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cx3cr1表达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及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阻断cx3cr1表达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及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部分: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视网膜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目的 观察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构建后不同时间段视网膜组织OCT影像学的变化及相应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特点。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通过前房灌注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后2h、12h、24h、48h、168h分别行视网膜OCT检查及HE染色病理学检查,并使用OCT测量大鼠视网膜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2h组OCT显示各层次结构相对正常,12h、24h、48h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厚度增加,各层结构的分界已不能清晰显示,呈逐渐加重趋势。视网膜厚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至168h视网膜厚度明显减少,萎缩明显。病理学检查提示缺血再灌注2h组,视网膜轻度水肿,偶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空泡变性;12h及2411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均出现大量空泡,厚度增加;48h水肿到达高峰;168h神经节细胞层核浓缩明显增加,细胞数量减少、视网膜变薄。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病变趋势为:早期以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层水肿为主要表现,随损伤进展,出现神经节细胞消失、视网膜萎缩。第二部分: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中的作用研究目的 探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前房灌注法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2h、12h、24h、48h、72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物CD68的表达,观察活化小胶质细胞的分布、活化程度等指标;同时结合相应时间点的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中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主要位于神经节细胞层,缺血再灌注2h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分布部位、表达量等基本与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12h视网膜中CD68+细胞表达增多,内丛状层开始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24h组CD68+细胞表达明显增多,部分向视网膜外层迁移。缺血再灌注48h组进入视网膜外层的CD68+细胞多,出现于视网膜内从状层、内核层、外丛状层。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后72h,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达到观察组最高水平。视网膜超微结构显示缺血再灌注12h开始出现损伤表现,RGC细胞间隙扩大、光感受器细胞外节膜盘疏松变形、可见散在小胶质细胞;缺血再灌注24h组RGC细胞间隙继续扩大、数目减少,光感受器细胞外节膜盘疏松变形、断裂,线粒体肿胀明显,出现空泡化,在神经节细胞损伤附近,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缺血再灌注72h组病变继续加重,RGCs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核膜肿胀溶解,细胞器溶解。光感受器细胞膜盘部分无完整膜型,成丝状、溶解。此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可见凋亡小体、小胶质细胞、部分胞浆内可见光感受器外节盘膜的吞噬体,直接证明了小胶质细胞对光感受器的损伤作用。结论随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及进展,出现明显小胶质细胞活化,与视网膜超微结构损伤呈一致性,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三部分:阻断cx3crl表达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影响的实验研究目的 探讨阻断cx3crl表达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及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干预组、阳性对照组、及抗体干预组。抗体干预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cx3crl,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程度、PCR检测相关炎性因子分泌表达情况,与正常对照组及阳性干预组对比分析,同时观察空白干预组中抗cx3crl对视网膜组织的影响。结果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抗体干预组大鼠视网膜cx3crl表达下调、神经节细胞的凋亡水平受到明显抑制,超微结构及炎性因子分泌的定量检测证实其作用机制为包括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后对神经节细胞吞噬能力的降低,及炎症因子分泌抑制避免过度炎症反应造成的损伤。同时正常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证明玻璃体腔注射cx3crl是安全可行的。结论抑制cx3crl的表达可明显抑制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关键词】: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OCT HE染色 视网膜厚度 视网膜小胶质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CD68 电镜 免疫组织化学 cx3crl 小胶质细胞 TNF-a 凋亡 免疫组化 RT-PCR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7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缩略词表10-12
- 前言12-16
- 第一部分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制备及相关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研究16-35
- 材料与设备17-18
- 实验方法18-22
- 结果22-27
- 讨论27-32
- 结论32
- 关于本部分xO究的创新与不足32-33
- 参考文献33-35
- 第二部分 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中的作用研究35-56
- 材料与设备36-37
- 实验方法37-39
- 结果39-48
- 讨论48-52
- 结论52-53
- 关于本部分研究的创新与不足53
- 参考文献53-56
- 第三部分 阻断cx3cr1表达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及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56-84
- 材料与设备57-58
- 实验方法58-64
- 结果64-77
- 讨论77-80
- 结论80-81
- 关于本部分xO究的创新与不足81
- 参考文献81-84
- 全文总结84-85
- 综述一85-94
- 参考文献90-94
- 综述二94-100
- 参考文献98-100
- 文章发表及学术交流100-102
- 致谢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彤;赵建峰;;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视网膜缺血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3年04期
2 程辉;李秀云;鞠学红;;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与观察[J];解剖学研究;2009年02期
3 王浩;刘索新;鞠学红;;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与观察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2年10期
4 费佩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缺血[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眼科学分册;1977年01期
5 刘哲峰,刘英奇;视网膜缺血的电生理和形态学研究的进展[J];眼科新进展;1986年02期
6 刘哲峰;刘英奇;张希兰;孙芳娥;雷建章;李淑荣;刘贵生;;实验性视网膜缺血的超微结构研究[J];河北医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7 周浩,周韵秋,高洪瑞,蔡季平,王强;视网膜缺血对兔视神经纤维损害的定量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8 杨楠,李莉,刘业滋;视网膜缺血的药物防治[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8年06期
9 过贵元,张忠,吴生泉,申洪;大鼠视网膜缺血的组织学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01年04期
10 王琳,Nahoko Ogata,Kanji Takahashi,惠延年;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过贵元;申洪;;大鼠视网膜缺血眼底镜下形态学变化的观察[A];首届粤港生物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吴雅臻;李漫丽;戚卉;李沭岩;崔妤;;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时相性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何凡;唐罗生;;组织蛋白酶B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李娜;李筱荣;袁佳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大鼠中的实验研究[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宋毅;吴星伟;宫嫒嫒;解正高;;依达拉奉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罗敏;李瑾;范先群;赵莼;;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视觉质量的初步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张凤霞;赵玲;赵素华;;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Survivin,Caspase-3和IL-1a的动态变化及意义[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王予伟;杨廷桐;张邓民;衡昆山;;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血清中IL—1的动态性表达的生物学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陈芝清;姚克;;E-64-D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中的抑制Calpain上调的初步研究[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肖迎;张效房;金学民;张金嵩;;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周尚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防治宜早不宜迟[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冀京蕊;眼睛缺血莫大意[N];中国妇女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娟;阻断cx3cr1表达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及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薇;缺氧预处理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3 陈芝清;钙蛋白酶在高眼压诱导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8年
4 乔淑红;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视网膜缺血及视网膜变性的防治作用[D];青岛大学;2005年
5 李漫丽;葡萄糖调节蛋白78基因转染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陈
本文编号:379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379340.html