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优生学的伦理反思及生殖遗传学技术的伦理探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17:11

  本文关键词:优生学的伦理反思及生殖遗传学技术的伦理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遗传学研究和知识的应用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前诊断、产前筛查、移植前基因诊断等生殖遗传学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个体和家庭生育决策的制定。然而,这些知识和技术的运用也引发了人们对20世纪前半叶优生学运动可能复活的担忧。彼时的优生学运动被视为人类首次运用遗传学知识对自身后代进行大规模干预的尝试,但最终却以剥夺个体自由、种族歧视、和纳粹的暴行收场。当下人们运用遗传学知识对人类生殖的干预则被视为第二次尝试,如何避免历史上优生学错误的再次出现已成为当下生殖遗传学技术应用的关注焦点。人们对优生学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仍存在历史上优生学的痕迹,体现在对婚姻与生育的捆绑、非自愿绝育和人工流产、对残疾人的歧视等诸多方面。尽管这些法律法规的目的——促进未来后代的健康,能够得到伦理学辩护,但其缺乏应有的程序公正。此外,由于国内缺乏对优生学中伦理问题的梳理和分析,且存在不少对于优生学的错误理解,阻碍了人们对生殖遗传学技术应用中伦理问题的探究,也间接影响到遗传学研究和技术的应用。本文从生命伦理学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优生学中的伦理问题,试图澄清优生学这一概念,并通过构建具有针对性的伦理学评价框架,为确保遗传学在促进人类福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进行尝试。本文在对中西方优生学历史进行详细梳理的基础之上,对历史上的优生学进行伦理反思,并指出优生学概念的核心,即使用遗传学知识提升人类质量。这一概念不单是对历史及当下优生学的概括,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对优生学之探讨。在对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及高等教育教材中优生学思想的梳理及现有生殖遗传学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归纳了法律法规与技术应用中所面临的伦理难题,并通过对主要伦理学理论的梳理及历史的经验,提出评价优生学问题的伦理学框架:受益、不伤害、自主性、公正、公众参与、学术自由与责任。本文依次从生殖自由、公正、歧视等三方面,对优生学和生殖遗传学技术的应用进行伦理分析:首先明确生殖自由在个体生殖决策及公共卫生干预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引入伤害原则及确保后代开放未来的权利这两个原则明确父母在生育中的义务;其次,明确生殖遗传学技术对后代健康的重要性,提出确保个体生殖自由和后代健康福祉的必要条件为医疗卫生的公正分配,并指出公共卫生中此类技术的应用并不必然会引发历史上优生学的复活;最后,针对残疾人权利保护者对生殖遗传学技术应用的批判进行针对性的反驳,明确此类技术应用的目的在于促进后代的健康与福祉,并非是对残疾人的歧视,同时从公正原则出发指出社会整体应当给予残疾人必要的支持。本文在对以上伦理问题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第一,明确优生学在中英文语境下的含义,指出“优生学”一词的使用必须谨慎;第二,建议对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出现的婚姻与生育捆绑、强制绝育与人工流产、残疾人歧视等相关条目进行修改,加强专业人员及公众在政策制定中的参与度;第三,针对我国当下生命伦理学和遗传学教材中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建议加强对教材的审批,以确保这些教材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其应有之作用。本研究通过生命伦理学视角对优生学和生殖遗传学技术应用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剖析,希望以此促进遗传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之间的合作,促进相关卫生政策的修改与制定,避免历史上优生学错误的再次出现。此伦理学维度之分析,还有助于人们在尊重生殖自由、公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遗传学技术在生殖领域中的作用,并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与福祉。
【关键词】:优生学 生命伦理学 遗传伦理学 生殖遗传学技术 公正 生殖自由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052
【目录】:
  • 中英文摘要5-9
  • 前言9-17
  • 第一章 优生学的历史17-59
  • 1.1 西方社会的优生学18-27
  • 1.2 我国的优生学27-40
  • 1.3 对优生学历史的反思40-46
  • 1.4 优生学相关法律法规分析46-54
  • 1.5 生殖遗传学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问题54-59
  • 第二章 评价优生学的伦理框架59-87
  • 2.1 生命伦理学的性质、内容和特点59-61
  • 2.2 研究径路61-63
  • 2.3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63-64
  • 2.4 伦理学框架的理论基础64-77
  • 2.4.1 效用论65-67
  • 2.4.2 道义论67-70
  • 2.4.3 效用义务论70-71
  • 2.4.4 规则效用论71-77
  • 2.5 伦理学框架77-87
  • 2.5.1 受益原则79-80
  • 2.5.2 不伤害原则80-81
  • 2.5.3 自主性原则81-82
  • 2.5.4 公正原则82-83
  • 2.5.5 公众参与83-84
  • 2.5.6 学术自由与责任84-87
  • 第三章 伦理学论证87-163
  • 3.1 优生学的解读87-100
  • 3.1.1 优生学可能的错误87-94
  • 3.1.2 公共卫生模式与个人服务模式94-97
  • 3.1.3 生殖遗传学干预的社会维度97-100
  • 3.2 生殖自由与后代的利益100-132
  • 3.2.1 生殖自由100-117
  • 3.2.2 生殖自由的限制117-127
  • 3.2.3 生育健康孩子的义务127-128
  • 3.2.4 遗传咨询中的非指令性原则128-132
  • 3.3 分配公正132-150
  • 3.3.1 健康权与遗传干预132-137
  • 3.3.2 分配公正问题137-150
  • 3.4 歧视和污名化150-163
  • 3.4.1 基因歧视和污名化151-156
  • 3.4.2 残障权利156-163
  • 第四章 政策建议163-171
  • 4.1 “优生学”术语的使用164
  • 4.2 对我国当前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建议164-168
  • 4.3 教科书的审查与修改168-171
  •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171-173
  • 附录一:中国优生学法规173-177
  • 附录二:缩略语177-179
  • 参考文献179-191
  • 致谢191-1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婚姻登记办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0年18期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J];广西政报;2001年34期

3 张传有;;休谟“是”与“应当”问题的重新解读[J];河北学刊;2007年05期

4 沈岿;;反歧视:有知和无知之间的信念选择——从乙肝病毒携带者受教育歧视切入[J];清华法学;2008年05期

5 肖巍;;临床生命伦理分析的经验主义视角[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年04期

6 邱仁宗;;促进负责任的研究,使科学研究成果服务于人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授奖典礼上的演说[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年02期

7 石超明;赵丽明;廖婷;;困难、困境及对策:任重道远的中国反艾滋病歧视[J];医学与社会;2012年01期

8 邱仁宗;;有缺陷新生儿的处理和伦理学[J];医学与哲学;1986年05期

9 刘勇;;人类健康层次性新观点的提出及亚健康的归属和WHO健康定义的缺陷[J];慢性病学杂志;2010年01期

10 蒋功成;;既非鲜花,也非毒果——论优生学在近代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特殊性[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10期


  本文关键词:优生学的伦理反思及生殖遗传学技术的伦理探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37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c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