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固有频率探讨局部振动治疗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肢体功能恢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3 13:46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常导致患者运动及感觉等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表现、阻碍活动参与,致生活质量下降的同时亦增加社会负担。如何促进其功能恢复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振动治疗现已被证实具有能够提高肢体肌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但应用振动刺激治疗疾病时所采用的振动参数不尽相同,且无选择依据。本课题组基于前期研究发现振动治疗时频率是产生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每个生物体都是一个弹性体,振动时可看成弹簧-质量-阻尼系统,各组织器官都有它的固有频率存在。因此,本实验将以测得的固有频率为基础设定小于、等于、大于固有频率的振动参数,并将其应用于坐骨神经钳夹伤大鼠模型作局部振动治疗,利用行为学、电生理、组织形态学等方法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究其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潜在效应途径,为振动治疗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部分: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臀大肌、小腿三头肌固有频率测定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Ⅲ度损伤模型,并测定损伤后大鼠臀大肌、小腿三头肌固有频率,分别观察不同状态下其相同部位的固有频率是否一致,为振动治疗频率的选择提供实验依...
【文章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坐骨神经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62.结果2.1坐骨神经Ⅲ度损伤模型鉴定1)电生理检测:模型组MNCV均下降至10m/s以下,模型组离散度较大可能是由于模型组中有两个数据较高(4.50m/s、7.14m/s),但均在10m/s以下,符合判定标准;由图2所示,模型组动作电位波幅亦明显降低。表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m/s)组别例数(n)MNCV正常组662.93±7.17模型组62.95±2.36*F--377.941P--<0.001注:*表示与正常组比较,P<0.001空白组模型组图3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NCV)注:A、A’-潜伏期;B、B’-波幅2)神经形态学HE染色正常组:神经纤维结构完整、排列整齐,由大小不等的神经束组成,神经束外被神经束膜及外膜包绕,轴突直径较一致。模型组:神经纤维断裂且排列紊乱,间质血管充血,组织结构排列疏松,神经束膜仍保持连续性。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0麻醉组-臀大肌麻醉组-小腿三头肌图5臀大饥小腿三头肌固有频率峰值图注:虚线为固有频率峰值;X轴为频率;Y轴为幅值3.分析与讨论3.1坐骨神经Ⅲ度损伤的模型建立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较常见[21],常导致患者运动及感觉等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表现、阻碍活动参与,严重者可致终身残疾。周围神经损伤可根据其损伤的程度及部位的不同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大多以坐骨神经、胫神经、腓神经、臂丛神经等进行研究,根据SunderlandV度[18]分类法可将周围神经损伤分为:I度:神经失用,仅神经传导功能丧失,神经轴索仍保持完整或部分脱髓鞘改变;Ⅱ度:神经轴索中断,损伤的远端发生华勒变性但神经内膜管仍完整;Ⅲ度:神经束内神经纤维中断,但束膜仍保持连续性;Ⅳ度:部分神经束中断,神经外膜仍完整;Ⅴ度:神经完全离断,断端出血、水肿,日后形成瘢痕。因周围神经解剖和功能上的特殊性,故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周围神经挤压伤在周围神经损伤中比较常见,严重者可致神经损伤段的神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阻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通路后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 李向哲,王红星,谢财忠,吴勤峰,宋新建,曹雅娜,方露,丁洁,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12)
[2]肌肉振动治疗配合常规康复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 朱昌娥,余波,张雯,陈文华,祁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08)
[3]活血通督汤对脊髓损伤后BDNF/TrkB信号表达的影响[J]. 范筱,吴杨鹏,汪今朝,张俐.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5)
[4]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研究及应用[J]. 张小满,石萍,喻洪流.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6(05)
[5]头穴丛刺结合跑台训练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轴突再生及S-100蛋白表达影响[J]. 王艳,赵玖玫,朱路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08)
[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J]. 王晓华,程明和,王新霞,王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5(06)
[7]全身机械振动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方斌,易春智,陈雷雷,张庆文,黄伟毅. 广东医学. 2014(16)
[8]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评估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程度[J]. 许松云,逄鑫,王宝华. 实用医药杂志. 2014(08)
[9]振动训练对大鼠腓肠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J]. 古福明,蒋丽.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07)
[10]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王艳,王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06)
博士论文
[1]三法三穴调节细胞自噬促进SN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机理研究[D]. 杨超.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2]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对废用性肌萎缩大鼠康复效果及机制研究[D]. 黄鹏.北京体育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振动疗法结合超声波治疗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观察[D]. 符之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
