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功能影像预测复发脑胶质瘤及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预后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0:13

  本文关键词:功能影像预测复发脑胶质瘤及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预后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部分 18F-FLT PET预测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研究研究目的: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具有很强的侵袭性和致死性。经过标准治疗的恶性胶质瘤仍容易出现局部复发。18F-FLT PET可以无创的检测活体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研究表明18F-FLT PET在脑胶质瘤的诊断、分级、鉴别肿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以及预测原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目的是评价18F-FLT PET预测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价值。方法:56名复发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纳入该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同一周内接受18F-FLT PET及MRI检查。在PET图像上测量肿瘤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ax),并由此计算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摄取比值(T/N ratio)。分别在PET图像(增殖体积,PV)及MRI T1增强图像(Vol-MRI)上勾画肿瘤体积。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直至死亡。总生存时间定义为从PET检查到死亡的时间。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来检验18FLT-PET得出的参数SUVmax, T/N ratio, PV以及其他临床参数预测复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的价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用来确定各参数的预测复发胶质瘤患者生存的最佳阈值。结果: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5-3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8个月。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以下参数:肿瘤的病理分级(p=0.042), KPS评分(p=0.041),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摄取比值(p0.01),MRI T1增强像上的肿瘤体积Vol-MRI(p=0.041),和增殖肿瘤体积PV(p0.001)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但是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增殖肿瘤体积PV(p0.01)和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摄取比值(p=0.01)是独立的生存预测因素。预测长生存的增殖体积及肿瘤与正常组织比值的阈值分别是16.88cm3和10.94。使用该阈值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的生存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8F-FLT PET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影像学技术,可以在体外监测恶性脑胶质瘤复发后的增殖活性,18F-FLT PET-CT显像得出的复发恶性胶质瘤的增殖体积PV和肿瘤与对侧正常组织的摄取比值是初次复发的恶性胶质瘤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复发时肿瘤的T/N比值≤10.94或PV≤16.88cm3的患者生存期比肿瘤摄取比值高、肿瘤增殖体积大的患者更长。增殖活性体积比磁共振图像上增强的肿瘤体积更能预测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通过18F-FLT PET显像,可以帮助肿瘤学医生判断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决策的制定,对于增殖活性体积较大或摄取比值较高的患者,给予更积极的治疗或更密切的随访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第二部分 18F-FDG PET/CT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姑息性放疗疼痛反应及局控时间的研究研究目的: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发生骨转移的恶性实体肿瘤之一,三分之一以上的非小细胞肺癌可能出现骨转移,且以溶骨性转移为主。姑息性放疗是骨转移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18F-FDG PET-CT对溶骨性骨转移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但是关于18F-FDG的摄取值与NSCLC骨转移的疼痛相关性及其对治疗的反应仍鲜有报道。本研究目的是评价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灶疼痛的相关性;并评价治疗前后SUVmax及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率(△SUVmax)预测姑息性放疗后骨痛缓解和局部控制时间的作用。研究方法:这项回顾性的研究得到山东省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共7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85处骨转移灶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姑息性放疗前后接受18F-FDG PET-CT检查。记录使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价的每处骨转移灶的疼痛评分和治疗前后的SUVmax。评价疼痛评分和放疗后疼痛反应与治疗前和治疗后病灶SUVmax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野内无进展生存(in-fiel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野内无骨相关事件生存(in-field event-free survival EFS)的预测因素。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用来确定18F-FDG PET相关参数的最佳预测界值。研究结果:治疗前骨转移灶的SUVmax与最初的疼痛评分密切相关(r=0.885,p0.001),放疗后SUMmax的变化与治疗后疼痛反应相关(p=0.001)。中位随访时间为7.4月(1.8-26.0月),截止到2014年3月,仍有6名患者存活,6例存活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6.2月(13.7-26.0月)。中位的骨转移后生存时间为6.2月。骨转移后3月,6月,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5,51.4,23.0,和8.1%。在随访中,不论有无放疗野外的复发或转移,分别有47.03%和38.92%的病灶出现野内影像学进展和野内骨相关事件。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骨转移灶SUVmax高(≥8.2)是较差的野内PFS (progress free survival)和EFS (event free survival)的独立预测因素(风险比:Hazard ratio, HR分别为1.42和1.46;p值分别为0.044和0.005)。放疗后SUVmax降低(≥28.3%)是野内PFS和EFS独立的预测因素(HR分别为0.59和0.60, p值均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同时满足治疗前SUVmax8.2和治疗后ΔSUVmax≥28.31%的患者与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患者相比,野内PFS(18.41月vs8.44月)和EFS(22.83月vs 11.04月)更长。结论:接受姑息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前病灶的SUVmax与病灶的疼痛严重程度相关并可预测放疗后的局部控制时间。放疗后SUVmax的改变与患者的疼痛反应有关和并可预测局部控制时间。18SF-FDG PET-CT为NSCLC骨转移姑息性放疗的预后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预测方法,能为这些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对于治疗前SUVmax较高或治疗后SUVmax降低较小的患者,给予更积极的治疗。
【关键词】:~(18)F-FLT PET MRI 恶性胶质瘤 复发 生存预测 ~(18)F-FDG PET 骨转移 非小细胞肺癌 放疗 标准摄取值(SUV)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4.2;R739.41
【目录】:
  • 中文摘要8-11
  • 英文摘要11-15
  • 符号说明15-17
  • 第一部分 ~(18)F-FLT PET预测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的研究17-37
  • 1.1 前言17-18
  • 1.2 材料与方法18-21
  • 1.2.1 入组人群18
  • 1.2.2. MRI检查18-19
  • 1.2.3. ~(18)F-FLT合成与标记19-20
  • 1.2.4. ~(18)F-FLT PET-CT扫描20
  • 1.2.5. 磁共振图像分析及解剖靶区勾画20
  • 1.2.6. ~(18)F-FLT PET-CT图像分析及增殖靶区勾画20-21
  • 1.2.7. 统计学分析21
  • 1.3. 结果21-22
  • 1.3.1 患者和肿瘤的一般特征21-22
  • 1.3.2. 随访结果22
  • 1.3.3. 生存分析22
  • 1.4 讨论22-25
  • 1.5 小结25-26
  • 1.6 参考文献26-31
  • 1.7 图表31-37
  • 第二部分 ~(18)F-FDG PET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姑息性放疗疼痛反应及局控时间的研究37-59
  • 1.1 前言37-38
  • 1.2 材料与方法38-41
  • 1.2.1 入组人群38
  • 1.2.2 PET-CT扫描38-39
  • 1.2.3 图像分析39
  • 1.2.4 放射治疗39
  • 1.2.5 反应评价和随访39-40
  • 1.2.6 统计学分析40-41
  • 1.3 结果41-43
  • 1.3.1 患者及骨转移灶一般特征41
  • 1.3.2 短期疗效评价及随访41-42
  • 1.3.3 PET结果与疼痛评分的相关性分析42
  • 1.3.4 野内PFS及野内EFS相关因素42-43
  • 1.3.5 ROC曲线分析43
  • 1.4 讨论43-45
  • 1.5 小结45-47
  • 1.6 参考文献47-51
  • 1.7 图表51-59
  • 综述59-70
  • 参考文献64-70
  • 致谢70-71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摘要71-73
  • 外文论文73-11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林;脑胶质瘤的治疗 前言[J];山东医药;2001年07期

