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L-17A/IL-17F”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探讨化瘀通络法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作用机制
发布时间:2022-02-16 11:37
目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中药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理论认为"血瘀"是该疾病的基本病机,所以我们提出"血瘀微环境"导致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概念。以"化瘀通络法"为基本治疗原则,拟定"丹枝饮"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探讨化瘀通络法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方面,本实验通过使用鼠衣原体宫腔种植法模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小鼠模型,探讨炎性因子白介素-17A(IL-17A)、白介素-17F(IL-17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关系及丹枝饮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炎性因子的影响。细胞实验方面,本实验通过IL-17A/IL-17F刺激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模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离体模型,探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的关系,研究丹枝饮对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丹枝饮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作用机制。临床方面,以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丹枝饮对患者慢性盆...
【文章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造模前后小鼠脸谱疼痛评分
小鼠于造模后第5周断颈处死解剖后,肉眼观察:小鼠盆腔形态失常,子宫、输卵??管及卵巢与周围结缔组织广泛粘连,甚至于周围肠壁及盆腔内壁粘连;部分子宫宫腔积??水,可伴有输卵管积水(如:图2)。镜下病理学改变:①子宫:子宫内膜腺管増生伴??腺腔扩张,炎细胞侵润,子宫壁层散在炎细胞侵润;②输卵管:输卵管纤毛破坏、减少,??管壁全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③卵巢:未见明显病变,可见不同生长程度的卵细胞;④??结缔组织:广泛増生。本次实验的病理结果再次验证了造模后第5周小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模型形成(如:图3)。??57??
管壁全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③卵巢:未见明显病变,可见不同生长程度的卵细胞;④??结缔组织:广泛増生。本次实验的病理结果再次验证了造模后第5周小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模型形成(如:图3)。??5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J]. 阮越容,董莉,胡国华. 河南中医. 2017(02)
[2]蒿芩清胆汤治疗湿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30例疗效观察[J]. 谷风,沈祖泓,苗久旺.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6(06)
[3]补肾调周结合清利化瘀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 何敬月. 陕西中医. 2016(08)
[4]抗生素联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分析[J]. 周春娜,谭秀梅,卢战凯,朱莉,高德红,李云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13)
[5]《傅青主女科》经前、经后腹痛诊治探微[J]. 林靖.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6)
[6]四逆四妙散加味辨治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 黄海平,李小芳. 四川中医. 2016(05)
[7]盆腔炎汤剂联合物理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炎性反应、免疫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 黄巧玲. 中医学报. 2016(05)
[8]抗生素配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 侯红红,刘海欣,王俊坦.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02)
[9]异位妊娠临床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 宋洁,方春英,甄莉霞. 中国妇幼保健. 2016(02)
[10]使用中医内服外敷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J]. 倪雪芹. 当代医药论丛. 2016(01)
博士论文
[1]化瘀通络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盆腔血瘀微环境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新生水平的影响[D]. 卜晓玲.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2]化瘀通络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血瘀微环境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D]. 刘宝琴.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3]慢性盆腔炎中医常见证候规范化及PRO量表的研究[D]. 武志娟.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4]癥瘕历代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 陈静恒(Chan Ching Hang).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
[5]中医诊治带下病学术源流探讨及文献整理研究[D]. 邓霭静.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
[6]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赵诗韵.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7]带下病历代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 周媚.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8]复方金刚藤胶囊的临床前研究[D]. 叶茂.华中科技大学 2011
[9]妇宝颗粒冲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田德禄.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10]血瘀证形成的微观机理研究[D]. 马民.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补肾调周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D]. 孙盼.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
[2]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中医体质分布研究[D]. 马媛园.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3]淋病奈瑟菌CRISPR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克隆[D]. 冒艳丽.扬州大学 2015
[4]慢性盆腔炎古今文献研究[D]. 吕金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5]妇科千金片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组织炎症因子及内膜细胞凋亡的影响[D]. 李鑫.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
[6]以健康女性为对照研究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经期免疫状况[D]. 何玲.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7]妇人腹痛中医文献的回顾性研究[D]. 李小萍.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8]中医妇科癥瘕疾病文献发掘整理研究[D]. 赖学华.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9]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学术思想的研究[D]. 林彧骏.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10]补肾调周法治疗脾肾不足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D]. 何文娟.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27895
【文章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造模前后小鼠脸谱疼痛评分
小鼠于造模后第5周断颈处死解剖后,肉眼观察:小鼠盆腔形态失常,子宫、输卵??管及卵巢与周围结缔组织广泛粘连,甚至于周围肠壁及盆腔内壁粘连;部分子宫宫腔积??水,可伴有输卵管积水(如:图2)。镜下病理学改变:①子宫:子宫内膜腺管増生伴??腺腔扩张,炎细胞侵润,子宫壁层散在炎细胞侵润;②输卵管:输卵管纤毛破坏、减少,??管壁全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③卵巢:未见明显病变,可见不同生长程度的卵细胞;④??结缔组织:广泛増生。本次实验的病理结果再次验证了造模后第5周小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模型形成(如:图3)。??57??