[2]不同频率电针对急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L4-L5脊髓中Bcl-2、Eax及P53的表达影响[D]. 伊娜.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
[3]CNT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视神经钳夹伤大鼠RGCs的保护作用[D]. 武晶晶.天津医科大学 2014
[4]生物谐振影响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电生理研究[D]. 张文通.南京医科大学 2013
[5]人体肌肉生物谐振刺激的初步研究[D]. 张园园.南京医科大学 2012
[6]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 叶俊丽.青岛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19727
【文章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坐骨神经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62.结果2.1坐骨神经Ⅲ度损伤模型鉴定1)电生理检测:模型组MNCV均下降至10m/s以下,模型组离散度较大可能是由于模型组中有两个数据较高(4.50m/s、7.14m/s),但均在10m/s以下,符合判定标准;由图2所示,模型组动作电位波幅亦明显降低。表1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m/s)组别例数(n)MNCV正常组662.93±7.17模型组62.95±2.36*F--377.941P--<0.001注:*表示与正常组比较,P<0.001空白组模型组图3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NCV)注:A、A’-潜伏期;B、B’-波幅2)神经形态学HE染色正常组:神经纤维结构完整、排列整齐,由大小不等的神经束组成,神经束外被神经束膜及外膜包绕,轴突直径较一致。模型组:神经纤维断裂且排列紊乱,间质血管充血,组织结构排列疏松,神经束膜仍保持连续性。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0麻醉组-臀大肌麻醉组-小腿三头肌图5臀大饥小腿三头肌固有频率峰值图注:虚线为固有频率峰值;X轴为频率;Y轴为幅值3.分析与讨论3.1坐骨神经Ⅲ度损伤的模型建立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较常见[21],常导致患者运动及感觉等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表现、阻碍活动参与,严重者可致终身残疾。周围神经损伤可根据其损伤的程度及部位的不同所产生的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大多以坐骨神经、胫神经、腓神经、臂丛神经等进行研究,根据SunderlandV度[18]分类法可将周围神经损伤分为:I度:神经失用,仅神经传导功能丧失,神经轴索仍保持完整或部分脱髓鞘改变;Ⅱ度:神经轴索中断,损伤的远端发生华勒变性但神经内膜管仍完整;Ⅲ度:神经束内神经纤维中断,但束膜仍保持连续性;Ⅳ度:部分神经束中断,神经外膜仍完整;Ⅴ度:神经完全离断,断端出血、水肿,日后形成瘢痕。因周围神经解剖和功能上的特殊性,故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周围神经挤压伤在周围神经损伤中比较常见,严重者可致神经损伤段的神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阻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通路后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 李向哲,王红星,谢财忠,吴勤峰,宋新建,曹雅娜,方露,丁洁,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12)
[2]肌肉振动治疗配合常规康复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 朱昌娥,余波,张雯,陈文华,祁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08)
[3]活血通督汤对脊髓损伤后BDNF/TrkB信号表达的影响[J]. 范筱,吴杨鹏,汪今朝,张俐.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5)
[4]振动疗法在康复中的研究及应用[J]. 张小满,石萍,喻洪流.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6(05)
[5]头穴丛刺结合跑台训练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轴突再生及S-100蛋白表达影响[J]. 王艳,赵玖玫,朱路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08)
[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缓释微球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J]. 王晓华,程明和,王新霞,王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5(06)
[7]全身机械振动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方斌,易春智,陈雷雷,张庆文,黄伟毅. 广东医学. 2014(16)
[8]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评估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程度[J]. 许松云,逄鑫,王宝华. 实用医药杂志. 2014(08)
[9]振动训练对大鼠腓肠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J]. 古福明,蒋丽.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07)
[10]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 王艳,王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06)
博士论文
[1]三法三穴调节细胞自噬促进SN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机理研究[D]. 杨超.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
[2]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对废用性肌萎缩大鼠康复效果及机制研究[D]. 黄鹏.北京体育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振动疗法结合超声波治疗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观察[D]. 符之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
[2]不同频率电针对急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L4-L5脊髓中Bcl-2、Eax及P53的表达影响[D]. 伊娜.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
[3]CNT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视神经钳夹伤大鼠RGCs的保护作用[D]. 武晶晶.天津医科大学 2014
[4]生物谐振影响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电生理研究[D]. 张文通.南京医科大学 2013
[5]人体肌肉生物谐振刺激的初步研究[D]. 张园园.南京医科大学 2012
[6]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 叶俊丽.青岛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19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31972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