2 韩立虎,叶应湖,王国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J];咸宁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李煜;脑胶质瘤误诊10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2年14期

4 王瑞民,田嘉禾,刘雁翎,陈英茂;目测分级法鉴别脑胶质瘤复发或残存的价值[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5 赵希鹏;脑胶质瘤病一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2003年09期

6 陈灿中;5例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J];云南医药;2004年04期

7 张华楸,舒凯,叶飞,郭东升,牛洪泉,雷霆,李龄;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8 ;《脑胶质瘤》出版[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09期

9 迟鸿冰;边海泉;;脑胶质瘤超声表现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10 廉晓宇;牛广宇;;脑胶质瘤治疗展望[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学海;石梅;肖锋;;分次伽马刀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傅相平;李安民;;脑胶质瘤瘤区化疗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殷增进;;脑胶质瘤伽马刀治疗临床分析[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汪志明;陈淑珍;王林;;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胶质瘤24例报道[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沈宏;郑学胜;祝向东;傅伟明;胡未伟;黄欣;朱永坚;李立;龚江标;;脑胶质瘤病理特征与预后[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卢刚;吴旭;;脑胶质瘤放、化疗前后血脑屏障的组织学研究[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祝鸣兰;方卫琴;;~(125)Ⅰ粒子治疗脑胶质瘤15例的护理[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熊晓鹏;胡超苏;;脑胶质瘤的放射治疗临床研究进展[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蒋恒;杨伟志;高黎;雷明芳;石慧珍;徐国镇;;脑胶质瘤分次照射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姚瑜;叶红星;汤旭群;花玮;史之峰;高晓宁;汪洋;汪寅;吴劲松;秦智勇;毛颖;周良辅;;脑胶质瘤个体化综合治疗体系的建立和发展[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争春 朱广平 记者 陈磊;不用开刀就能“精确定位”脑胶质瘤[N];科技日报;2013年

2 邹争春 朱广平;脑胶质瘤诊断有望从“有创”到“无创”[N];中国医药报;2013年

3 张献怀;我国脑胶质瘤研究获新进展[N];大众科技报;2007年

4 本报通讯员 张献怀;对脑胶质瘤进行局部强力“打击”[N];大众科技报;2007年

5 张献怀;脑胶质瘤别急着手术[N];健康时报;2007年

6 张献怀;科学家提出对脑胶质瘤应进行局部强力打击[N];科技日报;2007年

7 金源;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构建国家生物医药基地[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张献怀;对脑胶质瘤应进行局部强力打击[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朱立明;切脑胶质瘤用超声引导[N];健康时报;2007年

10 通讯员 张献怀;脑胶质瘤临床研究与治疗获新进展[N];大众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芬;功能影像预测复发脑胶质瘤及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预后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耀伍;FOXC2在脑胶质瘤中表达并与其他肿瘤标记物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病理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吴秀伟;Rab27a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在老年脑胶质瘤中的临床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4 范薇薇;中国汉族人群脑胶质瘤遗传易感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丹;脑胶质瘤微小RNA调控网络的识别[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佳;术中超声引导脑胶质瘤切除及其超声造影与微血管密度关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7 周菊英;脑胶质瘤综合热疗与放疗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8 王小宜;脑胶质瘤病理级别及侵袭性与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9 张洪涛;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李蕴博;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文博;酪氨酸激酶2(DDR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姚冉;孕烷X受体在脑胶质瘤中的临床意义[D];新乡医学院;2015年

3 赵江华;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朱潇鹏;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差异microRNA的表达谱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李政;胶质瘤MGMT的表达及意义[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6 夏为民;DNA拓扑异构酶Ⅱalpha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7 龚才桂;脑胶质瘤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8 宋磊;~1H-MRS在脑胶质瘤诊断及分级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7年

9 晋晖;脑胶质瘤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临床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杨初蔚;脑胶质瘤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功能影像预测复发脑胶质瘤及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预后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17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7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