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射频消融治疗脑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03:09

  本文关键词:射频消融治疗脑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部分正常大鼠脑射频消融毁损灶的形成特点及对颅内压的影响目的:射频消融技术在体部肿瘤中成功应用,在脑肿瘤中能否安全而有效的应用尚未得到证实。我们将研究不同温度、时间对大鼠脑毁损范围的影响,观察射频消融后大鼠颅内压与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脑毁损灶病理变化过程和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影响,为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大鼠脑脑瘤的可行性分析打下基础。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A组、B组、C组和D组),每个组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3只大鼠。各组大鼠均进行全麻下脑射频消融损伤。将射频消融温度设定为60℃(A组)、70℃(B组)、80℃(C组)、90℃(D组),分别射频消融0.5min(A1、B1、C1、D1亚组)、1min(A2、B2、C2、D2亚组)、1.5min(A3、B3、C3、D3亚组)。立体定向下定位靶点于右顶部皮层,与囟点平齐、旁开3.0mm,进针至硬膜下3.0mm。术前、术后0.5小时、1小时内通过植入顶骨硬膜外的颅内压监测探头进行颅内压测量。术后1天进行神经缺损评分,然后灌注取脑,依次做HE染色、尼氏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射频消融后大鼠脑毁损灶病理变化、对周围正常脑组织及神经元的影响。应用SPSS 16.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各变量比较采用组间t检验。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脑毁损灶直径、面积、射频消融后颅内压与射频消融温度、时长有无相关性,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射频消融后存活状态与射频消融温度、时长有无相关性。结果:36只大鼠射频消融手术均成功进行。射频消融后0.5小时,B3组、D2组较各自小组术前颅内压升高(P0.05)。射频消融后1小时,C1组、C2组、D1组、D2组、D3组较各自小组术前颅内压升高(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射频消融后0.5小时颅内压与毁损灶面积可能呈正相关(P0.05)。脑射频消融1天内有7只大鼠死亡,其中C2、C3、D1、D2四组中各有1只,D3组全部死亡。24小时仍存活的29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60℃、70℃的各组NSS评分均值在4分以下,射频消融温度80℃的各组NSS评分均值范围在5~10分,射频消融温度90℃的NSS评分均值大于10分。组织切片HE染色之后在光镜下显示,脑射频消融后24小时病理切片可以看到毁损灶已经形成,以针道为中心,呈椭圆形。毁损灶、周边反应带与正常脑组织形成分层,层次清晰。毁损灶中心为坏死区,部分细胞形态消失,轮廓不清,核仁消失,细胞核与细胞浆难以辨认,可见细胞大量碎片,核固缩或碎裂,间质轻度着色。射频消融脑毁损灶直径、面积都与射频消融温度、时长呈正相关。尼氏染色、TUNEL染色检测到射频消融毁损灶内大量细胞发生凋亡,周边组织内也有部分细胞凋亡。射频消融参数分别采用60℃1min、70℃1min和80℃1min可造成直径分别接近2mm组、4mm组和5mm的大鼠脑毁损灶。这些参数设置将为进一步研究射频消融对大鼠脑胶质瘤的作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论:大鼠脑射频消融模型制作简单、稳定,适合作为射频消融治疗颅脑疾病的临床前研究模型。射频消融用同样的参数设置在多只大鼠脑组织中可以形成大小基本相同的毁损灶,而且其病理演化过程也一致,射频消融可以较准确地形成预计大小的毁损灶,换言之,毁损灶形成范围可控,而且边界比较平滑、容易辨认。在精准定位、严密设计技术参数的前提下,这种技术手段产生的病理学、生物学效应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而且,射频消融设备较低廉,技术容易掌握,在外科手术中有良好应用前景。第二部分 MR定位、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大鼠脑胶质瘤实验研究目的:利用第一部分研究得出的适宜参数设置,这部分将利用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探讨MR为射频消融治疗大鼠脑胶质瘤进行定位和疗效评价的可行性,研究大鼠脑胶质瘤射频消融后病理变化特征。方法:全麻下通过颅骨钻孔立体定向下微量注射C6胶质瘤细胞的方法建立SD大鼠移植性脑肿瘤模型33只(6只造模失败被剔除)。7天起每3天做磁共振扫描,造模成功的27只大鼠随机分为脑肿瘤直径2mm组、4mm组、6mm组,在立体定向下对肿瘤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参数分别采用60℃1min、70℃1min和80℃1min。射频前后进行颅内压监测,术后3天、6天、9天行NSS评分、MR扫描,扫描后处死动物,每组随机选分3只大鼠在没个时间点MR扫描后处死灌注、取脑、行HE染色、尼氏染色、TUNEL染色。结果:33只SD大鼠有6只因局部感染、肿瘤过小、过大或偏离位置被剔除,其余27只符合要求,分入各组。