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动力疗法治疗小鼠乳腺癌的生物效应三维空间分布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6 12:57
作为一种新型无创肿瘤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以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富集于肿瘤部位的光敏剂以达到杀伤肿瘤的目的。其对肿瘤的杀伤机制包含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光在组织中的分布、组织对光的吸收、光敏剂在组织中的分布以及反应区域氧的支持;因此,与传统的放、化疗不同,PDT是一种独特的具有强烈空间分布性的效应机制。PDT作用机制的研究与肿瘤精准治疗密切相关,目前对其肿瘤治疗机制的研究主要基于其三要素及其诱导的肿瘤组织生物效应,包括对光、光敏剂和氧在生物组织中的分布以及PDT作用后引起的直接生物效应和间接生物效应的研究。虽然大量研究人员对光子、光敏剂和氧在组织中的分布以及PDT诱导的局部细胞坏死、凋亡和对微血管的作用等生物效应机制进行了研究,然而目前PDT治疗肿瘤的生物效应空间分布的研究还较为欠缺,单纯的三要素空间模型和局部效应无法完成对临床PDT精准治疗的指导和辅助作用。目的:建立PDT全肿瘤样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图片集,分析PDT生物效应的三维空间分布,构建PDT生物效应三维模型,为临床PDT精准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和辅助作用。方法:为了构建光动力杀...
【文章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光动力疗法现状
1.1.2 光动力疗法原理和作用机制
1.1.3 光动力生物效应
1.1.4 光动力疗法空间分布模型
1.2 立题依据和创新性分析
1.2.1 光动力生物效应三维空间分布的意义
1.2.2 三维分子重建
1.2.3 空间分布分析
1.2.4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光动力治疗乳腺癌动物模型
2.1 实验器材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材料和试剂
2.1.3 主要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复苏
2.2.2 细胞传代
2.2.3 细胞冻存
2.2.4 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
2.2.5 光动力治疗
2.3 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肿瘤组织样本的制备与分子标记
3.1 肿瘤组织蜡块准备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材料和试剂
3.1.3 实验方法和结果
3.2 H&E染色
3.2.1 H&E染色原理
3.2.2 H&E染色器材与试剂
3.2.3 H&E染色步骤
3.2.4 H&E染色结果
3.3 TUNEL免疫组化染色
3.3.1 TUNEL免疫组化染色原理
3.3.2 TUNEL免疫组化染色器材与试剂
3.3.3 TUNEL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3.3.4 TUNEL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4 CD31免疫组化染色
3.4.1 CD31免疫组化染色原理
3.4.2 CD31免疫组化染色器材与试剂
3.4.3 CD31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3.4.4 CD3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视野数字化病理切片图像处理
4.1 H&E染色病理切片图像处理
4.1.1 实验设备
4.1.2 实验方法和结果
4.1.3 图像分割阈值的设定
4.2 TUNEL免疫组化病理切片图像处理
4.2.1 实验设备
4.2.2 实验方法和结果
4.2.3 棕褐色细胞核凋亡信号的提取
4.3 CD31免疫组化病理切片图像处理
4.3.1 实验设备
4.3.2 实验方法和结果
4.3.3 棕褐色细胞膜血管信号的提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动力生物效应的三维空间分布
5.1 肿瘤组织光分布模拟
5.1.1 实验目的和方法
5.1.2 实验结果
5.2 肿瘤组织坏死分布分析
5.2.1 实验目的和方法
5.2.2 实验结果
5.2.3 讨论
5.2.4 结论
5.3 肿瘤组织凋亡分布分析
5.3.1 目的和方法
5.3.2 实验结果
5.3.3 讨论
5.3.4 结论
5.4 肿瘤组织血管分布分析
5.4.1 目的和方法
5.4.2 实验结果
5.4.3 讨论
5.4.4 结论
5.5 肿瘤组织坏死、凋亡和血管分布关系分析
5.5.1 实验目的和方法
5.5.2 实验结果
5.5.3 讨论
5.5.4 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6.2.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6.2.2 生物效应三维空间分布建立和分析方法
6.2.3 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论文、专利及科研项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肿瘤缺氧微环境对光动力疗法抗肿瘤的影响[J]. 王筱冰,谢李芬,吕明威,刘全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2]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和数学形态学的遥感图像潮沟提取方法[J]. 朱言江,韩震,和思海,胡旭冉,陈佩达.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01)
[3]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王秀丽,顾恒,郑和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5 (10)
[4]新型靶向光敏剂光动力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 李鹏熙,李毅,李东红. 肿瘤学杂志. 2014(05)
[5]采用局部动态阈值的图像分割算法[J]. 黄河,李庆武,范习健. 光电子技术. 2011(01)
[6]免疫缺陷动物裸鼠[J]. 周雪瑞,黄选东. 生物学教学. 2007(03)
[7]ALA-PDT对多种白血病细胞破坏作用的实验研究[J]. 张宝琴,肖谧,苗丽霞,张镇西. 激光生物学报. 2004(06)
