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ANGPTL4介导大肠杆菌破坏血脑屏障完整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7 06:18
  细菌性脑膜炎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感染性疾病之一,有着非常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并伴随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而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作为CNS最重要的屏障之一,是阻止病原菌入侵的关键因素。尽管抗菌治疗有所进步,但细菌性脑膜炎依然被认为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感染性疾病之一。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 PEC)是一种不同于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致病性E.coli,可导致CNS感染诱导严重的神经炎症并且破坏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尽管已经有大量细菌性脑膜炎的研究报道,但是致脑膜炎病原菌破坏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在前期工作中,我们通过转录组测序发现致脑膜炎E.coli感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 BMECs)后,血管生成素样4(Angiopoietin-like Prot...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ANGPTL4介导大肠杆菌破坏血脑屏障完整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脑膜炎双球菌黏附于粘膜并突破血管屏障的过程(Coureuiletal2019)

革兰氏阳性细菌,中枢神经系统,宿主,机制


蚕允?妇女的泌尿生殖道是本菌的主要来源(Hoodetal1961;Jawetzetal1966)。GBS的血清分型是根据细胞壁的多糖成分区分的。按多糖成分的不同,B群菌可分为I、II、III型;I型还可分为Ia、Ib和Ic。已证实B群链球菌的毒性和多糖抗原有直接联系,其特异性抗体对小鼠有被动保护作用,其具体的致病机制则与肺炎链球菌有相似之处(Lartigueetal2011;Uchiyamaetal2019)。幸运的是,GBS的耐药现象并不明显,但近年来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逐渐升高,并且由于在健康人群中带菌率较高,未来更加值得我们密切关注(Perssonetal2008)。图1-2.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造成宿主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致病机制(Al-Obaidietal2018)Figure1-2.PathogenicmechanismofhostcentralnervoussysteminjuryuponGram-positivebacterialinfection

血脑屏障,哺乳动物


华中农业大学2019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81.2.4细菌破坏血脑屏障的机制中枢神经系统作为生命活动的中心,是机体最需要保护的一部分,因此为了保持其内环境的稳态,天然地需要一些物理屏障,因此理所当然地,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之间存在着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周皮细胞等所构成的结构和功能意义上的屏障(Coureuiletal2017)。血脑屏障中的脑血管可以调节血液中大分子物质的进出,比如抑制血液循环中的病原体和毒素穿越血管进入脑组织,从而维持脑中枢环境的安宁性以及稳定性。构成血脑屏障最直接也最重要的一类细胞是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它们紧密地排列形成脑微血管结构。在此基础上,还散在地分布着一些周围结构,包括周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基底膜细胞。这些细胞共同形成了一组致密的屏障结构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Dejana1996;NaPombejraetal2018)。图1-3.哺乳动物的血脑屏障结构(Cuddapahetal2019)Figure1-3.Thestructureofmammalianblood-brainbarrierBMEC细胞内拥有较多的线粒体、少量的胞质囊泡和大量的细胞间连接结构,这些结构增加了跨内皮细胞电阻(Transendothelialelectricalresistance,TEER)。内皮细胞之间具有黏附连接和紧密连接,由镶嵌蛋白通过接头蛋白与细胞骨架的信号分子和肌动蛋白相连(Hawkinsetal2006;Pardridge1979)。紧密连接蛋白主要由连接黏附分子(Junctionaladhesionmolecules,JAMs)、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小环蛋白(Zonaoccludens,ZOs)和闭合蛋白(Claudins)构成,而黏附连接则主要由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和VE-钙黏蛋白构成(Giannottaetal


本文编号:3594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594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5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