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恶性心包积液脱落细胞的形态学和分子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1-05-12 00:06
第一部分: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在肺腺癌性心包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细胞蜡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标记在恶性心包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晚期肺腺癌发生心包转移的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41例恶性心包积液的液基细胞学制片、细胞蜡块HE切片以及免疫组化En Vison两步法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液基细胞学及细胞蜡块组织学不同的形态特点,免疫组化标记TTF-1、Napsin A、CK7、P40、CK5/6、GCDFP-15、ER、Cg A、Villin、CK20、CDX-2、CR、MC、CD20和CD3明确诊断及判断肿瘤组织学来源。利用COX曲线评估TTF-1和Napsin A两项抗体在肺腺癌心包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液基细胞学玻片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团簇状或散在排列,细胞异型,核大深染,核分裂可见;细胞蜡块玻片见肿瘤细胞集中,部分保持了原始细胞学形态特征及组织学结构。41例恶性心包积液细胞学蜡块经免疫组化染色证实肺腺癌来源的29例,占所有恶性肿瘤的70.7%。肺小细胞癌来源2例,肺鳞状细胞癌来源1例,乳腺癌来源4例,淋巴瘤来源2例,胃肠道来源腺癌2例及间皮瘤1例。TTF-1和Napsi...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在肺腺癌性心包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标本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方法
1.4.1 TCT制片
1.4.2 细胞蜡块制作
1.4.3 免疫组化染色
1.4.4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TCT细胞制片观察
2.2 细胞蜡块切片观察
2.3 免疫组化诊断分型
2.4 TTF-1和NapsinA在肺腺癌心包转移细胞中诊断价值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肺腺癌恶性心包积液脱落细胞的形态学和分子学特征
1.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标本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资料
2.2 细胞形态学特征
2.3 分子学特征
2.4 细胞形态学和分子学特征的相关性
3.讨论
4.结论
第三部分 :二代测序技术在肺腺癌恶性心包积液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1.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标本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方法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NGS法检测结果
2.2 NGS法与ARMS法检测EGFR结果比较
2.3 NGS法与ARMS法检测KRAS结果比较
2.4 NGS法与FISH法检测ALK和c-MET结果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c-MET基因扩增的研究[J]. 李扬,于忠和.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14 (08)
[2]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脑转移灶EGFR基因突变状况的一致性研究[J]. 王帅,胡南,陈川,肖华亮,罗维,李娟,胡金蓉,吴艳,杨镇洲.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10)
[3]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EGFR、KRAS和MET基因状态比较[J]. 马洁韬,韩琤波,荆薇,赵健竹,周洋,黄乐天,李耀勇,白冬梅,邹华伟. 现代肿瘤医学. 2013(05)
[4]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KRAS和EGFR基因状态的比较及其临床意义[J]. 孙蕾娜,张强,栾焕玲,战忠利,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2012(14)
本文编号:3182353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细胞蜡块结合免疫组化在肺腺癌性心包积液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标本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方法
1.4.1 TCT制片
1.4.2 细胞蜡块制作
1.4.3 免疫组化染色
1.4.4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TCT细胞制片观察
2.2 细胞蜡块切片观察
2.3 免疫组化诊断分型
2.4 TTF-1和NapsinA在肺腺癌心包转移细胞中诊断价值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肺腺癌恶性心包积液脱落细胞的形态学和分子学特征
1.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标本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资料
2.2 细胞形态学特征
2.3 分子学特征
2.4 细胞形态学和分子学特征的相关性
3.讨论
4.结论
第三部分 :二代测序技术在肺腺癌恶性心包积液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1.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标本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方法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NGS法检测结果
2.2 NGS法与ARMS法检测EGFR结果比较
2.3 NGS法与ARMS法检测KRAS结果比较
2.4 NGS法与FISH法检测ALK和c-MET结果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c-MET基因扩增的研究[J]. 李扬,于忠和.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14 (08)
[2]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脑转移灶EGFR基因突变状况的一致性研究[J]. 王帅,胡南,陈川,肖华亮,罗维,李娟,胡金蓉,吴艳,杨镇洲.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3(10)
[3]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EGFR、KRAS和MET基因状态比较[J]. 马洁韬,韩琤波,荆薇,赵健竹,周洋,黄乐天,李耀勇,白冬梅,邹华伟. 现代肿瘤医学. 2013(05)
[4]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KRAS和EGFR基因状态的比较及其临床意义[J]. 孙蕾娜,张强,栾焕玲,战忠利,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2012(14)
本文编号:3182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18235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