机会研究[J]. 刘玉兰. 人口研究. 2013(02)
[5]株洲地区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文湘兰. 中国现代医生. 2012(31)
[6]西方青少年抗逆力研究述评及启示[J]. 陈香君,罗观翠.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7]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胡会丽,陈旭.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05)
[8]农村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J]. 周宏霞.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2(02)
[9]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学思考[J]. 郭晓霞. 教育探索. 2012(02)
[10]不同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雷芳,贾艳杰,徐黎玲,周林霞.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09(12)
博士论文
[1]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研究[D]. 同雪莉.南京大学 2016
[2]留守儿童安全感研究[D]. 廖传景.西南大学 2015
[3]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 范方.中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西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研究[D]. 程慧娟.西南科技大学 2018
[2]留守儿童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的干预研究[D]. 朱晓丽.南京师范大学 2017
[3]农村留守儿童升学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阮征.华中师范大学 2017
[4]心理弹性、师生互动风格对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 王俊涵.华中师范大学 2017
[5]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 常亚琼.华东理工大学 2017
[6]青年志愿者组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成效及问题研究[D]. 赵莹.华中师范大学 2016
[7]5-6岁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叙事能力的比较研究[D]. 杨月.上海师范大学 2015
[8]河南省农村留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现状研究[D]. 孙锐丽.河南大学 2015
[9]云南农村留守女童教育问题研究[D]. 张婷.云南大学 2014
[10]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何丹.江西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60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16052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