管壁全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③卵巢:未见明显病变,可见不同生长程度的卵细胞;④??结缔组织:广泛増生。本次实验的病理结果再次验证了造模后第5周小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模型形成(如:图3)。??5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J]. 阮越容,董莉,胡国华. 河南中医. 2017(02)
[2]蒿芩清胆汤治疗湿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30例疗效观察[J]. 谷风,沈祖泓,苗久旺.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6(06)
[3]补肾调周结合清利化瘀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J]. 何敬月. 陕西中医. 2016(08)
[4]抗生素联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分析[J]. 周春娜,谭秀梅,卢战凯,朱莉,高德红,李云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13)
[5]《傅青主女科》经前、经后腹痛诊治探微[J]. 林靖.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6)
[6]四逆四妙散加味辨治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 黄海平,李小芳. 四川中医. 2016(05)
[7]盆腔炎汤剂联合物理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炎性反应、免疫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 黄巧玲. 中医学报. 2016(05)
[8]抗生素配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 侯红红,刘海欣,王俊坦.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02)
[9]异位妊娠临床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 宋洁,方春英,甄莉霞. 中国妇幼保健. 2016(02)
[10]使用中医内服外敷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分析[J]. 倪雪芹. 当代医药论丛. 2016(01)
博士论文
[1]化瘀通络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盆腔血瘀微环境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新生水平的影响[D]. 卜晓玲.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2]化瘀通络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血瘀微环境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D]. 刘宝琴.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
[3]慢性盆腔炎中医常见证候规范化及PRO量表的研究[D]. 武志娟.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4]癥瘕历代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 陈静恒(Chan Ching Hang).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
[5]中医诊治带下病学术源流探讨及文献整理研究[D]. 邓霭静.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
[6]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赵诗韵.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7]带下病历代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 周媚.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8]复方金刚藤胶囊的临床前研究[D]. 叶茂.华中科技大学 2011
[9]妇宝颗粒冲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田德禄.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
[10]血瘀证形成的微观机理研究[D]. 马民.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补肾调周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D]. 孙盼.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
[2]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中医体质分布研究[D]. 马媛园.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3]淋病奈瑟菌CRISPR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克隆[D]. 冒艳丽.扬州大学 2015
[4]慢性盆腔炎古今文献研究[D]. 吕金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5]妇科千金片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组织炎症因子及内膜细胞凋亡的影响[D]. 李鑫.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
[6]以健康女性为对照研究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经期免疫状况[D]. 何玲.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7]妇人腹痛中医文献的回顾性研究[D]. 李小萍.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8]中医妇科癥瘕疾病文献发掘整理研究[D]. 赖学华.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9]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学术思想的研究[D]. 林彧骏.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10]补肾调周法治疗脾肾不足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D]. 何文娟.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27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62789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