[8]抗坏血酸对血卟啉衍生物渗入肿瘤组织及其光敏作用的影响[J]. 陈煜清,李长岭,刘永志,王健,宋序彦. 中华肿瘤杂志. 1997(05)
[9]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Photocarcinorin and their tumor-photobiological activities[J]. 陈文晖,段祥生,许德余.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 1991(04)
博士论文
[1]PSD-007介导的光动力疗法治疗骨肉瘤的实验研究[D]. 胡硕.第二军医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89731
【文章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光动力疗法现状
1.1.2 光动力疗法原理和作用机制
1.1.3 光动力生物效应
1.1.4 光动力疗法空间分布模型
1.2 立题依据和创新性分析
1.2.1 光动力生物效应三维空间分布的意义
1.2.2 三维分子重建
1.2.3 空间分布分析
1.2.4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光动力治疗乳腺癌动物模型
2.1 实验器材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材料和试剂
2.1.3 主要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复苏
2.2.2 细胞传代
2.2.3 细胞冻存
2.2.4 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
2.2.5 光动力治疗
2.3 实验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肿瘤组织样本的制备与分子标记
3.1 肿瘤组织蜡块准备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材料和试剂
3.1.3 实验方法和结果
3.2 H&E染色
3.2.1 H&E染色原理
3.2.2 H&E染色器材与试剂
3.2.3 H&E染色步骤
3.2.4 H&E染色结果
3.3 TUNEL免疫组化染色
3.3.1 TUNEL免疫组化染色原理
3.3.2 TUNEL免疫组化染色器材与试剂
3.3.3 TUNEL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3.3.4 TUNEL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4 CD31免疫组化染色
3.4.1 CD31免疫组化染色原理
3.4.2 CD31免疫组化染色器材与试剂
3.4.3 CD31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3.4.4 CD3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视野数字化病理切片图像处理
4.1 H&E染色病理切片图像处理
4.1.1 实验设备
4.1.2 实验方法和结果
4.1.3 图像分割阈值的设定
4.2 TUNEL免疫组化病理切片图像处理
4.2.1 实验设备
4.2.2 实验方法和结果
4.2.3 棕褐色细胞核凋亡信号的提取
4.3 CD31免疫组化病理切片图像处理
4.3.1 实验设备
4.3.2 实验方法和结果
4.3.3 棕褐色细胞膜血管信号的提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动力生物效应的三维空间分布
5.1 肿瘤组织光分布模拟
5.1.1 实验目的和方法
5.1.2 实验结果
5.2 肿瘤组织坏死分布分析
5.2.1 实验目的和方法
5.2.2 实验结果
5.2.3 讨论
5.2.4 结论
5.3 肿瘤组织凋亡分布分析
5.3.1 目的和方法
5.3.2 实验结果
5.3.3 讨论
5.3.4 结论
5.4 肿瘤组织血管分布分析
5.4.1 目的和方法
5.4.2 实验结果
5.4.3 讨论
5.4.4 结论
5.5 肿瘤组织坏死、凋亡和血管分布关系分析
5.5.1 实验目的和方法
5.5.2 实验结果
5.5.3 讨论
5.5.4 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6.2.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6.2.2 生物效应三维空间分布建立和分析方法
6.2.3 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论文、专利及科研项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肿瘤缺氧微环境对光动力疗法抗肿瘤的影响[J]. 王筱冰,谢李芬,吕明威,刘全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2]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和数学形态学的遥感图像潮沟提取方法[J]. 朱言江,韩震,和思海,胡旭冉,陈佩达.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01)
[3]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王秀丽,顾恒,郑和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5 (10)
[4]新型靶向光敏剂光动力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 李鹏熙,李毅,李东红. 肿瘤学杂志. 2014(05)
[5]采用局部动态阈值的图像分割算法[J]. 黄河,李庆武,范习健. 光电子技术. 2011(01)
[6]免疫缺陷动物裸鼠[J]. 周雪瑞,黄选东. 生物学教学. 2007(03)
[7]ALA-PDT对多种白血病细胞破坏作用的实验研究[J]. 张宝琴,肖谧,苗丽霞,张镇西. 激光生物学报. 2004(06)
[8]抗坏血酸对血卟啉衍生物渗入肿瘤组织及其光敏作用的影响[J]. 陈煜清,李长岭,刘永志,王健,宋序彦. 中华肿瘤杂志. 1997(05)
[9]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Photocarcinorin and their tumor-photobiological activities[J]. 陈文晖,段祥生,许德余.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 1991(04)
博士论文
[1]PSD-007介导的光动力疗法治疗骨肉瘤的实验研究[D]. 胡硕.第二军医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89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18973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