肿瘤的MRI定位后所有射频消融手术均成功进行,2mm组射频消融后6天、9天及4mm组射频消融后9天体积缩小,具有显著性差异。射频消融后MR复查可见肿瘤一系列信号变化过程。MR可以明确针道位置、大小,鉴别肿瘤坏死部分与周围组织的损失情况。3只大鼠的早期MRI表现不明显,最后发现其对治疗的反应较差。6mm脑胶质瘤射频消融后内部仍可见部分肿瘤细胞形态良好,呈手指状排列,TUNEL染色可见大量细胞凋亡。结论:射频消融后大鼠脑胶质瘤发生大片坏死,射频消融对于2~4mm大鼠脑胶质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大型肿瘤,射频消融无效果,而且死亡率较高。细胞凋亡在脑肿瘤射频消融后反应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三部分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在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中的作用目的:研究射频消融对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的作用以及超声造影评价脑膜瘤血供的可靠性和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于2010年9月至2012年2月,对52例大型脑膜瘤进行术中超声造影,在2010年11月~2011年7月对肿瘤中度或明显增强的20个病例进行射频消融辅助手术切除,其余的32个病例造影后直接显微手术切除。术中超声造影显示肿瘤中度增强和明显增强、但未进行射频消融而进行常规手术切除的幕上巨大脑膜瘤,有25例。另外,整个研究期间术中超声造影显示7例肿瘤不增强或轻度增强不进行射频消融而进行常规手术切除,设为超声造影阴性组。比较了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除程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比例,以此来评价该技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我们对本研究期间全部幕上巨大脑膜瘤的超声造影结果与病理检查多项指标做了相关性分析,与磁共振增强扫描结果做了对比分析,以此来检验超声造影评价脑膜瘤血供的可靠性和术中应用的价值。结果:本研究中脑膜瘤超声造影与MR增强扫描的结果大多数是一致的,经过卡方检验也证实了两种方法评估脑膜瘤血供无显著性差异。超声造影定量参数ISI和AUC与脑膜瘤的MVD呈正相关。脑膜瘤射频消融后超声造影可以明确射频消融的毁损肿瘤血供的情况,判读有无肿瘤血供残留及所占比例。在手术耗时、肿瘤切除过程中出血量方面,射频消融辅助手术组均低于常规手术组,而且与超声造影阴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射频消融可以减少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中的出血,缩短手术时间。超声造影除了术中定位,还可以准确评价脑膜瘤血供,指导射频消融定位、选择血供丰富的病例、制定计划、评估疗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肿瘤 射频消融 动物模型 影像 病理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9.41
【目录】:
  • 缩略语表5-7
  • 中文摘要7-11
  • 英文摘要11-15
  • 前言15-16
  • 文献回顾16-23
  • 第一部分 正常大鼠脑射频消融毁损灶的形成特点及对颅内压的影响23-41
  • 1 材料23-25
  • 2 方法25-31
  • 3 结果31-38
  • 4 讨论38-41
  • 第二部分MR定位、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大鼠脑胶质瘤实验研究41-58
  • 1 材料41-44
  • 2 方法44-47
  • 3 结果47-56
  • 4 讨论56-58
  • 第三部分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在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中的作用58-87
  • 1 研究对象59-62
  • 2 研究方法62-71
  • 3 结果71-82
  • 4 讨论82-87
  • 小结87-88
  • 参考文献88-93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93-95
  • 致谢9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贤彬;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57例[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年02期

2 钱若兵,汪业汉,凌至培,傅先明,李光群;帕金森病Vim核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MR影像学研究[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2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射频消融治疗脑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1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401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d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